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坊古迹考(修订版)》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一为《建置篇》,简述秦设成都县及后为县与蜀郡治所。蜀汉以降,先后为益州署及节度署所在。宋以后,成都县与成都府并存。每遇分裂时代,又为割据者之京师。本篇亦简述由成都县分出之华阳、犀浦、灵泉等县沿革。
二为《城垣篇》,叙述自张仪筑城迄1949年成都城之变化。对秦之大城、少城,晋平夷秦少城,隋扩筑城垣,唐筑罗城,五代筑羊马城及宋末清初两次毁城与元、明、清三度重筑城垣,均有考述。对城外小城,如锦官城、车官城、赤涂城等,亦均兼论及之。城内外市场及历代衙署、宫殿,亦各有专章。
三为《水道篇》,先略述开明辟河道,再依次叙述李冰开二江,唐代之解玉溪、金水河、清远江、西濠及明御河;最后略述近代附郭水道。对古今桥梁,亦于此章中略加考证。四为《街坊篇》,本篇叙述街巷,不以行政区为纲,而系按大街分布状况,分为中、东、北、西、南、外北、外西、外东、外南等区。每区分为若干线,一线之内,又以大者为主街,邻主街者为支街或支巷。街皆记有方位、街名变革,祠宇、会馆、有名商号等亦成所述之列。街巷长度可知者,均一一注明。对于各种口碑材料,则记于各有关街道之下。篇末并附有1983年颁布之街巷名称袁,供读者参证。
五为《杂考篇》,上半部考述成都的名胜古迹,选题据《蜀中广记·名胜记》所列而略有增省。考述时以武担山、惠陵、合水尾、电讯大楼、正府街五处为判定其它胜迹方位之坐标点,并注意各种名胜古迹在历史上用原名易地重建者。如碧鸡坊,唐、宋时各有一处;玉局观,唐、宋、明、清,各在一处,均其例也。下半部简述成都社会面貌,包括会馆、宗祠、文化娱乐、风俗习惯等等。清末新政与民国时之学校、报刊、宗教等,亦均有简要叙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