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碗不过岗—宋代人喝什么酒?武松的酒量有多大?
《水浒传》中写到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在一家号称“三碗不过岗”的乡村野店里喝了十五碗酒。醉打蒋门神时,又搞过一回“无三不过望”。“望”,类似现在酒店外面挂的招牌,即他每见到一个酒店就进去喝上三碗。
《水浒传》中的酒具,大的有桶、瓮,中的有瓢、角、旋、壹、瓶、葫芦,小的有杯、盏、盅、樽等。经常看到“打两角酒”的说法。从缸里向外打酒用“角”,也称“提子”,分大角、小角,一般一“大角”一斤,一“小角”半斤。估计武松一定用的大角。
宋代喝酒高档些有时用觥(gōng),形如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也常被用作罚酒。一般都用盏,也就是酒碗。根据现有实物,北宋定窑烧造的酒碗一碗能倒两百毫升,即四两酒。以此估算的话武松在上景阳冈前相当于喝了六斤,打蒋门神时喝了三十碗左右,大约十二斤。
一看挺吓人,实则武松喝的应该是酿造酒,宋朝没普及白酒(烧酒)。而且白酒太贵,酒桌上推杯换盏热闹的多是黄酒、果酒、药酒。
所谓酿造酒就是将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让它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都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滤掉,放进坛子里密封起来,少则仨月,多则十年。这样酿造出来的酒最高度数不超过十五度,一般度数在六度左右。
苏东坡有个学生叫张耒。据他自己说:“平生饮徒大抵止能饮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无咎与余酒量正敌,每相遇,两人对饮,辙尽一斗,才微醺耳。”
晁无咎又叫晁补之,也是苏东坡的学生。按张耒的说法,当时爱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五升,喝一斗的人很罕见。他跟晁补之两个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见面喝酒,俩人加起来能喝完一斗,而且还不至于烂醉。
唐朝一斗有六千毫升,宋朝一斗将近六千毫升,相差不大。六千毫升酒大约十斤(酒比水轻,六千毫升水有十二斤,六千毫升酒只有十斤)。
他们的老师苏东坡的酒量就很小了。据苏东坡在《东皋子传》所记:“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gě)”。五合也就是半升,也就是他一天连一斤低度酒都喝不完,酒量可见不大。
宋朝政府极大地促进了酒类的生产和技术革新。宋人孟元老所着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纪事》等书,都对宋代酒业发展做了很详细的记载。《清明上河图》上面也绘有百姓当街沽酒,酒肆饮酒,瓦肆听唱饮酒的热闹场面。
宋代的极品美酒由大内酿造,皇家专供,绝不对外销售。宋代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比较著名的有:
蒲中酒,蒲中是指山西境内的蒲州,蒲州酒在北周时候就名扬天下,到隋唐时期经久不衰。
苏合香酒,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极为珍贵。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