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诗学的理论空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10854
  • 作      者:
    王进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进,1979年出生,江苏扬州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与西方文论。现阶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三十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诗学的理论空间》主要内容包括:从理论旅行到文化过滤:文化诗学的传播状况;从文学文本到文化现象:文化诗学的本土进程;从文化现象到诗学关怀:文化诗学的多元格局;新历史主义与文化批评的诗性转向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诗学的理论空间》:
  
  因此,文学批评和历史叙述的这种回归意识,或许同样存在于对历史情境和文化结构的各种“对话”意识和阐释观念之中,但是其根本目的更多的是对历史叙述和文化生产的各种“厚描”经验和建构实践。这种关注历史观念和文化经验的所谓“祛魅”工作,目的就是要在传统宏大叙述的各种时空断层来回溯和阐释历史情境和文化精神,从逸闻轶事的历史形式转向对历史诗意和主体意识的各种个体叙事的厚度描写实践。借用格氏本人的话来说,文化诗学的历史批评“应该探讨各种集体性的信仰和经验如何得到塑型,如何从一种媒介转移到另外一种,如何集中到可以掌控的美学形式提供给消费过程。我们可以考察如何区分艺术形式和其他同类言说方式之间的各种文化实践;我们探讨清楚这些特别划定的区域如何可以赋予快感、激发兴趣或者产生焦虑的能力;这种观念不是要排除和摒弃美学自主性的魅力印象,而是要拷问这种魅力的各种形成条件,以及探索这些社会流动的多种踪迹如何被消除”总而言之,对于宏大叙述的经典正史也好,对于逸闻轶事的江湖野史也罢,文化诗学的这种历史诗性观念,不仅直接呈现为面向历史语境和文化传播的多元时空结构,而且明显蕴含着关注主体塑型和阐释经验的多样诗性意识。
  3.3 文化诗学的文化诗性观念
  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英美学界的全面崛起有效地促进了后现代理论思潮的历史转向,然而这种情境主义的文学研究实际上呈现出的是以历史语境和文化结构为关注对象的诗学空间。文化诗学的理论观念,显然是在文化与诗学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互对话和彼此渗透。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文化诗学的本土语境
1.1 从理论旅行到文化过滤:文化诗学的传播状况
1.2 从文学文本到文化现象:文化诗学的本土进程
1.3 从文化现象到诗学关怀:文化诗学的多元格局

第2章 文化诗学的理论谱系
2.1 新历史主义与文化批评的诗性转向
2.2 新理性精神与文化的诗学复兴
2.3 历史性回归与文化诗学的勃兴

第3章 文化诗学的诗性空间
3.1 文化诗学的文学诗性观念
3.2 文化诗学的历史诗性观念
3.3 文化诗学的文化诗性观念
3.4 文化诗学的主体诗性观念

第4章 文化诗学的生态建构
4.1 文化诗学与新文学史问题
4.2 文化诗学与历史记忆问题
4.3 文化诗学与理论生态问题
4.4 文化诗学与文化和谐问题

第5章 文化诗学的批判生长
5.1 文化诗学与非物质文化研究
5.2 文化诗学与城市文化批评
5.3 文化诗学与海华文学研究
5.4 文化诗学与翻译传播研究

第6章 文化诗学的理论前景
6.1 文化诗学与文化批评的生存问题
6.2 文化诗学与历史阐释的生态问题
6.3 文化诗学与诗意建构的边界问题
6.4 文化诗学与理论话语的增殖问题
6.5 中国学派的建构问题

结语:通向一种文化诗学的交往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