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巴蜀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39589
  • 作      者:
    申东城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申东城,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2002-2005年,在安徽大学师从汤华泉教授,攻读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师从丁放教授。攻读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博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2014年。入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冯宪光教授,攻读文艺学专业博士后,2014年出站;2013-2014年,在武汉大学师从尚永亮教授进修访学。已出版独撰学术专著2部。自编教材2本;独立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教育部、省社科、省教厅等各级别科研课题共12项;参研3项省级课题。2008年7月至今。在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晋升副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巴蜀文学》涉及的巴蜀文人既指本土作家,又指曾客居、贬谪到巴蜀的著名作家。经查考,现存较知名作品的汉至宋代巴蜀文人总约46人,赋文纵贯汉宋,诗词含唐宋两朝①。
  《巴蜀文学》主要特色
  精选巴蜀古诗文作品及学界部分科研成果,揭示巴蜀地方文化的深邃人文内涵和演变规律。力争知识与创新一体,在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又丰富其适应未来普高新课改选修课教学经验和能力,搭建高师中文学生和未来普高选修课教师的角色转换桥梁,从而为缓解普高新课改选修课师资匮乏问题贡献微薄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巴蜀文学》:
  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日:“曹公兵强无敌於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日:“吾固忧之而未有计。”松日:“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人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於会所袭璋。先主日:“此大事也,不可仓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日:“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宝),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馀皆给半。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日:“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跛、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蒙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人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曹公使夏侯渊、张邰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邰等战於瓦口,破邰等,收兵还南郑。先主亦还成都。
  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人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邰等相拒。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澡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颐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日:“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日:“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日: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殊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箔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遂於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
  先主上言汉帝日:“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於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疚如疾首。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寰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於是还治成都。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汉代诗文——巴蜀文学范式的奠定
第一节 巴蜀文学范式的奠基人——司马相如
第二节 咏物赋的首创者——王褒
第三节 “西汉文章”之典范代表——扬雄
第四节 答书益州和出使巴蜀的司马迁及其创作
第一章 小结

第二章 魏晋诗文——巴蜀诗文的成长期
第一节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诸葛亮和蜀将姜维
第二节 犍为李密与南充陈寿
第三节 张载《剑阁铭》与“洛阳纸贵”的左思《三都赋》
第四节 三峡文学的绝响——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第五节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常璩的《华阳国志》
第二章 小结

第三章 唐代诗文——群星璀璨的巴蜀文坛
第一节 “四杰”的巴蜀旅途与承变六朝
第二节 盛唐诗人学习汉魏风骨的津梁——射洪陈子昂
第三节 山水清音、边塞悲风——“西人岷峨”的孟浩然与为官蜀地的高适、岑参
第四节 巴蜀双星与唐诗演化——李白、杜甫
第五节 “元轻白俗”与中唐诗变——元、白贬谪巴蜀后的新变
第三章 小结

第四章 宋代诗文——变唐自立的巴蜀宋调
第一节 眉山“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第二节 “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
第三节 陆游、范成大与南宋诗歌的“中兴
第四章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