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学.第十八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107025
  • 作      者:
    张伯伟,蒋寅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伯伟,1959年1月9日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1992),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特邀研究员(1997)。现任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东方诗学的研究。

  蒋寅,1959年6月生,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顾问、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诗学(第18辑)》收录《全宋诗》考辨七则、续补80首、辑佚净土诗百首、辑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23首,《<诗渊>之流传与版本新考》等文献学论文,《未刊稿<石洲诗话>卷十与翁方纲“肌理”说的完成》、《方东树<昭昧詹言>“棱、汁、浆”考论》等诗歌理论文章,《王闿运与张之洞诗学比较》等诗学史论文,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展开
精彩书摘
  方东树《昭昧詹言》“棱、汁、浆”考论
  魏耕原
  方东树《昭昧詹言》是一部重要的诗学论着,其影响亦较昭着。方氏论诗喜用论文术语,包括时文制艺的评说习用语汇,时时摇曳笔端。这些术语或语汇,绝大部分在今日并无理解上的障碍,唯独“棱”、“汁”、“浆”,颇费揣摩,远非“遥接”、“拆洗顿挫”之类而能一望了然。向来论及方氏诗论者,未见对此详加讨论,未免遗憾。
  一  “棱、汁、浆”意义指向辨释
  方东树《昭昧詹言》诗论好言“顿挫”,而“棱、汁、浆”也是他喜用的术语,或拆开单用,或组成复合词“棱汁”、“汁棱”、“汁浆”、或前加动词如“起棱”,或后加形容词如“棱远”,或后加动词如“汁议”。形式多样,而且使用频率通计约60多次,含义亦纷纭变化,游移不定,须随文而释。卷十一《总论七古》说“七言长篇,不过一叙、一议、一写三法耳。”第六则认为:
  无写但叙议,不成情景,非作家也。然但恃写,犹不入妙;必加倍起棱汁浆,或文外远致,此为造极。〔[i]〕
  方氏所说的“叙议”当指叙述和议论。所谓“写”,可明显看出是指描写渲染,是对物象的刻画。这里“棱汁浆”连文,而与“叙议”相对而言,所谓“加倍起棱汁浆”,是说不能仅停留在叙述与描摹物象上,而特别注意要用议论的方式提炼出主题,显示出物象的精神,亦即要体现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这样才能入妙造极,而有文外远致。议论是对叙述与描写的提炼与升华,当然重要,故方氏用“棱汁浆”强调。第八则又言:
  大约不过叙耳、议耳、写耳,其入妙处,全在神来气来,纸上起棱,骨肉飞腾,令人神采飞越。此为有汁浆,此为神气。(页234)
  盛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论诗主张“三来”:神来、气来、情来。方氏从文论家的根柢出发,取其神与气,并谓之以“棱”。如果“神来气来”,就会“骨肉飞腾”,“神采飞越”。故称为“起棱”,亦称为“有汁浆”。在这里“棱”和“汁浆”成为同义语,都表示“神气”的意思。这和上则以“棱汁浆”指议论,虽有一定联系,但区别还是明显的。第十则却言:“起法以突奇先写为上乘,汁浆起棱,横空而来也。其次则对仗起,其次乃叙起。叙起居十之九,最多亦最为平顺。……若平直起,老实叙,此为凡才。”(页234)此“汁浆起棱”与前第六则“起棱汁浆”,单从词面上看,似无多大变化,而实际运用的含义却迥然有别。前则就叙述与议论而言,此则指用于开头的“写”,即就描写而言。意在追求“横空而来”的“突奇”的效果,由于在讲开头,故谓之“先写”。
  方东树是桐城古文派健将,论诗不离家法:喜以文法论诗。这在第十一则体现尤为明显:
  汁浆起棱,不止一处,愈多愈妙,段段有之乃妙,题后垫衬出汁起棱更妙。此千馀年不传之秘,尽于此矣。乃太史公、退之文法也,惟杜公诗有之。(页234)
  由此可见,无论是“汁浆起棱”还是“出汁起棱”,在叶氏看来,这是非常自负的“千馀年不传之秘”,即司马迁与韩愈的高妙文法。至于用入诗中,唯有杜甫为能。比邻的第十二则,又作了更深入地说明:“叙在法,存乎学;写在才气,存乎才;议在胸襟识见,存乎识;一诗必兼才、学、识三者。起棱在神气,存乎能解太史公之文;汁浆存乎读书多,材料富。凡以上诸法,无如杜公。”(页235)叙述的插倒逆顺取决于方法,与学相关;刻画描写,包括比喻等修辞,则与才气相关;议论则源于胸襟识见的高下。如仅从此看,则又对叶燮《原诗》的才、胆、识、力的创作论,有所扬弃与吸纳。然方氏所倡导的“起棱”与“汁浆”,则为“自家话语”。此处“汁浆”当指使典用事,故须“读书多,材料富”;而“起棱”,则关乎“神气”,具体讲就是“能解太史公之文”。亦即上引方氏所说,叙述与议论、描写,安排得“骨肉飞腾,令人神采飞越”,能够“入妙处”方能有“神气”,亦称为“有汁浆”。至于“能解太史公之文”,也就是第七则所说的:“欲知插叙、逆叙、倒叙、补叙,必真解史迁脉法乃悟,以此为律令。……此非细故,乃一大门径,非哲匠不解其故。所谓章法奇古,变化不测也。”(页233)由此看来,“起棱”又指“变化不测”的章法,是就结构布局而言的。
  方氏“汁棱浆”之说,主要是就七言古诗而言。而七古句长篇大,体制宏阔,结构就显得更为重要。综上方氏所论:“棱汁浆”可指叙述与议论,又可以叙、议、写三者俱包,亦可专指“写”,包括其中任何垫衬渲染;汁浆,可指使典用事。而使典用事亦可施入叙、议、写三方面,而“起棱“主要指章法结构而言。由是看来,“汁棱浆”可指叙、议、写任何一方面,也可以包括其中两方面或全部,还可以专指三者组合安排所形成的“章法”,所论对象可大可小,有微观又有宏观。
  以上主要是就七古种种规律的总论,他所提出的“汁棱浆”,显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学术理路和套数。正如方氏在第十五则所说:“不寻其命意,则读其诗不知其归宿,亦并不能悟其文法所以为奇为妙,为变为逆,为棱为汁,为景象为精彩也。”(页235)就是说,奇妙变逆与景象精彩,都包涵在“为棱为汁”之中。搞不清棱汁,也就把握不住“命意”与“归宿”,以及结构与景象和精彩。更重要的是方氏由此出发,解剖评析了李、杜、韩、苏诸大家的大量作品,把这一理解运用得更为灵活与广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方氏涉及的诗作和运用的理路。
  注 释:
  〔[i]〕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3页。以下凡引此书,仅随文注明页码,以避繁琐。
      ……
展开
目录
【诗学文献学】
《全宋诗》考辨七则………………………………………………………… 郑利锋
《全宋诗》续补80首…………………………………………………………张振谦
《全宋诗》辑佚100首——以净土诗歌为中心…………………………… 张  艮
《全宋诗》辑补——以《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为中心…………………… 沈  扬
《诗渊》之流传与版本新考……………………………………………………查雪巾
《石洲诗话》卷十手稿的内容与价值……………………………………… 龙  野
《全清词?雍乾卷》第一册3家漏收40首补遗……………………………和希林
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订误…………………………………………………张宗友
【诗歌理论】
论竟陵派选评《诗归》的文体观…………………………………………… 曾  肖
《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中朱彝尊与李因笃评语的厘定与区分………… 王新芳 孙 微
未刊稿《石洲诗话》卷十与翁方纲“肌理”说的完成…………………… 唐芸芸
方东树《昭昧詹言》“棱、汁、浆”考论……………………………………魏耕原
【诗歌史】
南北朝至大历七言一韵歌行体制演变通论………………………………… 张培阳
杜甫“熟精《文选》理”辨——兼论《选》体与齐梁体格的相关问题… 童岳敏
杜诗体裁的分阶段考察——以七律为中心的讨论………………………… 房本文
杜甫诗歌中的四季……………………………………………………………张晓青
雅俗之辨与创新之功 ——柳永投献词的价值重估……………… 夏志颖 莫崇毅
论高启对杜诗的接受………………………………………………………… 李鸿渊
日本藏《石仓十二代诗选》探考………………………………………………孙文秀
多重聚焦与时间交错下的历史书写:吴伟业的诗史叙事……………………林宗正
【诗学史】
《冷斋夜话》称引苏轼诗文考辨…………………………………………… 周  萌
从“诗人立场”看刘克庄的诗学思想…………………………………………王开春
张綖词体正变观新探………………………………………………………… 王卫星
林时对《杜诗选》及其价值……………………………………………………王燕飞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考述……………………………………………………… 张  伟
王闿运与张之洞诗学比较…………………………………………………… 何荣誉
【书评】
朴学精神、问题意识、理论雄心——读《文镜秘府论研究》…………… 杨  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