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1468
  • 作      者:
    邓乔彬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第四、五卷收入专著《唐宋词艺术发展史》,因字数多达百余万,故分作两卷。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4卷):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所收六章,其要义是:
  第一章,燕乐歌辞之起与敦煌曲子词。
  概述隋唐雅乐与清乐,尤其是燕乐的发展情况,论述唐代燕乐杂言歌辞之起,教坊曲与词调的关系,“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的创作原则;从唐代边塞文化、爱情、婚恋与女性、社会生活与多元文化等角度论敦煌曲子词的文化内涵,以朱祖谋所说“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论敦煌曲子词的艺术,并具体论其格律甚宽、同调异体、语言质朴、长于叙事、喜作铺排、抒情直切、长于比兴、多有联章体、代言体与戏剧性等特点。
  第二章,唐代文人词的艺术奠基。
  从宫廷文化论词的诞生与盛唐词,从多元文化论中唐词,从士大夫享乐文化论刘、白词,从进士文化的“轻薄”、“无行”论晚唐文人词。就词的艺术而言,李白“丽句妍词、意兴苍凉”,张志和与王建分得“远韵超逸”与“节短情长”,刘、白有“乐天梦得,声调渐开”之说,而皇甫松则措词闲雅、不入侧艳。温庭筠为倚声之祖,其词多为文字的仕女图,貌似雕绩满眼、境余于意,其实是强化诱情因素,主于印象、重在直觉、成于联想;韦庄词情意深厚、寓浓于淡,意婉词直、似达而郁,风格清艳绝伦.具疏爽之致。二人分开疏、密二派。
  第三章,花间与南唐词的不同艺术走向。
  论五代歌词繁盛之由,《花间集》的主要题材与文化成因。将“花间”分为前后两期、三组词人。分论雅近韦庄的薛昭蕴,“飞卿流亚”牛峤,及张泌,毛文锡与牛希济;绮艳轻和的欧阳炯,“艳词上驷”顾复,鹿虔扆、阎选、尹鹗和毛熙震;“曲子相公”和凝,自具面貌的孙光宪,另辟一境的李殉,“有思致”、创长调的李存勗。论南唐不同于西蜀的宫廷文化。忧患意识、比兴寄托是冯延巳“和泪试严妆”的成因,析其“情溢词外、意蕴言中”,沉郁顿挫、“深美闳约”特点,“上翼二主、下启晏欧”的地位;论“哀而不伤”的李璟词,以亡国后所作为主的李煜词的艺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直抒性灵、不事寄托,清便宛转、“词家王孟”,以及王国维所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涵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凤凰”连用,似有“赘疣”之嫌,但读至尾,才知是用以引出“鸳鸯”,回溯前面,写物之词对题旨之出,实已起了暗示的作用。
  第三,动静形态的映衬。
  动静形态相映衬之用于造境,目的仍在于达意,如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在这种映衬中表达遇赦东下的轻快心情。在飞卿词中,亦可以看到此法的应用,静而有动,也就带来了绘画(尤其是“故事画”)所求的“生发性时刻”。如《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此词以静为基调,而其中“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三句,动静相映,成为全篇关纽。在这微雨的春夜,更漏声中,女主人公又难以成眠了,塞雁惊飞,城乌盘旋,这闻更声而惊起的鸟,当然也牵动了孤眠人的心。此处,突接以“画屏金鹧鸪”一句,张惠言《词选》解道:“三句言欢戚不同。”此处的雁飞乌啼,实是“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李贺《屏风曲》)之意,征雁啼鸦与行者(征战、经商或做官在外)作伴,而画屏金鹧鸪则与居者相依,行者自苦,居者亦无乐可言,对着这春雾透过帘幕的凄迷景象,背对红烛,绣帘低垂,惆怅转深,相思愈长。所以,这三句的动静映衬,将景激发为情:吹皱一池春水,底事本不干卿,但她却腾踔万象,难澄一心,以至极静的外景变成极动的内情。塞雁、城乌与画屏金鹧鸪的相映同列,非但不是突兀难解,而且可见丰富的意蕴,成为极富于“生发性”的画面。
  又如《菩萨蛮》的下片:“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其中“绣衫遮笑靥”是人的动态,“烟草粘飞蝶”是物的动态,而“青琐对芳菲”却是静态,坐在青色琐窗之内,面对绣衫掩脸的行人和芳草之上的蝶舞双双,由这一片阳春芳菲景象中,所体味出来的只有“玉关音信稀”的苦况,因而这样的动静映衬对照,是主题渐出的极好铺垫。这类例子,飞卿词中颇多,不再赘述。
  综上三点,我们又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飞卿词创造意境的妙诀在于现境为意,化景为情,亦即化景物为情思,它不是情、景二原质经融合仍显示较均等的各自迹象,而是先以景掩蔽了情,后可见情由景出。固然,李白诗的“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商隐诗的“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等类幽寂、深微的境界,实已开温词风气之先,但都是以境显意,以景衬情。即便飞卿本人的著名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全无虚词连接的画面转换传达羁旅之情,但毕竟有“客行悲故乡”,“因思杜陵梦”的显见且又分量均等的抒情之句。
  ……
展开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燕乐歌辞之起与敦煌曲子词
第一节 雅乐、清乐与燕乐
第二节 唐代燕乐杂言歌辞之起
第三节 敦煌曲子词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的艺术

第二章 唐代文人词的艺术奠基
第一节 文化之变与盛中唐文人词
第二节 晚唐文人词与进士文化
第三节 唐代文人词的艺术
第四节 温庭筠的艺术创造
第五节 韦庄词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花间与南唐词的不同艺术走向
第一节 五代歌词繁盛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花间集》的主要题材与文化成因
第三节 前期花间词的艺术
第四节 后期花间词的艺术
第五节 和凝孙光宪李殉李存勗
第六节 冯延巳:和泪试严妆
第七节 李煜: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第四章 北宋前期词艺术的多元多向发展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与士大夫文化
第二节 温润秀洁的晏殊词
第三节 疏隽深婉的欧阳修词
第四节 骫骸从俗长于叙事创调名家:一论柳永
第五节 北宋巨手继往开来:二论柳永
第六节 适得其中的张先词
第七节 仁宗朝其他词人

第五章 北宋中期词与苏轼的开拓、贡献
第一节 士大夫之词的转变发展
第二节 北宋中期词的守成与突破
第三节 晏几道词的真情与韵致
第四节 士大夫之词的完成:一论苏轼
第五节 以诗为词及题材、风格:二论苏轼
第六节 豪放之辨:三论苏轼
第七节 如诗似曲的黄庭坚词
第八节 秦观的词心与词艺
第九节 仲殊、陈师道与晁补之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词的艺术发展与集成
第一节 苏门外围词的艺术之变
第二节 东山词的创意与艺术
第三节 知音体物铺叙:一论周邦彦
第四节 法度变化集成开拓:二论周邦彦
第五节 大晟词、谐谑词及其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