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骈文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4353
  • 作      者:
    杨旭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旭辉,1972年出生于江苏溧阳。文学博士,现任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清代经学与文学》、《阳湖文派研究》、《拷问盛世》、《纳兰平生纳兰词》、《中国历代题画诗》(合著)等多部学术专著。主编《唐诗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唐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2年)。完成国家、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现正主持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杭世骏全集》的点校整理。
展开
内容介绍
  《清代骈文史》的研究立足于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史的眼光来审视,并结合清代主要文化区域和清代骈文创作中心区域的形成、交嬗迁播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互摄为核心,对清人骈文进行了全面、广泛、深入的研究。
  《清代骈文史》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清代骈文发展历程中的几大重镇及其文化区域之界定;
  2.清代骈文创作中心时、空二维变迁的历史文化全景考察;
  3.各区域的文化特性与清代骈文的影响研究;
  4.清代骈文对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和渗透;
  5.五四时期骈文、古典散文与白话文学之间的交锋。
  总之,该成果对清代骈文发展史的研究,做到了全方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亦颇多发现和发明,论述有不少创新之见。
展开
精彩书摘
  只是随着清廷文网的日益高涨,这样的情感抒泻愈显繁晦隐约了,清初骈文大家陈维崧的作品就印证了这一点。今人黄裳先生在读了陈维崧的《金陵览古序》一文后,提醒世人:“陈其年写的是他所拿手的骈体文,全篇之中几乎全用金陵的历史故事组成,但事事都切合着现实,起了很不平常的效果。这是表达一种难言之隐的特定巧妙方式,不应当作一篇美丽的四六文空空放过。”这也正是陈维崧自己所追求的一种效果,他在《四六金针》中就这样说过:“截剪事意有深长而非片言所可明白者,于是作者取古人事意与此相似者,点出处数字,而以今事串入,便尔成联。使人闻之不可尽言之深意朗然可见于言外,此四六之妙用也。”面对一次次的文化检查,“问君辞赋何所携,却道从前尽陈迹!”惠氏与陈维崧交游甚深,颇知其心曲,诗中以问代答的形式直道出了骈文家的内心隐密。这些惊心动魄的感情波澜就在逼仄的文化生态中得到了一处舒展的心灵空间。
  这样利用骈文大量用典,铺锦列绣中“指事类情”的文体特点,在“缠复缴绕,转笔引事”中,既达到“大抵自全之术,晦其迹,秽其形”之目的,又复开启了一个隐藏的历史视角和情感展示窗口,它将历史事件从其具体的背景中抽离而出,更强化其内在的精神内蕴,这样对历史的建构和陈述的本身,往往也是现时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的一种回身投射。时至乾嘉,这种藉由“呈现自我”,进而达到知识层集体记忆的共享,与天下更多的士子产生更多情感层面上的认同,正如吴兴华先生所说:“中国古典作家征引六经、四史、诸子,不能说是搜奇猎异,因为那些都是现成的促成交流共鸣的素材。”
  ……
展开
目录
绪论一  文学书写方式的选择与清代骈文的情感向度和认识难度
绪论二  清代骈文家时空分布之研究附论:“环太湖人文生杰圈”与“江南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品格
绪论三  清代骈文勃兴的文学史积淀及内在机理:骈俪技法的普及与内化附论:晚明骈文的发展
第一编  顺康之初兴期
第一章  开风气之先的云间、浙江作家群落
第一节  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的松江骈文作家
第二节  松江派在浙中的传承——以“西泠十子”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节  浙江骈文的传薪者陆繁弨与扬州作家吴绮
第二章  “哀江南情怀”的代表陈维崧、吴兆骞与海外遗民的骈文写作
第一节  陈维崧的骈文创作
第二节  吴兆骞为代表的流人骈文
第三节  朱舜水、张斐等海外遗民“哀江南情结”的别样书写
第二编  乾嘉之鼎兴期
第三章  乾嘉时期骈文鼎兴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日渐酷烈的文祸与文学书写方式的选择
第二节  学者与文人双重身份的便利
第三节  辞赋与骈文理论思考的深入
第四章  苏州骈文作家群的创作
第一节  清初苏州骈文发展之回顾
第二节  以何焯、顾广圻为代表的学者作家
第三节  以邵齐焘、吴慈鹤为代表的文人作家
第五章  浙江骈文作家群落的创作
第一节  浙江骈文繁盛的文学生态整体观照
第二节  浙江骈文三大家:胡天游、杭世骏、吴锡麒
第三节  浙籍骈文作家的徙居及其影响的对外辐射
第六章  常州派骈文创作的兴盛与文章  理论新变
第一节  常州派骈文“群居切磋”的创作盛况与家族学术文化之关联
第二节  乾隆时期常州骈文作家群及其创作
第三节  洪亮吉骈文论附论:洪氏诸子
第四节  嘉道时期常州骈文作家群及其创作
第五节  李兆洛“骈散合一论”的文坛呼应与影响
第六节  常州派骈文在学术、时空层面的流衍
第七章  鼎兴的扬州骈文作家和骈文群体活动的意义
第一节  曾燠题襟馆文学群体活动在清代骈文发展中的意义
第二节  扬州骈文代表作家举隅
第三节  阮元“排散崇骈”理论及其影响
第三编  晚清之融合碰撞期
第八章  融合碰撞中百家争流的晚清骈文
第一节  桐城派散文在“骈散合一论”影响下的新变
第二节  六朝文之尊崇与王闾运等湖湘文人学士的骈文创作
第三节  晚清时期骈文创作的基本格局与面貌
第九章  骈文与小说、戏曲等文体的融合
第一节  古典小说、戏曲与骈体亲缘关系之追溯
第二节  清代小说、骈文的融合以及晚清民初骈体小说的兴起
第三节  骈偶韵语因子的融入与民间说唱文学之雅化
第十章  清代骈文的余响
第一节  五四前夕古典骈、散文之对峙及其与白话文的碰撞——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节  “潜流”状态的骈文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以李详与孙德兼为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跋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