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和“五四”以来所形成的中国新文学传统,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海外各地的华文文学,在东南亚各国,由于具有相近的东方文化背景,当时同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后来又共同走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现代经济的历史进程,海外华文作家同中国作家所面对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也非常相似,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也同样成为东南亚地区现代华文文学的主潮,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尽管在不同时期曾经出现一些文学口号、运动和论争,诸如二十年代末的提倡“南洋色彩”和“创造南洋战时文学”,战后初期主张写“此时此地”的“马华文艺的独特性”,乃至于国家独立后所提出的“爱国主义文学”,以及对于“黄色文化”的清算和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等等,无不围绕着现实主义这一文学主潮而提出和展开。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它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某些文学观念和方法,已经日益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生活,因循守旧明显妨碍了东南亚各地华文文学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港台流行文化的挑战,面对着祖国大陆开放改革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八十年代各地区华文文学日趋频繁的交流中,许多东南亚华文文学家改变了过去对现代主义全盘否定和对通俗文艺不屑一顾的片面看法,采取一种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的开放态度,正在为华文文学的现代化而再出发。
以海外学人和留学生为主体的西方华文作家,生活在一种完全迥异的文化背景中,更多地接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深刻。他们其中一些人曾一度出现“全盘西化”的倾向,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实行“横的移植”,在创作上也走过一段抛弃民族传统的弯路。然而,他们身上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依然在起作用。经过一段创作实践的探索过程,他们又否定了“全盘西化”而走向“回归传统”,并且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传统与现代重新整合。旅美华文作家白先勇所提出的“将传统融人现代”,正代表了许多海外华文作家近年来所努力追求的文学方向,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和文学成果,对于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现代化,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旅居西方的一些华文作家和学者,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不仅译介了不少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和作品,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介绍方面,在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台湾地区文学)的评论和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开拓与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海外学者运用他们谙熟东西方文化的优势,在中外文学研究领域上作出开拓性的学术研究。海外学者的这些文学研究成果,尽管其中某些观点不无商榷之处,但他们的努力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