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84512
  • 作      者:
    陈文新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文新,男,1957年8月生,湖北公安人。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主编、《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主编、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中国小说史和明清文学。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编年史研究》、《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休闲古文鉴赏辞典》等。曾主持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湖南省精品文化工程、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他所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和湖北省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入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标志性成果和“新中国六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展”。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选取近代以来的30位学术名家的29篇有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典代表作,根据权威版本校录。读者可从《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所选文章中把握“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和学术发展脉络及该领域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学史”撰写问题的研究、思考与实践。《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还配以“经典导读”对所选“经典原文”进行简要点评,介绍原作者其人、其学及其学术贡献,并列出“延伸阅读文献”,指导读者拓展阅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可供文学专业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学有余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及对中国文学史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所谓“文言”,即文饰的语言,即“语言的艺术化”。先秦至汉初的著述和文章主要是用这种艺术化的语言写成的,还保持着口语的鲜活和生命力,是活的作品。“‘诗三百’篇中的话言,如《国风》,大体上自应是当时的俗话;如《小雅》,大体上自应是当时的官话;如《鲁颂》、《商颂》及《大雅》的大部分,自应是当时的制作中标准点,已渐有文语之趋势。把这些略去枝节而论,并无大别于战国初年以来著书者。”“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方言,但列国间却有标准语,这个标准语中哪国的方言占成分多,现在无可考了。儒是鲁国人的职业,孔子弟子及七十子后学者散在四方设教,或者因这层关系鲁国的方言加入这个里面者不少,也未可知。”“《国语》是很修饰了的文言,《论语》不至这样,但语法之整齐处也不免是做过一层工夫的。至于战国子家以及《战国策》所著录的书辞,和说辞,都是据标准语而成之文言。其中文言的工夫也有浅深的不同,如《孟子》整齐铺张,犹甚近于言,《战国策》比较文些了,《苟子》更文,这都不能是纯粹的口语,因为在它的文辞中看出曼衍雕琢来。”
  所谓“古文”,就是“死了的文言”,已没有口语的鲜活和生命力。“古文”与“文言”的区别在于:文言虽然是文饰的、艺术化的,但还是从口语提炼出来的;古文却类似于欧洲中世纪学者所用的拉丁文,它不是从汉武帝以降的口语提炼出来,而是仿效先秦至汉初的古文。所以,尽管“文言”和“古文”外在的形态相似,但本质不同,先秦至汉初叫“文言”,汉武帝以降的叫“古文”,文言是有生命力的,古文是没有生命力的。“自昭宣后,王子渊、刘子政、谷子云的文章,无论所美在笔札,所创作在颂箴,都是以用典为风采,引书为富赡。依陈言以开新辞,遵典型而成己体。从此话言和文辞断然的分为两途,言自言,文自文。从这时期以下的著作我们标做‘古文’,古文没有话的生命。”有趣的是,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第一章就是“古文是何时死的”。他的结论是:古文在汉武帝时已死了。这跟傅斯年的见解也是一致的。《白话文学史》以“白话文学的进化史”与“古文传统史”相对而言,说“‘古文传统史’乃是模仿的文学史,乃是死文学的历史;我们讲的白话文学史乃是创造的文学史,乃是活文学的历史”,都可与傅斯年的表述相互印证。
  ……
展开
目录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古今”视野与“古今”问题——代前言(陈文新)
黄人与《中国文学史·总论》
附录:《中国文学史·自序》(林传甲)
谢无量与《中国大文学史·绪论》
附录:《中国文学史纲·序例》(曾毅)
陈中凡与《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
胡适与《白话文学史·引子》
鲁迅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傅斯年与《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胡小石与《中国文学史讲稿·通论》
钱基博与《中国文学史·绪论》
刘永济与《十四朝文学要略·叙论》
林庚与《中国文学史·自序》
郑振铎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附录:《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一些问题》(陆侃如、冯沅君)
刘大杰与《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时代的文学思潮》
游国恩与《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
附录:《从“魏晋南北朝”一代谈文学史的编写问题》(郭预衡)
吉川幸次郎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特色》
范宁与《论研究中国文学史规律问题》
邓绍基与《我对探索文学史规律的看法》
程千帆与《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序》
附录:《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范式的视角》(董乃斌)
袁行霈与《中国文学史·总绪论》
章培恒与《中国文学史新著·导论》
附录:《文学史的核心价值与古今演变》(骆玉明)
袁世硕与《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