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83485
  • 作      者:
    李宗刚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是配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而编撰的一部补缺性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论》从文学史角度,重点研究文学史中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一部高质量的史论性质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英雄叙事基调是阶级斗争的基调:“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①作者把英雄叙事展开的逻辑主线定位于“阶级的”斗争上,把中国社会划分成了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跟以冯兰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两大水火不容的敌对阶级;不仅如此,在这两大阶级的斗争中,以冯兰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一开始就被置于不仁不义的被审判席上。“砸钟”事件象征了冯兰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不仅是农民阶级的敌人,而且也是中国社会伦理法则的敌人,而朱老忠的“护钟”行为,既代表了伸张正义的民间伦理法则的愿望和要求,也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并且将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合法性建立在民间伦理法则的愿望和要求之上,这就使冯兰池代表的地主阶级,成了“天人共怒”、“人神共戮”的对象。在他身上,没有一点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和情怀。
  第一次文代会所确立的文艺政策把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限定在一定“疆域”之内,任何企图逾越这一“疆域”的英雄叙事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惩戒,即通过“文艺斗争”的形式实现对这一“疆域”的确认,以确保英雄叙事循着主流意识形态规定的方向展开。
  十七年文学的文化语境,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一股“火药味”。从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到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再到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文学完全被纳入到政治斗争的轨道上,成为现实政治斗争需要的承载。正常的文学争鸣被不正常的政治斗争所遮蔽,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任何逾越第一次文代会所确立的“阶级的”斗争范畴的英雄叙事,都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排斥和批判。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等理论,自然和主流意识形态“人民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物”有了根本的差异,因此“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被认为代表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②,随之而来的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
展开
目录
上篇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研究
第一章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综论
第一节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文学样态
第一节 抗日战争英雄叙事的文学样态
第二节 解放战争英雄叙事的文学样态
第三节 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文学样态
第四节 “高大全”英雄叙事的文学样态
第三章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个案剖析
第一节 对《新儿女英雄传》英雄叙事的再解读
第二节 对《平原枪声》英雄叙事的再解读
第三节 对巴金五六十年代英雄叙事的再解读
第四节 对《保卫延安》英雄叙事的再解读

中篇 文学项象及作家作品研究
第四章 孙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建构
第一节 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建构
——对孙犁的编辑和批评家身份的重新解读
第二节 孙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别一种贡献
——兼及文学生产的内在规律
第五章 对王蒙早期文学创作的成功学解读
第六章 郭澄清的长篇 小说《大刀记》
第一节 对《大刀记》的两个版本的对比性解读
第二节 对《大刀记》从小说到电影的再解读
第七章 刘心武的短篇 小说《班主任》
第一节 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
——《班主任》编发过程的历史阐释
第二节 文学的传播与经典的诞生
——传播学视野中的《班主任》
第三节 文学史书写中的“历史化”探析
——以《班主任》为例
第八章 莫言的中篇 小说《红高粱》
第一节 对《红高粱》英雄叙事的再解读
第二节 从边缘走向中心
——《红高粱》经典化的历史探析
第三节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
第四节 文化产业视阈下的《红高梁》天价改编权
第九章 中国电影导演代际研究
第一节 第一代导演及其电影概论
第二节 第二代导演及其电影概论
第三节 第三代导演及其电影概论
第四节 第四代导演及其电影概论
第五节 第五代导演及其电影概论
第六节 第六代导演及其电影概论
第十章 影视作品解读
第一节 别离:一种人生存在的永恒方式
——对电影《城南旧事》艺术魅力的再解读
第二节 多元文化元素视阈下的《山楂树之恋》
第三节 对民间诉求的内在规律性诠释
——评电视剧《沂蒙》
第四节 《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何会在坦桑尼亚热播

附录一 基于新媒体之上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一场新的文学革命在孕育
附录二 大学的学术传承与学者群落的崛起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学者群解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