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拍”与晚明文化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30972
  • 作      者:
    郑亮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石河子大学绿洲文史研究丛书:“二拍”与晚明文化变迁》系作者郑亮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从语言通俗化的转变,语言个性写作的转变,商业文化变迁,宗教文化变迁及心学思潮流布等方面对“二拍”与晚明文化变迁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石河子大学绿洲文史研究丛书:“二拍”与晚明文化变迁》资料丰富,论析深入,创建颇多,主要适合文学研究人员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郑亮,1971年生,安徽阜南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石河子大学重点文科基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生态批评、文学语言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语委重点基金项目、国家哲社基金项目各一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一项,在《文艺理论与批评》、《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石河子大学绿洲文史研究丛书:“二拍”与晚明文化变迁》以城市工商业者特别是商人为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来描述的,塑造了商人群体形象。这些作品从众多的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经济、政治以及习俗等方面较大变化的社会风情。晚明的商业活动是社会变化新的活跃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此两联虽见唐人小说,其实佳句也。”原因之三,至于白话小说因在古代地位低下,引诗、赋入小说借此提高小说地位,也促使白话小说和诗歌传统相融合。凌濛初本人是倾向于在小说中融入诗词的,在《拍案惊奇·凡例》中他说:“小说中诗词等类,谓之蒜酪,强半出自新构,间有采用旧者,取一时切景而及之,亦小说家旧例,勿嫌剽窃。”中国古典诗歌作为较早成熟的文学体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诗歌理论对小说理论的建立和小说创作起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很多美学范畴如真与幻、奇与正、虚与实、形与神,都是从诗歌理论中移入的。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技法如映衬、铺垫、对比、照应、虚实结合、以形传神等,对小说的创作起了有益的借鉴作用。“二拍”中的诗词、韵文绝大多数须依附于小说故事才能发挥其作用,一旦脱离了小说故事的语境,它们本身的价值几丧失殆尽。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对小说中出现的大量诗词的作用从诗骚传统和审美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这是古典小说的一大特色。仅举一例,初刻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中的两首词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完善丰富作用。以诗词测人的才华是古代的一个传统,亦成为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媒介。小说中拜住就是凭借诗词才华赢得女方父亲的赞赏,才答应了婚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象与意义
第二节 目标与取径
第三节 线索与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二拍”语言通俗化的转变
第一节 论“二拍”语言特色的整体性
第二节 从雅到俗的语言转变
第三节 论“二拍”语言的幽默品质
第四节 “二拍”语言通俗化的话语分析

第三章 “二拍”语言个性化写作的转变
第一节 说书式的语言表达与小说观
第二节 诗言志的创作指向
第三节 “二拍”语言的诗性意蕴
第四节 民间立场与底层写作

第四章 “二拍”与商业文化变迁
第一节 “二拍”序言的商业话语分析
第二节 “二拍”的商人意识与“贾道”
第三节 释“徽商”
第四节 “合同文书”——明代商业词语分析

第五章 “二拍”与宗教文化变迁
第一节 无处不在的宗教意识
第二节 各显神通的民间神仙鬼怪——宗教日常仪式的分析
第三节 “口头禅”——轮回中的宗教语言
第四节 关于“梦”的话语分析——兼论因果报应主题
第五节 僧尼道士的话语分析

第六章 “二拍”与心学思潮流布
第一节 “二拍”体现的心学思潮
第二节 市民语言在“二拍”中的流露
第三节 下层官吏的多种心态语言分析
第四节 儒冠误身——对科举的冷言冷语
第五节 “二拍”女性话语分析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