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我第一次看见夏姐喝醉,大概是在记录了最后一声蝉鸣的半夜。凌晨一点的厦门安安静静,只能听见酒醉的人咯噔咯噔踩碎柏油路的声音。这一夜之后的下午两点,这个听了好几年BBC广播的女人,终于要飞去英国了。
2015年我入职实习公司的第二周,夏姐调到我们部门,工位就在我前面,以爱好加班蜚声整个办公室的她,每天穿黑色制服工装,吃自己带的沙县便当,PPT从不download(下载)网络模板,对老板唯命是从,对工资精确到分。
在最初的印象中,她身上透着股淳朴女大学生的劲儿,然而实际上,她在这家小公司已经工作了快四年了。
工作与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严格贯彻这项原则的我,在雅思英语班里看到别个hellokitty(凯蒂猫)发夹的她,还是没忍住上前去打了个招呼。
记得那一刻的她,似乎被窥见了什么似的,尴尬地笑着,摘下耳机,BBC广播的app正躺在她手机屏幕上。
“你千万别跟同事说我在这里上课啊,怪丢人的。”
没带妆的她再三嘱咐我,我说你怕什么。
“你小孩子不懂的啦,问那么多。”
其实也没想要了解,我递给她一块巧克力,回了自己教室。
这整层楼,拥挤、潮湿,还不时能闻到脚酸味。
这层楼的每间教室,沉闷,乏味,一窝全是想要出国的人。
在我从这里遇见夏姐之后的每一天,她这样一个大龄女青年,都显得格格不入。
有次下雨,夏姐没带伞,下课的档口我正好碰见她,就借了伞给她,和她一起去坐公交车。
她垂丧个脸,与做PPT时胸有成竹的表情截然相反。
“我雅思又没过……”
我安慰,没关系还可以再来嘛。
“可是都四年了,感觉真的要放弃了……”
后来知道,她大学毕业那年想要出国读书,但因为没钱,英语还不好,所以只能搁浅这个梦想,进入社会。
说实话,如果不是在这里遇见了她,我完全没有想到工作之余的她,还有着追梦少女这样的人设。
夏姐的确是挺省的,工作像老黄牛,有时候case(项目)没做好被扣奖金,就中午偷偷在茶水间吃泡面。
但没人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反倒觉得她是个奇怪的人。
“要是好好练习一下口语,上次考试就不会被口语拉分了。”
那次考试结束,夏姐一直在念叨这句话。
考试费很贵,一次就要顶她小半个月的工资,英国留学的费用也很贵,她每个月必须从工资里匀出一大块来攒学费。毕业以来,已经不再向家里要
一分钱的她,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但每次看她吃个沙县也斤斤计较又涨价了的时候,却总感觉她身后是有光芒的。
为什么一定要出国呢?我问她的时候,好像也是在问自己。
她说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你说我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好不容易考出了那个小农村,才知道,
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这么美妙啊。记得大四毕业那年,学院里有出国读研究生的名额,那时候我就算成绩排在第一名,又有什么用呢,我连最基本的在国外生活的费用都付不起,后来那唯一的名额,就给了第二名。”
夏姐的食指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那个狭小的手机屏幕被各式各样的英语学习软件占据了。
“后来毕业的时候,看到那个女生在空间上发的照片,是真的很羡慕啊,
所以就想着,无论如何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把这个遗憾补上。”
她的手指停了下来,手机发出震动,传来日程提醒——到背单词的时间了。
这样的生活,或许每一个想要出国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
为什么想要出国,这样的问题也能得到无数种答案。
但我想大多数人一定也像夏姐一样,心里有着一个害怕如果不填满就再也填不满的缺。
“你想啊,人生接下来半辈子的时间都要用来工作的啊,如果现在不出去看看,去经历一把,将来,或许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他们有的人说出国就是为了镀金,在我看来,或许这是我在同跌落俗套的命运做最后的抗争。”
“你会学着一个人应对自己的命运,学会在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发现许多种可能。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社会这个江湖,要找到一个栖身之所、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在这之前,我更想在涌入茫茫人海之前,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四年来,她一笔一笔攒出了英国的学费,踉踉跄跄边工作边学英语也把雅思过了。去年的她终于收到了剑桥大学的offer(录取通知书)。
与其说是弥补遗憾,不如说是寻找一种可能。
或许夏姐的光芒,恰恰是源自这样一份对于人生笃定的信念吧。
夏姐有一句名言——凡是钱能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你可以没有钱,但你拥有时间。你也可以差强人意,但你要更努力。
后来想想啊,也的确是。
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之所以觉得遗憾,不是因为错过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错过了由之而来的更多可能性。
最苦的时候,遇见最美的爱情
记得之前看邓超主演的《分手大师》时,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情节线,杨幂演的女主和那个一路坑蒙拐骗变成大老板的男的是一对情侣,两个人白手起家,刚开始奋斗的时候,身上啥也没有,但是女主从来没有放弃过她的爱人和他们之间的感情。
女主陪着她心爱的男人,一路乘风破浪,划破荆棘,终于那个男的成功了,事业有成,而这时他却想要和杨幂分手,于是找了分手大师来,筹划了一场非常完美的分手计划,试图“不做恶人”地离开这个陪自己一起奋斗,见证自己事业辉煌的女人。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心酸。那个陪他一起经历风雨的人,却无权与他共享繁华。她牺牲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最后换来这么一个结局。一方面替她感到不值,一方面又仿佛窥见了许多种寻常感情会遇到的问题。
生活并不是完全由甜蜜和幸福充满的热气球,它随时有可能因为各种尖锐的压力而在空中被刺破。
很多说着要一起同甘共苦走到最后的人,最后只成了微信里再无联系的陌生人。
上周末,之前北京影视公司的一个同事来厦门玩,我做地陪带他玩了一两天。吃杧果冰的时候,他递给我一个请柬,告诉我他要结婚了。
看到请帖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开心,因为终于看到他和他那个谈了十年的女朋友修成了正果。
那位同事和他女朋友的故事,可以说是公司里一段佳话,两个人恩爱有加,彼此相守了十年,其间有分有和,好几次都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又出了幺蛾子,反正感情之路特别波折。
在他给我发完请柬后,那位同事又告诉了我一个特别惊喜的消息,他说他离职了,自己公司的手续都办完了,接下来要为自己打工了。
那一刻觉得他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事业有成,感情修成正果。但我明白,他能走到今天,其实并非那么简单。
之前在北京写不下去剧本了,我和他一起去簋街吃过火锅,吃饭的时候,听他讲他和他的女朋友是大三认识的,当时都在北京同一所大学念书,女友是学物机的工科女,而他是学电影的文科男。
刚毕业那会儿,两个人在北京都混得特别不如意,常常交完房租,穷得只能靠吃方便面过活。夏天不敢开空调,因为电费贵。穷到最尴尬的时期,两个人连买日化洗漱用品的钱都没有,洗澡洗头洗脸全都用肥皂,两个人甚至共用一根破木牙刷。
听起来特别恶心,当时我听到的时候,也不敢脑补。可这真的就是北京无数年轻人生活的实态。
“跟一个老板写本子,前后忙活了三个月,最后丫拿着写好的大纲和分集跑路了,那时候我女朋友打着一份工,勉强用她那微薄的工资支撑我们两个人的生活。有时候我没灵感了,她就会过来帮我梳理,对一个工科女来说真的有点太难为她了。”
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先是失落,然后逐渐漫出光来。他说好在最难熬的时光熬过来了。
但是好景不长,两个人交往的第五年,打算扯证结婚后,女方的父母突然变卦了,不愿意自己的闺女嫁给这么一个没房没车的男人,父母逼着姑娘跟另一个有钱的男的交往。
那时候的同事也有点混蛋,说了很多气话,伤了女朋友的心。女朋友心灰意冷,甚至真的下定决心要结束这五年的感情,跟他说再见了。
可就在准备提分手的那天晚上,同事带着女朋友去吃了一次肯德基,两个人竟然莫名其妙又和好了。
我问为什么,原来那天晚上同事带着女朋友吃了肯德基的甜筒,买第二个半价的时候,他又从包里掏出来一盒哈根达斯。
他说三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女友逛街,当时穷得叮当响的他和她,路过一家肯德基和一家哈根达斯,女友很善解人意,知道他没钱,选了肯德基,但他记得当时女友的表情,让他非常愧疚。
于是他暗暗许愿,将来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弥补女友。
那天晚上,他对她说了许多道歉的话,他说都怪自己这些年不够努力,没能让她跟着自己过上开心的日子,省吃俭用、抠抠索索活得一点不像个青春洋溢的小姑娘。他向她许诺,自己一定不会再辜负她的希望,要证明给她和她的父母看。
第二根半价的甜筒和哈根达斯,女孩在那晚,最后还是选择了那个快融化掉的甜筒。
上天不会辜负有心人,在爱情中大抵也是灵验的。
最后,同事的事业终于有所好转,写了几个不错的本子,卖了大价钱,在北京买了套小房子——虽然已经靠近河北的边缘了,还开了自己的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
两个人也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终于收获爱情的果实。
看到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时候,我常会想,或许爱情真的不能只靠那一见钟情的火花碰撞,时间越久才越明白,谁是真正能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那段两个人用一根牙刷,用肥皂洗头洗澡,夏天不敢开空调的日子,对于这份感情或许成了历史,却是永恒的幸福感来源。
那些辛苦的日子,充满压力的日子,恰好才是将来甜蜜幸福生活的种子。
感情是一门需要通过时间与真心来慢慢发酵的手艺活,真爱的鉴证往往需要一段共同吃苦的岁月。这个时代谁还不是个小公主了,但公主也是在后妈的阻挠,吃了不少苦后和王子走到一起的。
一起吃苦,等最好的结果降临,是最甜蜜最厚重的爱情。
要相信,幸福感和甜蜜感是可以一点点通过这样细碎的改变,而逐渐叠加起来的。
如果可以,愿世间所有的起点,都能圆满地回到终点。
那些一起走过疯狂岁月的情人,也都可以在风浪后看到初霁的彩虹。
在要放弃的时刻,在坚守不下去的时刻,回忆起当初我们一起走过的坎坷,或许所有的犹豫都会变成一份继续下去的陪伴。
没有伞的我们要学着在暴雨中狂奔
大三下学期为了考雅思,报了个补习班,补习班里还有一个我们学院的女生,那个女生是出了名的学霸,年年拿历史系的第一,年年得“国奖”。
她来自农村,出身不好,家庭特别贫困,当初上大学的钱都是贷款借来的,上大学以来的所有生活和学业开支都是靠自己的奖学金和打工赚来的钱。
在那个为期差不多两个月的雅思培训班里,那个女生也一直延续着自己的学霸风范,有的时候整个班的同学答不出来的题,唯独她会。因为强度很高,几乎所有人都没能及时完成的作文训练,只有她一个人,第二天早上工工整整地把所有要求练习完的作文篇目全都写完了。
但每次到口语课的时候,她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从来不敢站起来主动发言。老师有时候抽到她起来回答问题,她也是支支吾吾地不愿意张嘴的模样。
所有人都以为作为学霸的她,无论什么场合都能给出优秀到让人羡慕的答案,但往往这些时刻,事实却截然相反。
上完那期雅思培训班后,我俩报了同一场雅思,我没考到目标分数,然后又连报了两场。有一次见面,我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不好。我很诧异,明明平时表现特别出色的她,难道这次是发挥失常了吗?不过这毕竟是她自己的事情,我没再多追问。
我问她要不要再试一场,往往第一次确实会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但她说自己不打算再报了,因为一场接近两千块的报名费已经相当于她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了,本身报了这个辅导班的钱就已经是自己一省再省出来的,物质的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真的是一个很努力也很节省的姑娘,记得当时周末去上课的时候,中午班里的同学都跑出去吃饭了,她一个人就吃一块巧克力或者饼干,再或者吃早餐没有吃掉的一个包子。有一次问她为什么吃这么少,她给出的答案不是在减肥就是自己不饿,可当我看着她瘦小的身材时,真的有些不忍心。于是,自从我无意发现她这样做后,偶尔中午我要是出去吃饭,回来都会帮她带一份汉堡或者薯条。
她会不好意思地推脱,我说这就当我以后遇到不会的题请教你的报酬啦,三番五次地推过来推过去,她这才接受。
慢慢我们成了比较好的朋友,下课经常一起坐公交回去。每次坐公交的时候,她总会站着,哪怕有很多空着的位置,她依旧会站着。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想让颈椎放松一下,每天在书桌前坐的时间太久。
后来听说,她每天晚上都看书看到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一早又会准时地早起晨读,有一阵子在帮导师做课题的她,甚至连续一周都几乎是通宵的状态。
我常常会劝说她要适当地放松自己一下,她总是回以淡淡的一笑。每次想到自己身边有像她这样努力又勤勉的人在,自己的心里也会滋长出很多向上的力量。
那一年过年我俩都没有回家,大年三十,吃完学校的年夜饭后,两个人约着一起去学校的活动中心看春晚,那天晚上她特别失落地对我说自己可能不出国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是学校的公派留学生计划她的专业政策收紧了,也就是她没办法走这个途径出去了,二是她如果自费出国,完全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来支撑那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我至今还对她当时的神情记忆尤深,那种不甘心但又不得不放弃的失落,特别令人心酸。眼前这个不会化妆,头发油油的,面色有点暗黄的小姑娘,明明那么优秀那么努力,却因为没有钱这个现实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想走的路。
那天晚上我问她是第一年留在学校过年吗?她摇摇头说从大一刚来厦门开始,就很少回过家了,因为回到家所需要的交通费也不是一笔小的开支,想家的时候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那便足够了。
这是一个多么棒的姑娘啊,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让自己自叹不如的地方。虽然现实的一些因素常常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在她的脸上很少看到垂头丧气的表情,更多的时候,是很平淡很淳朴的微笑,那是她回馈这个世界的方式。
后来,我常常会想,假如她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稍微宽裕的原生家庭里,会不会取得比现在更厉害的成绩呢?或许会的吧,但或许也不一定。
有的时候是环境造就了人身上的可能性,但那珍贵的可能性也常常会因为环境而被湮没。
不过好在上天还是给了她好的答案,今年年初的时候听说她保研去复旦了,面试的成绩还是第一名。我真的打心眼里替她高兴。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条新闻评论,中国随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本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少有农村孩子可以像原来那样靠着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优秀的大学里农村出身的学生比例也在下降。
虽然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数据,也不知道是否具有科学性,但倘若这个趋势是真的,而且还在继续延续下去,想想真的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啊。
就像我身边那个连续报了十一次雅思考试,在雅思一对一补习班花费好几万的富二代同学,他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和理解那位报一次考试就花掉几个月生活费的小姑娘的心情吧。
我们每个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自然被配备了不同的背景和起跑线。或许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从一开始就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亦或许那些出身一般的人,从一开始就要学着没有伞在狂风暴雨里狂奔。
但不能否定的是,努力和勤勉是无法一降生就能够拥有的东西,只有不停在奔跑的人才配得上这一切,也只有他们这一路上总在不停地收获。
再后来,有一次无意间聊天,那个女生告诉我为什么在口语课上一直不敢张口说话,她说是因为害怕自己掺杂着乡音的口语,引来别人的嘲笑。
记得当时她的神态特别可爱,带着一些不好意思。
转念一想,原来她也和无数个平凡的我们一样,也会有害怕也会有不自信。但那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不恰好就是这个年纪每一个年轻的我们,都会拥有的模样吗?
……
展开
——妮妮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成长经历非常丰富的少年,这既是我所羡慕的,也是我所向往的。读这本书,你会惊讶一个95后,竟然会有这般超前的感悟与思想,文字老练而深沉,不管是什么年纪,这本书都是一剂良药,让人重燃热血,珍惜眼下的青春年华。
——小智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成长历程中的诸多时刻,读的时候会产生“这难道不就是在写我自己”的感觉,他的文字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鼓励和安慰,更多时候,是像一个朋友一样,在耳边娓娓道来,与我共同回忆共同期望。
——秀伟君
读完这本书,宇昆的文章我有两种深刻的体会:共鸣和独到。共鸣是要作者用切身的感受和真诚的写作态度来交换,而这份独到,是作者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足以让同龄人羡慕的天赋。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