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在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在哪些地方它又是缺席的呢?
自尊通过我们的情感表现出来:它影响着我们内心的舒适感,使我们平静或不安。自尊也通过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无论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中还是在其他具体的行为中,我们的行动是否自主全由它支配。自尊还通过我们的思想表现出来:它决定着我们是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与受到的威胁,还是同时有能力看到其他的一切。
自尊是上述一切表现的结合,包括对自我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引发的情感和行为。自尊与自我的这种亲密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由自主的、神秘的、无法控制的(假如能一劳永逸地决定爱自己,事情就简单多了)。幸好,努力自省与改变是可以做到的。
自尊生而有之
有些人由于无法自爱而试图忘记自我的存在,或者干脆不去关注自我。然而此乃徒劳无益之举。因为自尊生而有之,如同我们呼吸、吃饭、睡觉一般自然——自尊是人所固有的天性。世人皆会对自身做出评价,在心中对自我的价值以及他人眼中的自我有所判断。因何如此呢?
首先,自尊与自我意识密不可分。我们都拥有反思自身以及观察自身行为举止的能力,这种“反思自身的自我意识”是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它使我们得以自我反省、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进而自我改变、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然而,这种能力同样可以使人自我厌恶、自我蔑视、自我批评乃至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令人无法忍受、痛苦无比。有时,对自身的攻击甚至会削弱一切行动能力,从而将生活变得贫乏无味。
其次,自尊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社会动物)紧密相连。人既然是人,必然生活于群体之中,因为人若想生存下去,就无法离开与其关系或远或近的其他同类,进而就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甚至因此惶恐忧虑。我们天生具有一种“他人感觉”,这使我们至少可以粗略地解码他人的需求。能够估计和揣测他人所想是一种幸运,它使我们可以察觉到自己是否被他人接受,或者在不被接受的情况下适当地调整自己。然而,如果这种猜测能力变成了妄想能力,那么幸运有时也会变成不幸。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事情,我们只会无端猜测而非细心观察,只会担忧畏惧而不善于耐心等待。不积极寻求他人的接纳,而猜疑他人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不努力取得成功,而一味担心失败。于是,我们便只能看到他人侵略的目光,也只能听到他人负面的评价。
自尊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各种思想汇于自尊面前,使它犹如一眼永不枯竭的清泉,不断涌出使我们与环境相适应的信息,使我们一有疑虑就能及时更正。自尊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十分可贵——诸事顺意时懂得享受与品味,反之则积极改善。一个运转良好的“自我”对生活的存续与质量而言实在是弥足珍贵。
自尊就像自我的仪表盘,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汽车的仪表盘上有油量表、电瓶指示灯以及其他仪表。自尊与汽车上的仪表盘一样,它的任务就是告诉我们在我们的“身体发动机”里,什么部件运转良好,什么部件发生了故障。它还向我们指明我们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我们储藏的爱与成功是满满的,还是快见底了。事实上,自尊的动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形式的社会认同,包括所有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眷恋、同情、爱慕、敬仰以及尊重。另一类则是成就,包括所有成功以及所有取得成功的行为。
在汽车仪表盘上,各种指示灯也向我们报告各种问题:发动机温度过高、润滑油快耗光了、油箱快见底了等。自尊同样如此。问题可能来自方方面面,但自尊对失败和被抛弃尤为敏感。对人类这样的社会动物来讲,有两种危险状态:对社会无用(或感觉对社会无用)或者被群体边缘化。
对一辆汽车来讲,说到底,仪表盘是用来方便人们驾驶的。我们通过它提供的信息来调整我们的驾驶方式:我们能否继续这样驾驶?是否需要停下来换一种方式驾驶?抑或是开到修理厂去?同样,自尊也不仅仅是提示我们取得社会成就或物质成就的工具。它所起的作用比我们的性格所起的作用还要重要,因为它影响的是我们的心理行为(psycho-comportemental)方面的“驾驶风格”:它使我们怯弱或勇敢,使我们前进或退缩。
……
展开
——路易丝·魏斯(Louise W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