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28338
  • 作      者:
    周国平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入选2016年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教师专业成长类!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修订版)》是教人幸福和优秀的。作者针对今日严重违背常识的教育,发出了清醒而积极的声音,替教育忧思,为教育把脉,揭示出教育的使命:守护人性。
此次修订,加入了作者讲演时与观众的现场交流,让人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魅力,更直观地聆听大师的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1、2)等,译有尼采著作《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偶像的黄昏》《尼采诗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修订版)》是di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的修订版。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特别赞成卢梭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生长。
  ——周国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修订版)》:
  
  让家长们结束恐慌
  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女儿上小学,这学期升三年级。放暑假前,听说她班上许多家长争相替自己的孩子报名,上各种名目的特长班,有的同时报了四种不同的班,而目的竟是为四年后的“小升初”做准备。“小升初”,就是小学升初中,原是义务教育范围内顺理成章的事情,怎么会让人如此惶恐不安,以至于要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准备?我感到不可思议,就上网搜索,键入“小升初”,找到“小升初网”,才发现其中大有名堂。
  按照规定,小升初的原则是“免试就近入学”。但是,原则只是原则,改变不了一个强硬的事实,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那些拥有雄厚资源的重点学校、名牌学校便成了人心所向。既然允许择校,家长们就趋之若鹜,即使要收取昂贵的择校费,名额仍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学校就用招收特长生的办法来缓解矛盾。这个办法的妙处是,还可以借势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相应的特长班,成为创收的新门路。近些年来,特长生招生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对于家长们来说,若想让孩子上好学校,获取各种特长证书是最重要的途径,于是大家一窝蜂地挤在这条道上。据报道,北京市今年的小学毕业生中,家长选择择校的几近半数。特长生测试的那几天,相关学校门口“送子赶考”的场景十分壮观。事实上,家长们心里很无奈,多数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带着孩子赶场似的一天跑好几所学校,希冀能被其中的一所相中。由于特长证书是考核的主要凭据,证书的级别和数量就成了录取的关键。有记者看到,在某校报名处,一个家长手里拿着孩子的四十多份证书,引得其他家长羡慕不已,后悔给孩子拿证书拿得太少。可以想象,现场的这种攀比本身是最有力的广告,会促使各种特长班的生意越来越兴旺。
  除了小升初的特长生招生,中考和高考也有各种名堂的加分政策,其中包括给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的特长生加分。前不久,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揭露,在执行加分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钱权交易、作弊造假等问题,这些媒体因此发出“不能让加分成为腐败通道”的呼吁。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在这个暑期里,上海甚至兴起了一种专门传授“加分秘籍”的培训班,学费高达三万元,仍吸引了不少家长。
  当我面对这些荒谬的现象时,最令我悲哀的是由之反映出的中国家长的普遍恐慌心理。从上小学开始,多数家长就在为孩子将来的逐级考学而恐慌了,直到孩子考上大学,恐慌才告一段落。这种情况在中国可谓史无前例,在当今世界上大约也绝无仅有。正是在这种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家长们不断做出非理性的选择,眼下千军万马涌向所谓特长生这座独木桥的荒唐情景只是其中一例。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家长们之所以普遍产生恐慌心理,根源是今天的教育体制。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第一,学校类型单一化,就业与高学历挂钩,上大学几乎成为正常就业的唯一途径;第二,能否上大学和上怎样的大学又取决于高考,高考的威力自上而下笼罩各级教育,高考录取率成为中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和评价标准,应试教育得以全面贯彻;第三,重点学校凭借优势资源成为“高考能校”,又以此为资本进行权力寻租,巧立各种名目敛财。这些环节彼此联结,形成了一种逼迫学生和家长进行恶性竞争的态势,于是恐慌弥漫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些教育机构在利用现行体制有意地制造恐慌,藉以牟利。事实上,围绕着各级升学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包括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补习班、特长班,针对各级考试直至考研究生的辅导班,泛滥成灾的教辅和考辅书籍及材料。这个产业至少很大一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垃圾产业,且不说大量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即使是所谓“名师”讲授的辅导班和编写的辅导材料,高明之处也无非是押题猜题有一套,与真正的智力教育风马牛不相及。这样一个产业得以兴旺,恰恰证明了现行考试制度的可悲。这是一个寄生在现行考试制度上面的产业,我仿佛看到,在通向高考的窄路上,从小学到中学,关卡林立,商贩密布,强迫或诱骗行人留下买路钱,受害的当然是广大学生及其家长。
  那么,为了让家长们结束恐慌,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革除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不过,我想在这里强调,对于弊端的革除,家长们也有一份责任。事实上,你们的恐慌也助长了弊端的肆虐,二者之间有一种共谋关系。我要向你们讲两个很简单的道理。第一,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你们驱策孩子学各种班,互相攀比,这样做只会在总体上加剧不良竞争,而被录取的人数不会增加,结果多数孩子的班是白学了,获利的只是办班的机构。第二,即使你的孩子在不良竞争中获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牺牲掉的是童年的幸福。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七条箴言
向教育争自由
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教育小论

第二辑 阅读与素质教育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阅读经典与素质教育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让百科全书走近我们的孩子
读书的癖好
读永恒的书
经典和我们
好读书
读好书
怎么读

第三辑 孩子的心智和父母的责任
智慧和童心
从小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何必名校
书中的育儿世界
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的独立精神
拯救童年
发现的时代
父母们的眼神
记录成长
儿童教育五题
孩子的心智
怎样做父母

第四辑 哲学与语文教学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
谁来上哲学课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第五辑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觉悟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生命教育八题
享受生命本身

第六辑 灵魂教育
人人都是孤儿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成功的真谛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善良·丰富·高贵

第七辑 向教育提问
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
导师岂能成“老板”
叩问高校经费实情
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不正常
让家长们结束恐慌
快乐工作的能力

第八辑 教育讲演录
人文精神与教育
青年与幸福
直接向大师学习
与中学生谈写作
谈谈幼儿教育
谈教育片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