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三卷)外国文学史研究》:
关于本书的编写过程,“序”写道:“这部文学简史有的部分根据旧日的讲稿加以修改,有的是重新改写,尤其是近代和现代部分,过去是一片空白,完全是这次写出来的。”“序”特意说明按原计划应该在“1959年底才能完成一部分,这次竞能在短期间内全部写出,体现了多快好省的精神,发挥了青年教师、研究生、学生的作用,这足以说明党所指出的科学研究的方向的正确性”。这些表述明显带有时代特点,旨在强调是大跃进促进了德国文学史研究。这部《德国文学简史》“对于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以及关键性问题,叙述较详;为了读者方便起见,个别重要作品的内容也作了一些必要的介绍。至于不关重要、或是在当时曾经风行一时而现在已经失却意义的作家和作品,则叙述从略,或根本不提”(第2页)。与以往德国文学史的写法不同,除了中古部分以外,本书没有论述奥地利作家,因为编著者认为奥地利的文学史应该是独立的。
《德国文学简史》全书共五编,以社会历史形态划分为“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到15世纪为止)、“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文学”(16和17世纪)、“资本主义上升和发展时期的文学”(18世纪到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文学”(1890年到二战结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学”(民主德国文学)等。各编篇幅长短不一,第三编“资本主义上升和发展时期的文学”最长,共六章,约占全书一半。从具体内容来看,冯至先生编写的“从文学史的开始到1848年”部分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这部简史主要是他的著作。在章节标题上提到的作家包括莱辛、歌德、席勒、海涅、毕希内尔、凯勒、冯达诺、霍普特曼、亨利希和托马斯·曼兄弟等,应该说基本包括了德国文学史上公认的重要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歌德在第三编第二、三、四章有专节分别论述其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创作,凸显其重要性。全书正文开篇的“绪言”阐明了编写原则:首先,文学史的撰写“要充分认识到德国人民各个时代里的阶级斗争在文学里的反映”。第二,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有所不同,它常常给这个国家的文学以特殊的性质。第三,在注意到德国的特殊情况时,也应该认识到,“德国文学在欧洲并不是孤立的,它经受到国际上的文学潮流和其他国家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的国家”。以上三点很鲜明地体现了当时外国文学史研究的特点,这就是以阶级斗争为文学发展的主线,强调社会历史条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在注意到各国特殊性的同时不忽视国际影响。此外还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