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文学之旅.欧洲站.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092988
  • 作      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文学之旅》丛书整理编排了外国文学的一些著名文学作品,并向国内的中小学图书馆及其他市场普及推广。欧洲文学分为4本,亚洲文学1本,北美洲1本,南美洲、非洲、大洋洲1本。这本《<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外国文学卷:世界文学之旅(欧洲站3)》主要介绍了法国、德国的文学知识点。
展开
精彩书摘
  Schiller,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1759-11-10~1805-05-09)德国诗人、剧作家。
  生于内卡尔河畔的马尔巴赫一医生家庭。1773年初, 不顾他本人的意志,13岁的席勒被送进公爵创办的军 事学校。这所学校制度严格,对学生实行专制教育, 被诗人C.F.D.舒巴特称之为“奴隶养成所”。但这里 有思想进步的教师,其中阿贝尔对席勒影响很大,通 过他,席勒接触到学校严禁的狂飙运动文学。1776年 起,席勒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习作。学校铁 一般的兵营纪律促进了他的反对专制、向往自由的革 命思想,并开始秘密地写反抗暴君的剧本《强盗》。
  1780年底毕业后在一个步兵旅当军医,月俸微薄,不 敷温饱,深为失望。《强盗》写成之后,他于1781年 把它送到公爵领地之外的曼海姆出版,次年在那里公 演,引起广泛注意。作者称剧中主人公卡尔为“通过 自己的心灵,学习莎士比亚的风格写成的”一个形象 。作品揭露了当时政治和宗教的腐败黑暗。F.恩格斯 称这部剧是“对于一个敢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胸襟豁 达的青年的赞美”,它是一部“暴君见了定要焚毁的 书”。为对公爵的暴政表示反抗,他于1782年9月22 日黑夜,趁公爵宴会狂欢之际,偕友人逃出斯图加特 到达曼海姆。他身无分文,困居曼海姆附近的一家小 客店,用7个星期时间,写成第三部剧本《路易丝· 密勒林》,后改名为《阴谋与爱情》。同年12月,接 受同学沃尔措根母亲的延揽,到她在迈宁根附近的鲍 尔巴赫庄园居住。1783年7月,回到曼海姆,剧院经 理达尔培聘他为剧院诗人,约定一年内交3部剧本。
  《斐爱斯柯》(1783)和《阴谋与爱情》先后在1784年 1月和4月演出。《斐爱斯柯》写16世纪中叶意大利西 岸热那亚共和国一次贵族结党反叛执政公爵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曾经三度修改,但演出情况并不理想。《 阴谋与爱情》的演出却又恢复了《强盗》演出时的盛 况。这部市民悲剧描写某邦宰相儿子斐迪南爱上乐师 女儿路易丝,宰相和秘书用阴谋破坏两人的爱情。这 是席勒青年时代最成功的一部剧本,反映了当时德国 统治阶级政治的腐败,生活的侈靡,精神的空虚,宫 禁的秽行。恩格斯说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 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1785年,席勒在曼海姆 创办刊物《莱茵塔莉亚》,在刊物上发表《唐·卡洛 斯》初稿片段。他在贫病交加中,接受Ch.G.克尔纳 等人的邀请,于1785年4月前往莱比锡。住在莱比锡 附近的小村数月,深深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激发他写 成名诗《欢乐颂》。同年秋,随友人迁居德累斯顿, 写成中篇小说《失去荣誉的犯罪者》和未完成的《视 鬼者》,同时完成《唐·卡洛斯》。《唐·卡洛斯》 写16世纪西班牙宫闱的故事。这部剧在5年写作过程 中,形式和内容都有改变,由散文改为韵文,由宫廷 爱情悲剧发展为政治悲剧。这些改变表明席勒的世界 观和对未来时代的想象发生了变化。《唐·卡洛斯》 是席勒青年时代最后一部剧本,也是他的文艺创作从 狂飙突进时期进入古典时期的一个过渡。
  席勒感到德累斯顿思想界的贫乏,向往诗人荟萃 的文艺中心,于1787年7月应卡尔普夫人之邀前往魏 玛。经她的介绍,访问C.M.维兰德和J.G.von赫尔德 。因感到需要学习,毅然放下写作,从1788~1795年 研究历史和I.康德哲学。1788年,J.W.von歌德自意 大利归国,两大诗人会面。这时席勒的《尼德兰独立 史》已经完成并有一部分发表在《德意志信使》上, 表现了诗人精辟的史学见解和气势磅礴的格调。1789 年3月经歌德介绍到耶拿大学任历史教授。他初次的 讲题是《什么是和为什么研究世界史?》,受到大学 生们热烈欢迎。1792年,《三十年战争史》出版,席 勒在这部著作里着力描写帝国统帅A.W.E.von华伦斯 坦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是年,席勒和 F.G.克洛卜施托克、华盛顿等同时获法国国民会议颁 发的荣誉公民状。席勒最初热烈拥护法国革命,但在 路易十六断头之后,不满意雅各宾党人的政策,曾感 慨地说:“所有的政治希望都失落到几世纪以后去了 。”他决心通过文艺来挽救堕落的人心。早在1785年 已发表过论文《把舞台作为道德的学校》。自1791年 开始研究康德哲学后,他在1793~1795年,写成《论 悲剧艺术》、《论秀美与庄严》、《论激情》等论文 十多篇,其中最重要的是《审美教育书简》27篇 (1795)和《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1796)。在《书简 》里,他主张通过美育即文艺使人类达到和谐,亦即 没有矛盾的境界。在《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里,他 认为“诗人或者就是自然,或者追寻自然,前者成为 素朴的诗人,后者成为感伤的诗人”。素朴诗人反映 现实,感伤诗人表现理想;歌德属于前者,他自己属 于后者。这篇论文较早地指出文艺的两种不同创作方 法,对欧洲文化和文艺的发展作了精辟概括的总结, 曾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文艺论文的高峰”。
  ……
展开
目录
德国文学
莱辛
歌德
席勒
荷尔德林
格林兄弟
海涅
海泽
豪普特曼
拉贝
尼采
托马斯·曼

法国文学
拉伯雷
龙萨
蒙田
莫里哀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狄德罗
司汤达
巴尔扎克
大仲马
雨果
福楼拜
小仲马
都德
莫泊桑
罗曼·罗兰
莫里亚克
加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