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6352
  • 作      者:
    李希凡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希凡,祖籍浙江绍兴,久居北京通县。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1955年初肆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55-1986年,在《人民日报》历任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1986年9月-1996年10月,调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红楼梦学刊》主编。曾先后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四届、五届理事和全国委员。已出版评论,研究著作与散文集二十本。主要代表作有《红楼梦评论集》、《红楼梦艺术世界》、《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京门剧谈》、《冬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系李希凡先生关于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结集。几十年来李希凡先生一直活跃在文学评论与文艺理论研究界,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部分内容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李希凡先生的解读与评论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在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时候,是正当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艰苦年代。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的主要潮流,都是反映现实、表现它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斗争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考虑问题更不能脱离现实。然而,一切贬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所以要否定《讲话》提出和回答的文艺问题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也是以此为借口,说它有一时一地的局限,那原因是因为《讲话》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我们并不否认《讲话》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有些问题也有一定历史背景的针对性,但是,就整体来说,毛泽东文艺思想,毛泽东同志的天才是在于,他回答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发展中种种未决的问题,完整地、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我以为,评估《讲话》的意义,决不能局限于毛泽东同志自己讲到的那几方面“实际存在的事实”,而是必须把它放在更大的政治历史背景、意识形态背景上进行观照,才能较深切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及中国革命文艺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从毛泽东思想中孤立出来,只作为一个适应形势的文艺“讲话”进行评价。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虽然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早期著作中,就已显示了他的中国革命学说体系的端倪,但是,真正进行理论上的体系性的概括和总结,却是在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如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批判理论上教条主义的哲学论著《实践论》(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并提出中国革命理论体系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等等。
  这些著作都是毛泽东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尽管这些著作大体都有现实的针对性,但是,它们又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了中国社会、中国现实、中国革命中的种种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完整的、系统的革命学说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创造性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新贡献。毛泽东同志工942年的《讲话》,到建国时期不过七年,而其影响不仅促进了当时已成名的革命文学家如丁玲、艾青、田间、周立波、柳青、欧阳山、草明、刘白羽等深人生活,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还培育了本来就生活在群众中的作家如赵树理等,以及年轻一代如贺敬之、李季、郭小川、阮章竞、杜鹏程、魏巍等的成长。一个人民文艺的崭新的文场,在中国文学史上已经记下了它的辉煌的一页。
  (二)《讲话》,是“五四”以来革命新文艺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所谓“五四”文学革命运动,虽然发轫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但是,新文艺的取得大发展一一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文学社团的雨后春笋般的广泛兴起,却是在“五四”政治运动促进了思想觉醒与文化斗争相结合之后。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和郭沫若,就都是在“五四”革命新思潮的影响下走上文坛的。
  ……
展开
目录
批判地评价文学遗产的光辉范例——读《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之一
“列宁论高尔基”启示着我们——读《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之二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偏离方向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
从“五四”“启蒙”中继承什么?——重读《新民主主义论》兼评《新启蒙》的某些观点
“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道路不容否定
继承发展革命文艺传统
一点感受一点认识——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理解
用《讲话》精神抓好整顿和繁荣——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8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仍然要继续分清一些思想是非问题——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9周年所想到的
公正地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1989年7月在中宣部召开的首都文艺界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真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想到的
“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论文艺》的一个中心问题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回顾反思正本清源
“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路正远正长——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词
战斗正未有穷期
明辨是非吸取教训——在全国新时期文艺论争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
一场大论战的总结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理直气壮地高奏时代主旋律
文艺应当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新世纪的呼唤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在2000年全国乡土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致词
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
革命英雄的传奇和革命英雄的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的结晶
典型、个性和群像
农村社会主义新人物的颂歌——读康濯的《春种秋收》
……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