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常交往和沟通的口才技巧
※在社交活动中说话的艺术
谈话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谈话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谈话中说的一方和听的一方都理应好自为之。
(1)尊重他人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有人为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
这些人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谈了半天话,倒不如不谈,因为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
(2)谈吐文明
在谈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谈话中不能使用粗话和黑话,有人认为一说出那些不洁的词语,便会缩小同他人的距离,他们把长得漂亮叫作“条挺”“盘亮”,把100元、1000元、10000元分别叫作“一颗”“一吨”“一方”,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显示出自己的格调不高。
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许多人一起谈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凑到他耳边小声说话更不允许。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当谈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谈上几句话。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谈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此刻张口闭口引经据典、子曰诗云,只会让人见笑。
(3)温文尔雅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是得当还是失当呢?
(4)话题适宜
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你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众人对之不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小猫、小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不论生人熟人,如在一起相聚,都要尽可能谈上几句话。遇到有人想同自己谈话,可主动与之交谈。如谈话中一度冷场,应设法使谈话继续下去。在谈话过程中因故急需退场,应向在场者说明原因,并致歉意,不要一走了之。
谈话中的目光与体态是颇有门道的。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谦卑,俯视显得傲慢,均应当避免。谈话中应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要眼睛瞪得老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别人不放。
以适当的动作加重谈话的语气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纽扣,抱着膝盖摇晃等等。这些举动都会使人感到心不在焉,傲慢无礼。
(5)善于聆听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双向交流。听别人谈话要全神贯注,不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例如对方浓重的乡音或读错的某字。
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他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他。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有人在别人刚刚一张嘴的时候,就喜欢抢白和挑剔对方。人家说明天可能下雨,他偏说那也未必。人家谈起《乱世佳人》确实是部出色的影片,他却说这部影片糟糕透了。这种“常有理”的人实在太浅薄了。
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需要的。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谈话,应征得同意,不要悄悄地凑上前去旁听。
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人,也应立于一旁,等他谈完之后再去找他。若在场的人欢迎自己参加其谈话,则不必推辞。在谈话中不应当做永远的听众,一言不发与自吹自擂都同样是走极端,会令众人扫兴。
(6)以礼待人
谈话不必刻意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轰动效应,以礼待人、善解人意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谈话中,如果对待上级或下级、长辈或晚辈、女士或男士、外国人或中国人,都能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尊重,他才是一个最有教养的人。
(7)不要吝啬多给人家赞美
适当的赞美,必然会赢得人家的好感。无论小孩、大人乃至老人,都喜欢人家赞美,不过赞美必须得体,否则流于谄媚,不但会引起人家的反感,且会让人怀疑谄媚者的动机。而被赞美者,切不可喜形于色,须反应得体。如人家赞美你的衣服说“好漂亮”,你切不可答以“那是进口的,很贵哟”,必须答以“多谢你的赞美”。因为喜形于色,刻意夸耀,说不定会给人难堪。
(8)不要探人隐私
诸如下面的例子,是必须避免的:
问人家的年龄;
问人家的薪水或探询财产;
责问式地问人家为何不结婚,为何不生小孩;
好奇地问人家身体的残障或缺陷;
贸然地问及性的问题;
人家赠送礼品,冒失地问价钱多少。
※根据不同的情况巧妙插话
一个沟通能手在交谈过程中应该如何插话,才能有助于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策略:
(1)伺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伺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十分想了解。”“请你继续说。”“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2)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你一定感到很气愤。”“你似乎有些心烦。”“你心里很难受吗?”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者的误区。你不应对他人的话做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应该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3)“综述”对方话中的含义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你是……”“你的意见是……”“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交谈中的插话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不过,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沟通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