《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
“虚静”的概念更是被徐复观认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部分。什么是“虚静”呢?徐复观认为,“虚静乃是从成见欲望中的一种解放、解脱的工夫,也是解脱以后,心所呈现的一种状态,亦即是人生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虚静之心”是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保持虚静之心,就能实现道、德、人的统一。保持虚静之心能够消除差别,实现谐和统一。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让“心斋”具有艺术性,有了美学意义。并且,徐复观还将心斋与知觉活动、现象学的纯粹意识作对比参照,认为“心斋之心的本身,才是艺术精神的主体,亦即美的关照得以成立的根据”。其实“虚静”和“心斋”是同一状态,庄子载“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徐复观只是用不同的说法为不同的观点服务。心斋之心也就是虚静之心,虚静之心就是由欲望与心知得到解放后的心的呈现。虚静与精神相连,只有虚静的状态才能最接近精神核心,也只有真正把握精神实质才能达到虚静的状态。“精”指的就是虚静之心,“神”指的是虚静之心的活动。因此在越接近艺术精神之本质的地方,徐复观越多地运用“虚”和“静”,虽然自然是对“心斋”的延伸,实际上是对他在人性论中说的“虚静是道家工夫的总持”相一致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