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沈从文讲中式美学:沈从文中式美学7讲:全彩珍藏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439710
  • 作      者:
    沈从文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愈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愈准确,他就愈自由。”

--沈从文

 

◆沈从文倾尽半生心血,中式美学经典之作。

沈从文前半生从事文学创作,后半生一直致力于美学研究。这本书首次将沈先生的40年心血重新编辑呈现。以7讲重新梳理艺术脉络,以美的视角再现中式气韵与文化品格。堪称东方版《美的沉思》!

 

◆蒋勋高度评价沈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汪曾祺更赞他“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并深受沈从文影响至今。此外,萧乾、臧克家等名家都是他的学生;林徽因、张充和、黄永玉、余华、王安忆、安妮宝贝、董卿、汪涵、曹文轩、贾平凹等深受影响。

 

◆收录60余幅传世名画,全彩解读中式美学。不仅传达艺术上的美感,更是渗透在中国人生活方方面面中的中式美学的存世记录。

 


◆中式美学7讲,好懂、全面、有趣、干货满满,美学鉴赏必备藏书。

精选沈从文美学精华,分为衣之美、闲之美、礼之美、雅之美、日常之美、工艺之美、匠心之美,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蕞世”当红插画师皇小小创作封面画作,全彩印刷,装帧典雅,中式美学dian峰之作。

封面典雅清新,采用内外封的形式。外封全金属色印刷,尽显深厚典雅,烫金工艺闪耀璀璨。内封选用中国代表色红色,视觉演绎中式美学色彩感。成品尺寸155*230,纤长秀美,捧在手里方便翻阅。


展开
作者简介

沈从文

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

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前半生专于文学创作,以优美的文字打动读者,被称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代表作品有《边城》《湘行散记》等。

后半生致力于古代文物研究,坚持走自己的“以实物为依据”的独特研究之路,是我国文物研究的先驱者,所取得的成就与文学的成就相比肩。代表作品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古老冰冷的器物,

透着中国人热气腾腾的美学信仰;

朴实无华的文字,

尽是沈从文先生倾尽半生的心血。

沈从文先生关于

中国古衣、古物、古器、古艺的研究和思索,

阐释的是中式美学的精髓。

如果说艺术是美的,

那传承千年的中式美学

更是深刻在中国人衣食住行及灵魂里。


展开
精彩书评

美学大师蒋勋称沈从文是自己“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

 



每次谈到中国近代文学,一定会提到鲁迅,同时也会因为鲁迅而带出另外一位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就是沈从文。在大自然里,他看到了花的开放,水果的生长,水果的名字,草的名字,还看到了牛的交配,看到了最底层人的生活状况,他懂得了生命的状态。

——蒋勋

 



作家汪曾祺赞他“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并深受沈从文影响。

 



朱光潜很少夸人,但对比自己小6岁的沈从文,却是格外欣赏,这位集美学、文艺理论、教育、社会学、翻译于一身的学问大师,在1986年离去,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没机会再进城去看望沈从文先生。

——杨雪舞《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展开
精彩书摘

沈先生五十年代后放下写小说散文的笔(偶然还写一点,笔下仍极活泼,如写纪念陈翔鹤文章,实写得极好),改业钻研文物,而且钻出了很大的名堂,不少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奇怪。实不奇怪。沈先生很早就对历史文物有很大兴趣。他写的关于展子虔《游春图》的文章,我以为是一篇重要文章,从人物服装颜色式样考订图画的年代的真伪,是别的鉴赏家所未注意的方法。他关于书法的文章,特别是对宋四家的看法,很有见地。在昆明,我陪他去遛街,总要看看市招,到裱画店看看字画。昆明市政府对面有一堵大照壁,写满了一壁字(内容已不记得,大概不外是总理遗训),字有七八寸见方大,用二爨掺一点北魏造像题记笔意,白墙蓝字,是一位无名书家写的,写得实在好。我们每次经过,都要去看看。昆明有一位书法家叫吴忠荩,字写得极多,很多人家都有他的字,家家裱画店都有他的刚刚裱好的字。字写得很熟练,行书,只是用笔枯扁,结体少变化。沈先生还去看过他,说“这位老先生写了一辈子字”!意思颇为他水平受到限制而惋惜。昆明碰碰撞撞都可见到黑漆金字抱柱楹联上钱南园的四方大颜字,也还值得一看。

沈先生到北京后即喜欢搜集瓷器。有一个时期,他家用的餐具都是很名贵的旧瓷器,只是不配套,因为是一件一件买回来的。他一度专门搜集青花瓷。买到手,过一阵就送人。西南联大好几位助教、研究生结婚时都收到沈先生送的雍正青花的茶杯或酒杯。沈先生对陶瓷赏鉴极精,一眼就知是什么朝代的。一个朋友送我一个梨皮色釉的粗瓷盒子,我拿去给他看,他说:“元朝东西,民间窑!”有一阵搜集旧纸,大都是乾隆以前的。多是染过色的,瓷青的、豆绿的、水红的,触手细腻到像煮熟的鸡蛋白外的薄皮,真是美极了。至于茧纸、高丽发笺,那是凡品了。(他搜集旧纸,但自己舍不得用来写字。晚年写字用糊窗户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

在昆明,搜集了一阵耿马漆盒。这种漆盒昆明的地摊上很容易买到,且不贵。沈先生搜集器物的原则是“人弃我取”。其实这种竹胎的,涂红黑两色漆,刮出极繁复而奇异的花纹的圆盒是很美的。装点心,装花生米,装邮票杂物均合适,放在桌上也是个摆设。这种漆盒也都陆续送人了。客人来,坐一阵,临走时大都能带走一个漆盒。有一阵研究中国丝绸,弄到许多大藏经的封面,各种颜色都有:宝蓝的、茶褐的、肉色的,花纹也是各式各样。沈先生后来写了一本《中国丝绸图案》。有一阵研究刺绣。除了衣服、裙子,弄了好多扇套、眼镜盒、香袋。不知他是从哪里“寻摸”来的。这些绣品的针法真是多种多样。我只记得有一种绣法叫“打子”,是用一个一个丝线疙瘩缀出来的。他给我看一种绣品,叫“七色晕”,用七种颜色的绒绣成一个团花,看了真叫人发晕。他搜集、研究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消遣,是从发现、证实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越这个角度出发的,研究时充满感情。我在他八十岁生日写给他的诗里有一联:

 

玩物从来非丧志,

著书老去为抒情。

 

这全是记实。沈先生提及某种文物时常是赞叹不已。马王堆那副不到一两重的纱衣,他不知说了多少次。刺绣用的金线原来是盲人用一把刀,全凭手感,就金箔上切割出来的。他说起时非常感动。有一个木俑(大概是楚俑)一尺多高,衣服非常特别:上衣的一半(连同袖子)是黑色,一半是红的;下裳正好相反,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黑的。沈先生说:“这真是现代派!”如果照这样式(一点不用修改)做一件时装,拿到巴黎去,由一个长身细腰的模特儿穿起来,到表演台上转那么一转,准能把全巴黎都“镇”了!他平生搜集的文物,在他生前全都分别捐给了几个博物馆、工艺美术院校和工艺美术工厂,连收条都不要一个。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汪曾祺

 

第一讲 衣之美——缠绕在丝线中的灵与美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我国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第二讲 闲之美——为生计忙,也向往自然

读展子虔《游春图》

谈谈《文姬归汉图》

春游颐和园

 

第三讲 礼之美——一步一屋的仪式感

谈车乘

谈辇舆

故宫的建筑

 

第四讲 雅之美——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中国古玉

玉的应用

玉的价值判断色泽问题

 

第五讲 日常之美——时与地的精致与讲究

古代镜子的艺术

扇子史话

陶瓷装饰艺术的进展

从文物中所见古代服装材料和其他生活事物点点滴滴

关于《红楼梦》注释一点商榷

 

第六讲 工艺之美——于规矩中颠覆想象

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

谈皮球花

 

第七讲 匠心之美——择一事,用尽一生的执着与热情

漆工艺问题

谈刺绣

谈染缬

织金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