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洲简史:从人类起源到种族、宗教与革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918534
  • 作      者:
    (法)凯瑟琳·科克里-维德罗维什(Catherine Coquery-Vidrovitch)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1. 《非洲简史》作为《全球通史》《人类简史》拓展读本,实在不可多得。

2. 从人类起源到种族、宗教与革命,非洲向我们隐藏了什么?

3. 80多岁的非洲史专家、法国“巴黎七大”荣誉教授凯瑟琳心血之作——一部宏大而有趣的非洲简史,由点及面、见微知著,让你重新发掘历史真相,快速准确了解真正的非洲。

4. 人类由非洲传播到欧亚大陆,演化为不同人种。——《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5.无论人们对非洲这片古老的土地有着怎样的偏见,不可否认的是,不管在以前还是未来,她将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    

 

精彩推荐:《人类简史》《全球通史》


展开
作者简介

凯瑟琳·科克里-维德罗维什,出生于1935年11月25日,法国“巴黎七大”(狄德罗大学)荣誉教授,一生研究非洲,是非洲史专家。她在大学教授《非洲历史导论》这门课长达20多年。曾出版过多部与非洲历史相关的书籍,包括《法国统治下的西方化非洲》《殖民历史的政治较量》与《1800年至今的亚撒哈拉地区》等。

她还是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成员,2008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司令勋衔,2014年荣获国务大臣荣誉勋章。

金海波,1981年生于湖北十堰,研究生学历。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化与国际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地球上人类历史发展悠久的一片土地。《非洲简史》一书,面向的是广大对非洲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依据多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和其他相关人士的研究与考查结果进行撰写,并不打算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非洲历史报告,但也不想漏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发展进程。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帮助读者快速、准确了解真正的非洲:她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古埃及至中世纪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1954年,塞内加尔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物理学家和政治家谢克·安塔·迪奥普(Cheikh Anta Diop,1923—1986)在再次翻阅他人一篇几乎被遗忘的论文(发表于19世纪末)后,宣布了其震惊学界的论点:非洲的历史始于古埃及。迪奥普同时指出,曾经被世人认为“一片空白”的埃及学研究,事实上自18世纪起已日臻完善,并且得出另一重要结论:埃及位于非洲,而非亚欧学者以往所提出的观点—非洲是“欧洲的延伸”或“欧洲的非洲”抑或“亚洲的组成部分”。诚然,这位历史学家出身于物理学研究领域,但是他关于非洲历史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上埃及地区曾是世界大熔炉,来自亚欧各地的大批游客和商人汇聚于此,共同创造了曾经辉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并以此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尽管该地区的人们(包括部分法老们)肤色各异,但相对于文化偏见而言,彼时人们对肤色的歧视远未达到当今的程度。事实上,古地中海人与古东方人,无论他们文明开化,还是愚昧野蛮,均不会以肤色嘲讽对方。鉴于气候炎热且不同种族之间相互通婚等因素,大部分本地居民皮肤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黑—有的人纯黑,也有人棕黑。

“科学种族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科学种族主义者认为,无论在智力方面,还是在文明程度方面,白人均比黑人优越。直至20世纪50年代,普通大众仍未摆脱“科学种族主义”传统思想的束缚。因此,当西方研究古埃及的考古学家提出“非洲的埃及”这一概念时,在学界颇具争议。西方人认为,由于非洲并无自己的文字记载自己的历史,而且尚无史料能证实“埃及属于非洲”这一观点,因此“非洲的埃及”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然而,这一学说却对亚撒哈拉地区的归属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

直至公元后初期,古埃及文明仍不断向南传播,一直影响到古努比亚地区:通过对麦罗埃和阿克苏姆(Axoum)等著名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人们发现了埃及金字塔的遗迹以及炼铁的痕迹(古埃及当时尚未掌握炼铁技术)。根据史料推测,古埃及文明南下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古罗马人对古埃及法老的征服。公元前30年8月1日埃及首都亚历山大城被罗马共和国军队攻破,末代法老克丽奥帕特拉七世女王(Cléopâtre VII,公元前69年—公元前30年,即埃及艳后)与其情妇马克·安东尼(Marc Antoine,公元前83年—公元前30年)不久即被罗马统帅屋大维(Octave,公元前63年—公元前14年,即后来的首任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打败,克丽奥帕特拉七世自杀,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省,法老制结束。王朝的其他贵族为免遭迫害,带着子嗣南下避难。

由于缺乏相关史料,以下部分的内容显得比较笼统。自公元5世纪起,波斯人不断入侵非洲之角地区,导致该地区战事不断,但同时也为该地区带来了伊斯兰教和斯瓦希里文明,为该地区的复兴打下了基础。而在古代北非,利比亚由东部的昔兰尼加(la Cyrénaïque)、西北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la Tripolitaine)和西南部的费赞(la Fezzan)三个地区构成。昔兰尼加深受古埃及和古希腊文化影响,其首府为昔兰尼。的黎波里塔尼亚曾先后遭到迦太基人、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其东部坐落着著名的古罗马遗迹—莱普提斯古城,该古城在经历了古罗马的鼎盛时期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与破败:公元365年,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古城;公元429年,汪达尔人越海南侵;紧接着,在公元7世纪前后遭遇阿拉伯人洗劫;公元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为古城带来了一时的繁荣。随后,撒哈拉沙漠滚烫的沙子逐渐将古城掩埋。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期间,大量穆斯林最先来到马格里布地区(le Maghreb),并助使摩洛哥柏柏尔人建立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与阿蒙哈德王朝达到全盛时期。

阿拉伯帝国的入侵将整个北非置于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占领了自下埃及至马格里布地区最西端的所有领土,同时也导致南、北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往来关系中断了几个世纪。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区异常干燥,直到人们于公元3世纪引进骆驼后才恢复与外界的商贸往来(这主要归功于骆驼的鼻孔能开闭,足垫厚,适合在沙漠中行走,并且有极强的耐饥性、耐渴性,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饮水贮存,以适应独特的荒漠条件,因此被誉为“沙漠之舟”)。东部是连绵不断的埃塞俄比亚山脉,山里躲藏着敌视阿拉伯人入侵的法拉沙犹太人(信奉犹太教的埃塞俄比亚人)、科普特基督徒以及不愿皈依伊斯兰教的原始宗教信仰者。简而言之,整个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实际上都是古埃及的一部分。

然而也不应该把古代北非同外界中断联系的历史过分夸大。其实自8世纪末起,北非的穆斯林也曾抵达非洲西部的尼日尔河流域。最先能够接触到伊斯兰教的地区,总是那些与来自马格里布地区的穆斯林有商贸往来的大城市。曾有一篇文章这样记载:“考考(Kawkaw)王国的国王声明穆斯林优越于他的臣民。事实上,许多穆斯林也持同样的观点。”公元11世纪初,桑海帝国(l'Empire Songhai)的统治者也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将都城由库吉亚(Koukya)迁至尼日尔河流域的商业城市加奥(Gao)。曾经臣属于加纳王国(le royaume de Ghana,此处的加纳王国乃西非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古国,并非现在的加纳共和国)的塔克鲁尔(Tekrour,亦写作Tekrur或Tekrour)国国王亦于公元1040年皈依了伊斯兰教。

至于由西苏丹索宁克人(les Soninkés)建立的加纳王国则一直独立于伊斯兰世界之外,曾经主宰塞内加尔河至尼日尔河上游地区长达两个世纪之久。英国阿拉伯裔作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伊本·豪卡尔曾如此描述加纳王国:“因为拥有大量的黄金宝藏,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已日渐明显,西亚著名的旅行家阿尔-巴克里坚持主张从文化层面向国王灌输伊斯兰教思想,让熟知伊斯兰教教义的法学家与学者处理国家事务,让他们作为伊斯兰教的代言人,甚至掌管国家财政大权或者是担任其他要职。

加纳王国最终没有抵抗住摩洛哥地区伊斯兰化柏柏尔人的入侵。公元1076年,穆拉比特王国(即阿尔摩拉维德王国)攻陷加纳王国的首都昆比(Koumbi Saleh),逼迫加纳国王及其臣民皈依伊斯兰教。公元1097年,加纳人利用柏柏尔人的内部矛盾,杀死其继任国王,从而恢复独立。在恢复独立后的加纳王国,尽管大部分农村人口仍然信奉原始宗教,且这种现象一直保持到公元17—19世纪,但加纳王国的统治阶层已皈依伊斯兰教,故此时的加纳王国实际上已是穆斯林的天下。

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中部地区的廷巴克图(Tombouctou,亦译“丁布各都”“通布图”),是骆驼商队从北非通往南方地区的水陆必经之地,也是南来北往货物(尤其是盐巴)交易的集散地。繁荣的奴隶贸易与黄金交易,使得廷巴克图与尼日尔河三角洲最南端的杰内古城(Djenné)建立起商贸往来。杰内古城距廷巴克图500千米,毗邻干燥的撒哈拉沙漠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由阿拉伯人建于公元12世纪前后。随着从廷巴克图到杰内的商贸线路的建立,被称为“迪乌拉人”(dioula)的伊斯兰化商人,不断把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盐巴运往西非地区,同时也为该地区带去了伊斯兰教。然而这条重要的南北贸易通道却掌握在萨赫勒地带统治者手中。正是如此,伊斯兰教廷在西苏丹王国时期就意欲掌控该地区。

根据尼日利亚学者奥斯曼·丹·福迪奥的描述:公元18世纪以前,位于萨赫勒地区的西非是古代亚撒哈拉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富饶的尼日尔河哺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王国,先后经历了加纳帝国(公元3—13世纪)、马里帝国(公元13—15世纪)、位于加奥的桑海帝国(公元15—16世纪)。公元16—17世纪,西非沿海地带还兴起了阿散蒂、奥约、达荷美、贝宁等著名王国。在桑海帝国末期,在其周围又兴起了许多强大的王国,并迫使桑海帝国臣服。东部有豪萨人(主要分布在今尼日利亚西北部及毗邻的尼日尔南部的民族)的众多城邦(公元18世纪末期),其中以卡诺城邦最大。萨赫勒地区的许多古城成为早期穆斯林探险者的家园,这些城市在穆斯林们的苦心经营下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就有令欧洲人神往的廷巴克图。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研究方法与文献来源

欧洲人“发现”非洲 

从人种学说到种族歧视 

史料来源 

非洲的现存问题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地—非洲

“东边的故事” 

人类的进化 

第三章?非洲的环境与民族

非洲地形与人口迁移 

疾病肆虐的大陆 

气候与植被 

自然土壤与农业发展 

人口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与人口增长 

非洲的“民族”与部族主义 

第四章?社会结构的变迁

农村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毫无平等可言的社会结构 

种姓制度与奴隶制度 

女性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非洲的黄金 

劳动力 

原料产地 

第六章?16世纪以前的非洲

从古埃及至中世纪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从黄金贸易到大规模贩奴

第七章?非洲的奴隶贸易

黑奴贸易 

种植园奴隶制 

反对奴隶贸易及废奴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第八章?19世纪的非洲独立运动

西非 

东非的政治与经济 

第九章?长期的殖民与社会变革

南非 

19世纪时期的殖民统治 

1884年柏林会议 

不同阶段的殖民 

现代化的剥削形式 

第十章?非殖民化与非洲独立

当代非洲国家的成长历程 

独立 

历史分期 

女性是非洲的未来吗? 

城市治理与民主 

尾声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的著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