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言献策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在大变局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多维透析世界“qiansuoweiyou有之大变局”及其演进的整体逻辑,作者认为,中华民族要想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沿,对“大变局”的把握与应对必须防止误解、误判、误行,既要显现志怀高远,又要具有新时代下的政策执行力与战略远见。
2. 中国崛起仍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曾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英国崛起花了近两个世纪,美国崛起用了一百多年,中国不追求当世界老大,但崛起过程一样需要扎实的慢功夫、实功夫。从目前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面临世界变局、政治博弈的挑战,让全民对国家崛起艰难性有充分共识与内心预期,戒骄戒躁,谨慎前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调研近百个国家,用了上百个生动有趣的亲历故事穿插讲述,总结概括若干强国的崛起之路的经验与教训。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崛起进入了“精耕细作期”,需要跨越诸多的陷阱,须透析时势变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稳进节奏,善于与美国周旋,善于与传统强国博弈,保持长期“斗而不破”的趋势。继续保持战略自信,持续对内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
4. 海内外多家媒体、智库鼎力举荐。美国《纽约时报》、美国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日本《外交学人》、中国香港《南华早报》、中国《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人物》等多家国内外媒体先后报道引述本书观点,全球多位高层智库同行全力推荐。
《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一书是国内智库学者王文的又一部力作。全书结合作者走访调研近百国的经历与体验,从全球“从未有过之大变局”讲起,分析中美博弈的长期性,阐述中国跨越诸多陷阱的艰巨性,解剖“一带一路”的细节与未来脉络,论证全球治理对中国社会的意义,提炼诸多强国崛起的思考,畅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作者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用了近百个亲历故事穿插讲述,警示当前中国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仍须以走长征路的劲头、坚持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戒骄戒躁、扎实前行。
第一章
漫长的大变局
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全球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中国正在发生可借物理术语阐释的“相变”,如冰到水、水到汽,世界同样也在发生重大的“相变”。但变局意味着旧力量与新力量不断加剧的博弈,也意味着尚未形成定局的变数。在这个进程中,全球化与碎片化并存,整合与分散力量同在,中国则代表着各个层面上的新兴力量,需要有更充沛的勇气与智慧、更强大的耐心与定力,透析新机遇,确立大战略,主动迎接正在到来的巨大变局,力保在变局中前行、受益,而非倒退、受损。毕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伦敦,1848年4月3日,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在痛……维多利亚女王、艾伯特亲王、威灵顿公爵和大半的朝臣,双膝跪地等在雨中。中国总督耆英率舰队进入伦敦港……艾伯特亲王幽居在北京城中。他丢弃了英国人的装束,留起了满族人的长辫子,时光荏苒,年复一年,他对中国的经典日渐谙熟。他独自在中国生活,终日与佛塔为伴,垂垂老矣。……英国完全由耆英治理,数不胜数的所谓政客匍匐着乞求与耆英做生意。”
这不是哪部玄幻小说里的时光穿梭情节,而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的论述。全球顶级历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伊恩•莫里斯在其代表作《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一书开篇就用了数页篇幅描绘了这一假想的场景。他说:“这不是愚蠢的虚构。它完全有可能发生。”在莫里斯看来,西方主宰世界并不是长期注定的,而是带有某种历史的偶然性。不同的只是,过去 200 多年来,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一直在探究着从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实力相较于东方的漫长变化进程。起初,西方人自惭形秽,一些国家甚至还兴起过“中国热”,莱布尼茨、伏尔泰的著述中就有大段对中国的赞誉。同时,另一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孔多塞、赫尔德、黑格尔等则以批判中国的方式映衬欧洲的伟大。
目 录
绪 论 新中国成立 70 年,重读《论持久战》
第一章 漫长的大变局
第二章 长期“斗而不破”的中美博弈
第三章 国内治理:跨越发展陷阱
第四章 全球治理:中国在适应的“成人礼”
第五章 “一带一路”进入“耐力跑”阶段
第六章 诸多强国的崛起之路
第七章 改革开放再出发,更是持久战
结 论 70 年视角下,中国崛起持久战进入“相持期”
后 记 从冈仁波齐开始的新长征路
本书阶段性的成果列表
注 释
过去四年,我特别喜欢的经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成为外籍高级研究员,非常感谢王文帮助我获得有价值的思想与信息,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 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Türk)
王文头脑清晰,视野开阔,天天都在观察研究世界大局,解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做中外交流的桥梁。他有理想,肯实干,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聚沙成塔,我愿意向他和各国年轻朋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 李肇星
王文是一个令我又爱又恨的人——爱他是因为他时常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意见,帮助我改善工作质量;恨他是因为他的高要求让我不得不更努力工作,尽力完善他不够满意的地方。
-----英国伦敦商业与政策署前署长 罗思义(John Ross)
王文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与同伴们花了4天时间,从北京飞到南极点,最后一个航段低空飞行,被迫在减压舱戴面罩吸氧。他被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的经历折服,钦佩其无畏意志和牺牲精神,也渴望着竞相插旗,开疆拓土。
——-美国彭博社高级记者 马克·查姆皮(Marc Champ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