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服饰书写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5358
  • 作      者:
    翟兴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翟兴娥,1973年5月出生,山东鱼台人。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与服饰文化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江汉论坛》、《河北学刊》、《江西社会科学》、《思政理论教育导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4部,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2个,教育部课题1个,省级课题5个。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服饰书写研究》通过对作家以及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服饰情结、服饰对作品创作的影响和服饰情结背后体现的女作家群体生存状态等问题的追寻探究,寻找到在深厚的服饰情结背后隐藏的女性内心世界以及集体生存状态,透过服饰阐释女性纯真服饰的延续,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解读作家及作品心灵底蕴,形成独树一帜的表达。
展开
精彩书摘
  王晓文研究后得出:“市民分为不同的层次,高级官员、大企业家、高级知识分子构成市民的上层;中小企业主、一般公务员、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构成市民的中层;城市平民和产业工人构成市民的底层。”
  而实际上,从近代城市的普遍情况来看,远比这复杂,且以上海的基本情况为例简作探讨。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现了原市民以外的几种情况移民,这些移民成了第一类情况较为复杂的市民。一是许多文人不满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北洋军阀的迫害下,从北京迁移至上海,鲁迅与许广平一家、沈从文、闻一多、丁玲、胡适就是典型的例子,从北平直接迁移到了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与出版;二是许多海外游子学成回国,形成了典型的“海派”,他们或从日本,或从法国,或从美国,或从英国回到上海,比较典型的有日本归国的成方吾、李初梨、彭康、沈端先,从法国归来的巴金、徐霞村,他们带着强国梦回到祖国,定居在上海;三是从东北迁移过来的,那时的东北已经沦陷于日本的铁蹄之下了,代表性人物有端木蕻良、罗烽、萧红、萧军;四是从四川来的,如沙汀、艾芜;五是从当时北伐军队回来的,如茅盾、蒋光慈、郭沫若、阳翰笙都是从北伐前线回来的;六是本身就是上海的,如夏衍、潘汉年、叶圣陶等。这些人是文化人,成了上海的市民。
  第二类是工人,由于上海的工商业非常发达,他们纷纷从各个不同的省份聚集前来,从事工业生产与劳动,也成了上海的市民,这类人群人数众多。
  第三类是西洋人,他们从清朝取得通商开埠权益以后,就长期在上海从事活动,特别是民国年间,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各国在上海都拥有租界,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不只是区域广阔,人数也众多,据《上海通史》统计,开埠时外国在上海登记的只有26人,到1942年,已经上升到了150000人,上升了5769倍,上海人口超过了300万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对基本概念使用的说明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四节 方法与结构

第二章 现代服饰变革与现代作家服饰书写
第一节 现代社会服饰变革
第二节 中西合璧与华丽时尚的女性活力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服饰变化

第三章 女作家群体与作家服饰追求
第一节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概览
第二节 “东吴系女作家”群的服饰表达
第三节 张爱玲“奇装炫人”
第四节 苏青走向市民世界的服饰

第四章 人物服饰背后的作家生存思考
第一节 服饰的感伤叙事
第二节 服饰隐喻中的“上海女人”
第三节 服饰从繁华到简朴:身体换物质的反思

第五章 人物服饰的作家心灵审美取向
第一节 服饰的唯美取向
第二节 张爱玲:时间的恐慌中趋向日常
第三节 独特的服饰审美观

第六章 作家爱与死亡的服饰色彩“情结”
第一节 紫衣情结:少女与爱情
第二节 黑衣情结:寡妇与疯子
第三节 斑斓绣花鞋:性与死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