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9045
  • 作      者:
    张春华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春华,女,山东济阳人,1974年生,文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诗词批评与鉴赏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以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渊源之后,探讨了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扬,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重点评析了叶嘉莹独有的诗学理论,如“兴发感动”说、“要眇宜修”审美特质理论等,具有一定的新意。
展开
精彩书摘
  她在《我的诗词道路》一书的前言中提到,幼时在家中聆听父母亲与伯父母吟诵古典诗歌,熟悉了诗歌的声律,并习惯了背书与吟诵等传统文化修习方式;她还受教于姨母,学习语文、数学、书法;进人大学之后,得到顾随先生的亲自指点,眼界大开,“因为顾先生不仅有极为深厚的1日诗词的修养,而且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毕业生,更兼之他对诗歌的感受有一种天生极为敏锐的禀赋,因之他的讲诗乃能一方面既有着融贯中西的襟怀与识见,另一方面却又能不受任何中西方的学说知识所局限,全以其诗人之锐感独运神行,一空依傍,直探诗歌之本质”①。叶嘉莹对诗词有着天然的领悟与追求,一直坚持的诗歌创作使她具备了深厚的艺术修养,诗骚屈杜的诗歌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化在她的灵魂之中,形成了她对诗歌敏锐的艺术直觉,’因此深得顾随先生赏爱。顾随先生在给叶嘉莹的信中写道:“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最勤,所得亦最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下能为苦水传法弟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此语在不佞为非夸,而对足下亦非过誉。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②顾随先生的鼓励与鞭策也开启了叶嘉莹古典诗词研究的历程,是使得她终生热爱诗词至老而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嘉莹曾说诗词能让她心不死,她读古代诗词,能够十分精到地捕捉到作者与诗词灵魂中深邃的内涵:“它是属于自我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当她全身心地燃烧于其中的时候,正是其文字最迷人的时候,没有诗人的禀赋和真诚情感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虽说是‘为己, 之作,但在其中所反映的却是并不被个人一己私人情感所拘限的内心影像,而是带有诗人最诚挚之情的一种善美之心灵的呈现。”①
  其三,王国维对叶嘉莹的人格与学术的影响。
  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巨子,叶嘉莹始终深怀景仰,王国维之为学、为文、为人无不对叶嘉莹产生深远的影响。叶嘉莹谈到自己早年学习诗词的经历时,提到母亲在她以同等学力考入初中时送她一套“词学小丛书”,其中就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时我对诗词的欣赏,可以说是仍处于朦胧的状态之中,虽有主观直觉之爱赏,但却因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的道理来,所以丝毫也不敢自信。直到读了《人间词话》以后,才恍如在暗室中的人得到了一线光照,往往因为其中的某些言语,与我自己的感受有一点暗合之处,而为之怦然心动,欣喜无已”②。自此之后,叶嘉莹便与王国维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嘉莹提及自己在人生的艰难困苦中,“最常记起来的,就是静安先生用东坡韵咏杨花的《水龙吟》词的头两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漾漾坠’。我以为自己便也正如同静安先生所咏的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便已经零落凋残了”③。1970年暑假,叶嘉莹在哈佛燕京学院图书馆研读王国维著作,每到夜晚,“整个图书馆中已空无一人,当我从两侧列满书架的黑暗的长长的通路上走过时,有时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生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读者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我在本书第一章论及静安先生之性格时,对其知与情兼胜之禀赋、忧郁悲观之天性及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都不仅只是客观的分析而已,同时还流露有一种钦迟仰慕的心意”④。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叶嘉莹的学术生涯
第二节 叶嘉莹诗学思想渊源
第三节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叶嘉莹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坚持与继承
第一节 张惠言与王国维的说词方式
第二节 王国维对叶嘉莹的影响研究
第三节 叶嘉莹对传统的超越

第二章 叶嘉莹古典诗词鉴赏理论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
第一节 叶嘉莹对花间词双性特质的解读
第二节 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细读”
第三节 被植入传统诗学的西方文论

第三章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
第一节 “兴发感动”的文学创作观
第二节 “兴发感动”的文学接受观
第三节 “兴发感动”的文学表达方式
第四节 “兴发感动”说的理论特征及不足

第四章 叶嘉莹对词之美感特质的诠释
第一节 词之为体的渊源流变——歌辞之词、诗化之词和赋化之词
第二节 叶嘉莹对要眇宜修之美的体认与发展
第三节 词的弱德之美——叶嘉莹对要眇宜修之美的深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