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文学里,有不少内容以老鼠为主题。其中多半是老鼠丑恶的一面;表现在文学形式上,皆极尽挖苦之能事。由于老鼠给民众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它的鬼祟、阴暗、小偷小摸、狡猾奸诈。这些性格投射在社会上活动的人身上,逼似大小贪官,这从上古时代的《诗经》里就反映出来了。那些有关鼠的民间文化,对于今天的倡廉肃贪,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民间故事中的鼠,流传最广泛的是“老鼠嫁女”,可谓家喻户晓;其载体也多,有以年画表现的,有以漫画表现的,有以连环画表现的,有以剪纸表现的,也有以童话形式或说唱节目展现的,有时还配上音乐,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尽管表现形式多样,但故事情节却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版本之一,是说鼠为了化解与猫的仇恨,从而嫁女给猫。当年争做十二生肖,老鼠忘记了猫的托付,没有为猫报名,致猫落选,于是结下冤仇。后来,老鼠成为十二生肖之首,觉得对不起猫朋友,决定化解矛盾,便与猫家结为秦晋之好,于是不惜制办最丰厚的嫁妆,铺陈最盛大的排场,选出最疼爱的那个女儿嫁给猫郎君。结果选错、了对象,事与愿违,结果羊落虎口,鼠女成了猫郎的一顿晚餐。这个故事说明,在本性难移的对立面前头,干戈不一定能化玉帛,从这一方面看,颇有教育意义。
版本之二,是说鼠仰慕猫的权势,意欲攀龙附凤而嫁女于猫。老鼠不甘心过偷偷摸摸、担惊受怕的日子,决心为女儿找个威风体面的门第,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选去选来,终于选定自己最惧怕的猫家以托女儿终身。为了与夫家的门第匹配,也为自己装潢门面,在嫁女那天不惜耗资摆阔,大摆排场,吹吹打打,旗鼓锣伞,好不热闹。结果攀附不成,反使女儿成了猫腹之食。这个故事似乎在暗示人们要安守本分,不应心生妄念,须坐正自己的位置。
版本之三,是说老鼠四处为爱女寻找天下无敌的婆家,以免女儿受到欺负,自己也好沾点风光。老鼠首先看上了太阳,以为太阳是万能无敌的,结果太阳说,它也有害怕的东西,那就是乌云。于是老鼠去找乌云提亲,乌云说,我虽能遮日,但却怕风,风一来,我就立足不定。于是老鼠又去找风,风说,我最怕的是墙,只要墙一挡,我便百事无成。于是老鼠又去找墙,墙说,我虽能挡风,但我却怕你们鼠类,老鼠洞使我基脚千疮百孔,朝难保夕。最后,老鼠终于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把女儿嫁给同类。这个故事意义更大,不解自明。
民间的各种版本,都借“老鼠嫁女”这个题材,以貌似荒诞的故事,来反映世间情态和人生哲理,寓教于乐,明快而又深刻。
有些古代文献,记录了不少当时的民间故事,当然文献中也不乏老鼠的神话或寓言。如《国策·秦策三》有一段,说郑国的人把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叫“璞”;而周地的人,把腌腊过的干老鼠叫“璞”。
一天,周地的人带着他们的璞对郑国商人说:“要买璞吗?”郑商十分惊喜,因为这种石头本身价钱不贵,但是把它雕琢成美玉,那就价值连城,能赚好大一笔;连忙应声说:“要!要!”结果周人拿出的竟然是一串串老鼠干,吓了他一跳,闹出一场天大的误会。此事也见于《尹文子·大道》。后来许多诗人借此吟咏,寄托感慨,讽刺有名无实的人或物,像宋代陆游《述怀》诗云“玉非鼠璞何劳辨?鱼与熊蹯各自珍”,明代刘基《感时抒怀》诗云“鼠璞方取贵,和璧非所珍”,皆有感而发。
民间故事里的鼠,并非全属反面。唐代戴孚《广异记》说:有个叫崔怀嶷的人,他家的庭院中忽然出现了数百只老鼠,奇怪的是,那些老鼠居然都站立起来,用两足行走,口中还发出呱呱之声,引得全家人都跑到庭院里来观看,当大家全部离开屋子到达院坝以后,房屋忽地轰然倒塌,全家人幸免于难,原来老鼠预知屋宇将倾,挽救了那一家人。宋徐铉《稽神录》也讲过此类故事:有个叫柴再用的龙武统军,一日在大厅凭几独坐,忽然有只老鼠走到庭下,向这位再用统军拱手而立,如同文人拜揖之状。这位统军见鼠辈竟然对他行平辈之礼,勃然大怒,呼喊手下人前来驱赶,可是手下人没有一个在身边,统军只好自己起身逐鼠,老鼠跑出大厅,他也追出了大厅,结果大厅的屋梁突然断折,他坐的地方床几尽都压得粉碎,这才明白老鼠是来救他,连忙对着鼠洞行了大礼。在这些神话故事里,鼠类并非反面角色,而是与人为友、行善积德的动物。同时暗示老鼠能知凶吉,有时会做出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义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