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2045
  • 作      者:
    徐志啸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荣休纪念文丛徐志啸卷》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徐志啸教授多年研究成果的精选汇编,分为三编:楚辞研究编、中外比较编、其他编,另有附录及作者著作目录、国际及台港澳学术活动年表、内地高校学术演讲一览。
展开
精彩书摘
  三
  与楚骚诗学评述密切相关的,是紧接屈原时代之后的两汉对楚骚诗学的评介。虽然从形式上说,两汉的评介(包括争议)是针对楚辞而言,发表对屈原其人及其楚辞作品的看法,但因为这些评介与看法本身,或与儒家诗学密切相关,或以儒家诗学为评陟标准,实际上所反映的也是对楚骚诗学的态度及其评介,故我们这里必须予以述及。
  两汉时代对楚骚诗学最早表态的,是淮南王刘安,《汉书》载其曾撰《离骚传》,惜已失,仅存一段文字,被司马迁《史记》引用而流传至今,其中对《离骚》的评语,体现了对楚骚诗学的高度评介:“《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这段话很显然说明,在刘安看来,《离骚》既有《国风》言情不过分之优,又有《小雅》讽刺得体之长,兼备了《诗经》的两大特色,这无疑是指出了楚骚诗学“情”“志”互显的长处,肯定了楚骚诗学的特点,值得引起重视。不过,刘安完全站在传统儒家诗学立场,以《诗经》之所长作为评判标准,不免显得有些局限,但在当时条件下,也只能以儒家诗学作为评判的界河,我们今人不当苛求。
  比起刘安,司马迁对楚骚诗学的评介更高更切中肯綮,他不仅在《屈原列传》中直接引用了刘安的评语——这本身即说明了司马迁对屈原与楚辞的高度肯定,更重要的是,他点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等作品乃因“愁幽思”而下笔——“盖白怨生也”,这也即屈原在《惜诵》中所谓的“发愤抒情”,它是楚骚诗学的核心内容。司马迁本人亦因遭逢不幸而“发愤著书”,从而诞生了名垂千古的伟大著作《史记》,其动因与屈原之《离骚》可谓完全一脉相承。司马迁的这一“发愤著书”说后又沿袭发展成了后世的“不平则鸣”说,在中国诗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成了很重要的文学(诗歌)产生动因说,它既符合文学(诗歌)的本质,又点明了作者创作的原因,影响很大。
  不过,西汉时代对屈原与楚骚诗学也有持亦褒亦贬态度的——扬雄是个代表。《法言·吾子》中,扬雄将赋家分为两类: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他认为前者“丽以则”,后者“丽以淫”,而屈原属于诗人之列,可见扬雄对屈原的推崇,同时,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屈原作品在文体形式过渡过程中的承启意义——它具有“丽以则”的特征。同文中,扬雄又称道屈原“或问屈原智否?日如玉如莹,爰变丹青,如其智,如其智”。说明他是褒扬屈原的,但《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一方面认为屈原文过司马相如,“因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尚不流涕也”。另一方面又觉得“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对屈原颇有微词,遂反《离骚》意而作《反离骚》(及《广骚》《畔牢愁》等),同时对楚骚的浪漫特色非议,以为“过以浮”,“过浮者蹈云天”。当然,对《反离骚》等作品,我们应作具体分析,扬雄的模拟作品所模拟之对象,在当时均为儒家经典之作——由《易》而作《太玄》,由《论语》而作《法言》,等等,因而《反离骚》的问世,一定程度上也应该说反映了他对《离骚》的推崇——将其置于儒家经典之列,只是他不愿接受屈原的行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故而有意要“反”之,这表明了扬雄对楚骚诗学——“发愤抒情”说的不同看法。
  ……
展开
目录
楚辞研究编
《庄子·渔父》与《楚辞·渔父》
论楚骚诗学
论明代诗话《诗薮》之品评楚骚
论贺贻孙《骚筏》
现代楚辞研究八大家论著述评
林庚先生的楚辞研究
《离骚》今译质疑
——与文怀沙先生商榷
从屈原、陶渊明看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楚辞研究论》简述
《楚辞》导读
我看《诗经》《楚辞》
中外比较编
中日学者现代楚辞研究比较
——中、日学者的对话
汉学研究与中法文化交流
——中、法学者的对话
中西文论比较视野之下的《文心雕龙》
——大陆、台湾学者的对话
世界文学版图中的中国文学史及其写法
——大陆、澳门学者的对话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徐志啸先生学术访谈
海外汉学对国学研究的启示
——以日本、美国汉学研究个案为例
宏观视野看陶渊明
其他编
对中国文学史的若干思考
——以中外三部文学史著作为例
楚狂傲骨见精神诗骚直解堪千古
——陈子展先生及其治学
诗人学者导师
——记林庚先生
略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价值
——兼评张健《沧浪诗话校笺》
《薹斋诗话》诗学价值论
论钟云舫的戏剧《招隐居》
《钟云舫“天下第一长联”集注与审美解析》序
论林语堂与基督教的关系
论赵朴初的旧体诗词曲创作
城市文学想象
——以几部描写上海的小说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