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经济学的理论假设 | 梳理各门派的底层逻辑
揭开经济学的皇帝新装 看穿经济学家的把戏
经济学家应该透明地描述关键假设。这些假设应该是真实的,而且与特定模型试图解释的情景相关。
经济学家应该解释他们模型的结构。模型的结构构成了我们看待经济体中的几个关键方面的视角。一个未经解释的模型,对于认真思考的人来说不应该相信,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也不应该使用。
无论一个模型的假设是多么符合现实,模型仍很有可能忽略了经济体中的关键方面。因为如果把所有的方面都纳入模型中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讨论问题。因此,还应该思考一下一个模型所忽略的因素。
针对经济体的任何方面的解释,总是存在互相冲突的模型。为了得出实用的结论,应该在互相冲突的模型之间做出权衡。
宏观经济是极其复杂的。经济学家可以做的蕞有用的事情之一,就是公开地说明什么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回到理论假设的原点 看透经济学的底层逻辑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会提出一些假设,来对人类世界进行抽象,然后在假设基础之上构建理论模型。经济学家用模型来描绘真实世界,经济学家也利用模型来指导现实经济政策。这本书带领我们去考察经济学蕞基本的假设,以及这些假设背后的哲学基础,让我们清楚经济学的理论争论是如何产生的。
主流经济学一直默认的假设是: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市场达到蕞优均衡。然而,理论家已经证明,“看不见的手”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个隐喻。但这并不妨碍西方国家央行几十年来一直向所谓的“DSGE模型”寻求指引,而后者仅仅是建立在对“看不见的手”的纯粹信仰之上!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假设”的透镜,考察了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模型。作者将模型假设置于历史与理论背景之中,对各派理论的假设合理性、论证方法与结论有效性逐一做出评价。作者既阐明了每个理论家的思想特色,也追溯了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脉络: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对社会因素与市场因素同样重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到设想出一个纯市场经济的新古典学者,到认为投资与增长取决于社会因素的凯恩斯,再到声称理性行为人能推动经济达到均衡的凯恩斯反对者,以及采用了另类路径的非正统经济学家和“复杂经济学”理论家,我们回到各门派的思想出发点,探寻是怎样的底层逻辑导致了观点的不同走向。
亚当·斯密说,个人在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就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有利于社会进步。世人对这种观点褒贬不一。他最重要的著作《国富论》(1776)将市场描绘成强大的经济发展引擎,但也会产生危害。在斯密那个时代,他警告说,如果允许英国银行收取8% - 10%的高利率,那么银行就是把钱借给“败家子和投机者”了。1随之而来的投机活动将导致金融崩溃,就像1772年埃尔市的苏格兰银行倒闭一样。因此,他敦促监管机构将利率限制在5%以内,那么银行只会寻求“清醒的”进行良好投资的客户。他说:“以防火势蔓延,建设防火墙是义务,尽管这是对自然自由的侵犯。而此处提及的对银行交易的监管也与之相同。”2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大多数经济学家与斯密不同,他们未曾意识到放松银行管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史学家,撰写了大量有关金融危机史的内容,他也没有像自序中形容的那样天真。他对经济史学专业的共同观点作出总结:“我们认为,由于央行政策的变化引起了低水平且持续的通货膨胀,1985年之前活跃的经济已成为历史;让位于被优雅地称为‘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的新时期。我们认为金融机构和市场是可以自动调节的,投资者可以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完全地自由。”3
“金融经济学”直接导致了这一自满的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金融经济学”已经形成若干正式的金融模型,并为其创建者赢得六个诺贝尔奖。在2003年,该领域百科全书的编辑宣称,金融经济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各地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下一个百万亿美元衍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方式”。4殊不知,直至2008年,所谓的衍生品行业会产生很多不良资产,而且,那是100万亿美元,而不是区区1000亿美元。百科全书的编辑在描述这项成就时,没有说可能是喜忧参半,而是说纯粹的好。
在政府就职的经济学家主张削弱金融监管。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共和党参议员菲尔·格拉姆(Phil Gramm)都拥护《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2000》。该法案解除了对经常演变成不良资产的金融票据的管制5。上述三位都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格拉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格林斯潘是经济领域的实践者,不是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而萨默斯作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也是主流经济学的领头羊。6只剩下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布鲁克斯利·伯恩试图避免灾难,不巧的是,她是一位律师,尽管竭尽全力,但依然被强制出局。7
2009年1月,美国经济协会大会召开。我参加了由五位杰出经济学家组成的座谈小组,讨论当时正肆虐的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已经找到了合理解释,归咎于贪婪的华尔街银行家,无能的华盛顿监管部门和愚蠢的美国债务人。还有什么新发现?这些是昨天才出现的吗?可是他们甚至没有问,是否自己的思想可能会推波助澜。这个问题并不在经济学家之间的讨论日程上。我希望他们对自己的思想会多一点反思。
在本书中,我讨论我们如何看待经济,为何我们经常对经济产生分歧,以及可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方法,但我格外注重经济学家的思想。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写道,“经验最丰富的人相信自己不受任何知识分子的影响,但他们却常常成为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8成为经济学家的奴隶是危险的(或成为任何人的奴隶都是危险的),但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是有用的。健在的与已故的经济学家们可分为很多不同的流派,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关于我们如何看待经济的问题,我将追溯到两百年前亚当·斯密时期,从那儿开始说起,过程也没有完全遵循时间历史的顺序,可能会时而倒叙,时而插叙。
在回顾过去之前,本章我会研究看不见的手的隐喻:分散化的市场交易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通向稳定的最优经济。这只是一个纯粹的隐喻,这对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听起来很奇怪,因为经济学家从未建立严格的模型来演示分散化的市场如何实现稳定的经济,更何况最优经济。严格的模型是指根据理论家自己的标准,他们能够接受的模型。看不见的手的隐喻不是经济思想的全部。已有历代经济学家不相信它;也有前沿理论家明确地否定它。但是,看不见的手的隐喻似乎很适合作为第一章的中心,因为其塑造了许多主要的经济学主张。
这个隐喻奠定了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错误思想的基础。但是,我对危机的具体原因、迅速扩张,以及威胁希腊、冰岛和葡萄牙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感兴趣,我关注的是经济学家思考的方式。除非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改变,否则我们无法想出可行的方法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显著问题之一就是重新调控金融行业。但即使当局将看不见的手的隐喻从他们的大脑中抹去,并给全球经济带来一定的稳定性,但其他的由这个隐喻造成的问题现在正在凸显,就像退潮时岸边渐渐漏出的岩石。
例如,市场决定收入分配的见解,依赖于看不见的手的隐喻。因为,没有这个隐喻,市场自身不能决定任何工资分配,更何况优化工资分配。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宣称,工会和最低工资法会导致失业,而“具有完全灵活工资特点的劳动力市场,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者非自愿性失业。” 9如此杰出而思想深刻的经济学家怎么会对纯粹的隐喻如此武断,我很疑惑。里根改革得到萨缪尔森等民主党经济学家的支持。但当里根改革攻击工会、最低工资法、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工资有助于保护工人与跨国公司谈判中工人权益的观点时,遭遇了一小股势力的反对。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弗兰克·列维(Frank Levy)和彼得·泰明(Peter Temin)提出,这次对劳动力阶级的打击导致数十年每况愈下的收入不公。10长期收入水平持平,使得中产阶级不得不抵押他们的房产进行借贷,最终促成了2008年的危机。无论如何,一旦危机影响到借贷,收入不公就会逐渐成为对社会的持续威胁。
……
前言
第1章 隐喻:看不见的手
第2章 经济学家是做什么的?
第3章 寻找模型
第4章 当经济学遭遇社会问题
第5章 追逐幻想
第6章 乌托邦
第7章 不完美世界
第8章 进入生产领域
第9章 什么导致收入不公?
第10章 理解不确定的世界
第11章 长期经济
第12章 短期经济
第13章 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之谜
第14章 经济危机
第15章 对经济的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欧洲学术期刊Nordicum-Mediterraneum
经济学就像是一个有着黑历史的大家族:这个秘密族人从不会向外人提起(那可不成体统),而且即便说了外人也不会懂;但是在家族内部,人们私下里会谈起,有时还会爆发激烈的争吵,气氛变得紧张。有些事从根子上就错了,本来就不该那样。外表或许光鲜,但内里已经腐坏。这基本上就是施莱弗这本《经济学家的假设》让我们看到的。他不是第*个指出经济学的许多基本假设有问题的人。
——《赫芬顿邮报》
原子化的理性行为人无法捕捉危机时的行为。理性预期理论将宏观经济学带得太远了……我们现在有充分理由要求重新检视理论假设。
——让-克罗德·特里谢, 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
这本书是政治经济学界的杰作。施莱弗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巧妙对比了宏观经济学的两种主要方法:新古典主义和古典/凯恩斯主义,并表达了对后者的支持。
——兰斯·泰勒,结构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读这本书。作者试图弄清现代经济学理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跟我的近著《经济学是科学吗?》希望实现的目标如出一辙。虽然目标类似,但施莱弗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我考察了现代经济学的几个案例;而他有更长期的历史视角,一路追溯到亚当·斯密,解说“看不见的手”,追问经济学家的职责。
——罗杰·E.巴克豪斯,《经济学方法论期刊》主编
这是一本杰作。作者施莱弗是一位政治科学家,他用了半生时间去学习、研究和质疑新古典经济学。他对经济学是如此了解,他能够游刃有余地介绍复杂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一行数学公式都没用。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是清晰与简洁的典范。它严格检视了黑板经济学背后的假设,是对经济学反思的重要贡献。
——道格拉斯·W.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关于经济学家的思想和实践的蕞好的书。它清晰而优雅,令人惊叹。施莱弗以极大的尊重、好奇心、洞察力和才智,让读者了解经济学的模型和隐喻如何影响了公共政策辩论。经济学家作为政策制定者与公共知识分子,在公共生活中扮演着各种有影响力的角色。这本书告诉我们,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假设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公共角色。
——艾儒蔚,哈佛商学院国际管理学教授
这本书分两部分,既是总体上的对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也是对现已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声讨。这两部分可以吸引不同的受众:职业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会对前者感兴趣;而倾向于将当前经济衰退归咎于经济学的普通读者会对后者感兴趣。这本书认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加总存在逻辑问题,对此我无法同意更多。
——黛安娜·科伊尔,《极简GDP史》作者
迷人的作品……这本书是对经济学的严肃批评。作者特别懂行、对经济学家面临的问题了如指掌。他基本上认同弗里德曼名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观点。
——贾斯丁·福克斯,《哈佛商业评论》前编辑部主任
这本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介绍了重要的经济学模型。这些模型按时间顺序登场,构成了一部宏观经济学的智识史。作者解说了这些模型的假设、目标与缺陷。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观点清晰的杰作,作者施莱弗试图让我们回到经济学蕞初始的原则。他写道,经济学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了过于简化的假设,他们对经济的描绘(被称之为“模型”)都建立在这些假设之上,而经济学家又用这些模型来指导现实。这本书对当前的经济争论是特别有价值的补充,其内容之深刻和丰富,是一篇文章无法尽述的。
——《经济学人》
这本书为普通读者而写,内容非常丰富。作者试图在一本书里探讨不同流派的经济思想,正是这些思想决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底层思维。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古老的学术争论与当代经济事件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对经济学文献的分析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的洞察值得我们铭记:一种更折衷、更包容的研究路径能使未来的经济学更令人信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同样是从假设出发构建模型,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本《经济学家的假设》深入挖掘了这一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本书像一本写给局外人的经济思想指南,让我们看到经济学家的研究受到意识形态多么大的影响,他们又错得多么离谱。这本书技术性不强,对读者数学水平零要求,这对经济学圈外的好奇读者来说可谓幸事。
——哈佛大学出版社官博
《经济学家的假设》非常有价值,喜欢辩论和反思、希望增长知识的读者不可错过。
——美国学术书评杂志Choice
这本书不是关于经济思想家的历史,而是对经济学家主要理论假设的检视,从斯密到当代。作者认为,2008年之前宏观经济模型对政府政策的指导是失败的,因为经济学家误用了新古典主义理论。他将2008年的次贷危机归咎于私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他认为供求、技术与工会组织等因素是造成蕞近衰退的原因。他指出,许多人相信“有良好教育的劳动者的供给如果相对于低技能工人增加,他们的工资溢价将会下降”,然而现实恰恰相反。
——美国书评杂志Library Journal
施莱弗这本书充满洞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是对主流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补充。这本书能吸引正统经济学家,他们中许多人具有智识上的诚实,意识到模型假设已经到了非彻底修改不可的地步;这本书还能吸引政治学家与社会科学家,毕竟经济生活的关键特征取决于社会惯例与权力关系;哲学家也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施莱弗经常会提到经济思想中的伦理、逻辑与修辞等有趣面向。
——欧洲学术期刊The European
这本书的作者施莱弗是饱学之士,他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批评。经济学家随意轻率地建模,这是作者无法接受的。他对这些模型提出的批评意见是原创性的,十分老练,直击要害。
——英国书评月刊Literary Review
施莱弗流畅、机智地讲述了经济思想的演变。这本书好读也好看,任何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人都不要错过。
——印度第二大商报Mint
施莱弗这本《经济学家的假设》引人深思、广受好评,是对现有经济学文献的重要补充。这本书解析了经济学家的角色,以及他们政策建议背后的那些通常“看不见的”假设。
——巴巴多斯中央银行
经济学蕞著名的假设是:“其他条件不变”。若无此假设,就无法做严谨分析,然而真实世界是恒动永变的。这种方式的推理与建议,常被讥为黑板经济学,无法药到病除,也比不过企业界的经验与直觉。这本书是国际政治经济学者,从经济与历史角度,所著的宏观综述著作,解析了假设与现实之间的具体议题。
——赖建诚,《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作者
这本书是否适合刚刚入门的经济学学生阅读?我的回答是,一定。刚入门的经济学爱好者,一定需要对经济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视《经济学家的假设》。本书作者知识渊博,对经济思想史和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工作都非常熟悉,所以广泛地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与现实相比较,蕞终对于主流经济学提出了严厉批评。
——梁 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