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89579
  • 作      者:
    邓玉环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邓玉环,祖籍湖北武汉,200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与文体学理论研究。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在《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房子”》、《当代学术著述体例之讲学文体刍议》等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屋”具有喻示人类生存状况的功能,它不仅仅只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领域和生存需要,也和人的精神、心理、艺术审美追求,与社会制度、观念、习俗以及人类历史相关联,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当代文学的话语系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多元,《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以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的内在关系为考察对象,从关于“屋”的物质、两性、城市和精神四重文学话语入手,分析论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类生存的空间——“屋”与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关系的历时性话语表达,以及当代人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在这两者关系中是如何被深刻揭示的。
  在特殊的时代体制背景下,房子曾经作为身份/权力具体“意指代表”的符码,深刻影响到人的命运、精神状态和行为趋向。梳理关于“屋”的文学物质话语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消失与复苏的过程,旨在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特定时代的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对文学物质话语表达的影响。而“屋”的性别话语部分,则是分析两性对于“屋”/“家”的空间想象以及身份建构。“屋”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是物质文明发展显著的外在标志,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变迁发生文化共振,城市建筑/屋折射出人们在城市这个巨大而又烦杂的生存空间内的特殊生存景观,以及特有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房子、关于“屋”与“人”深层关系和意义的哲学思考、关于人如何才能“安居”的终极追问等等精神性话语,在“屋”的文学话语系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有限,《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对问题出现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21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创作中,仍然存在“屋”与“人”内在关系可开拓的创作空间和新的文学话语生长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房子”:作为身份/权力具体“意指代表”的符码
  与从外在的服饰装扮可以基本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相似,“房子”作为具有隐喻人类生存现状功能的反射物,住房的级别(按照居住面积、装修程度、社区环境、绿地等现代指标)往往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资产、能力等要素直接相联,成为人们物质追求(当代人通俗简洁地概括为房子、车子、票子)的重要内容之一。房子作为衣食住行基本生存需求内容之一,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尤其当它成为一种紧俏物资的时候,谁能得到住房,就成为对一个人生存能力衡量的重要标准。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单位具体实施的住房分配制度,使得原本属于国家财产的“房子”成为一个单位或组织掌权者个人手中的一种权力资本,无形中使得他们的权力更具有了经济价值和实际效益;即使在商品经济时代,住宅的商品化、市场化使房子和职权之间的关系迅速淡化,但它与人的经济实力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手中的经济实力/资本的多少直接划定了他/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身份。因此住宅一直以来都是“人”抽象的社会地位、权力/身份具体“意指代表”的符码,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权力/身份与住宅的等级是相一致的。
  “房子”作为一种资本和权力的象征,和“人”的命运、思想情绪及生活状态有着内在紧密的关系,通过“屋”与“屋”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在现实存在中的身份地位差异和由此导致的矛盾关系,以及权力交替的历史轨迹。“花园街五号”(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那座别墅“在小说中无疑是一个象征体,它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权力更迭的见证,但这个象征物与小说中人的命运、思想情绪和行为趋向并无特殊的内在联系,它更多是作为一段权力交替历史的载体”;而梁晓声的《人间烟火》则不同,小说中不同的住房和身份不同的房主的生活状态之间是有着直接而内在的联系的,由于住房/权力之间的差异而直接导致了身份不同的人群之间种种矛盾对立和尖锐冲突。房子作为身份/权力的具体“意指代表”的符码功能在小说文本中得到鲜明的印证。
  ……
展开
目录
序论  “屋”与“人”的多重文学话语
一“屋”与“人”关系的历史溯源与文学话语
二关于“屋”的意象的文化分析
三当代文学中关于“屋”与“人”的多重文学话语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与“屋”的物质话语
第一节  物质话语日常生活的双重价值取向
第二节  屋:人类生存状况的隐喻功能
第三节  有限生存空间对人性的损伤
第四节  物质话语在当代文学中的复苏
第二章  性别视角下的空间想象与身份建构
第一节  性别差异.屋.家
第二节  女性的命运怪圈:禁锢或逃离
第三节  营建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第四节  室内经验:女性本体生命的体味
第五节  “家”:两性共建的乌托邦
第三章  “屋”与城市文化和城市人的生存景观
第一节  “屋”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与日常生活的共时性文化变迁
第三节  城市话语中“屋”的意象碎片
第四节  消费时代的城市住宅与人的异化危机
第四章  谁能诗意地栖居?
第一节  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房子”
第二节  “屋”的存在哲学意蕴
第三节  思考“安居”的精神性话语
并非结语  新的文学话语生长点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