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小说还好看!
◆日俄战争敲响警钟,大清政改阻力重重!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各方势力、各个利益集团生死搏斗最终同归于尽的晚清18年。
◆一场发生在中国的日俄战争,彻底刺痛了晚清麻木的神经,改革最终不得不被推上快车道,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展开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殊死争夺。
◆无论是洋务派还是变法派,保守派还是改革派,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只要踏入权力中心,都将毫无例外地转变成一种势力——既得利益集团。
◆翻开本书,读懂戊戌变法为何沦为戊戌政变、慈禧为何先炮击大使馆再屠杀义和团、袁世凯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关键……看透层层诡异的历史迷雾背后无比清晰的权力逻辑。
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晚清彻底沦为列强的瓜分地,日本和俄国因为在分赃中国东北时发生了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一场发生在中国的日俄战争爆发,并以日本付出了极惨烈的代价后胜利告终。日俄战争,彻底刺痛了晚清麻木的神经,改革不得不被推上快车道,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展开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殊死争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超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一起起看似荒诞诡异的史事背后,是无比清晰的利益选择和权力博弈。
日俄战争后,袁世凯用实干成为大清改革首要人
日本做出了它的总结,大清也需要做出它的总结,它是“中立国”,但战火就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朝廷并不具备中立的前提,朝廷可以不参战,民间却无法避祸。这场战争给大清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俄两国军队所到之处,多少平民死于炮火之下,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选择“中立”,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屈辱的选择。
日本的胜利深深地震撼了大清,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热潮,和几年前的戊戌变法一样,这次改革的时机竟然也是因为日本,看来日本确实是“大清的闹钟”。而这次改革不仅是因为日本,还要学习日本——主要的是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立宪战胜专制”“立宪保大清”的口号已经响彻朝野,以日本模式的立宪改革已经获得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高层的首肯,曾经的对手日本越强,朝廷内部的“救亡”危机就越严重。对于立宪改革朝廷很心急,担心的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还来不来得及的问题,它能让大清实现强大吗?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强力反对朝廷以日本模式实现君主立宪的,竟然是与日本有着极深渊源的袁世凯。
从事实上说,老袁的这张改革成绩单是很了不起的,他开创了一项项的改革纪录,以至于我们在接下来的讲述中,不得不出现很多个“创始人”“创办人”“鼻祖”之类的称号。而这些纪录实在是太长了,本人在这里尽量做一下精简,希望能够从五个方面来展示一下这张成绩单,它们是:法治建设、军队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地方政治体制改革。
说到法治,离不开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公检法。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三大领域的近代化改革,竟然都与老袁有关。先来说“公”。我们知道,在过去,军警是不分家的,上前线浴血杀敌的是士兵,到菜市场追着小偷到处跑的也是士兵,中华大地上一直没有“警察”这个分工明确的职业,是老袁让它来到了大清,但其实他也是被逼的。天津之前被八国联军占据,根据《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从京津撤军,但山海关至京城铁路沿线要地由洋人驻军。洋人保留了这条从海上抵达京城的快速通道,在交还天津时,又规定朝廷不得在天津以及环天津20里内驻军。老袁觉得这很不是滋味,由于外贸的发展,自李鸿章时代起,天津就已经成为了直隶的新省城,是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老袁要去天津办公,还不能驻军,更重要的是天津是京城的门户,山海关经天津至京城战略要地都被占,洋人很快又能兵临北京城下,国防安全形同虚设,怎么办?
在仔细研究了日本等国的情况后,老袁终于对“警察”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出了一个“化兵为警”的办法,让一批新军集体转业为警察学员,接收天津时这批警察队伍就入驻了。洋人有意见了:不是说好不让驻军的吗?袁大人大方地告诉他们:我带来的不是军,是警,这还是从贵国学来的!请各位仔细想一想,在各地驻警是不是国际惯例?
洋人一想也是,这确实是国际惯例。在强大的国际惯例面前,洋人也就没脾气了。老袁在天津驻警成功,还派驻到北塘、山海关等地,以“警察”的名义保护天津和周围国防要地。
后来,国防无大事,老袁就开始认认真真地发展警察事业了,毕竟那支队伍只是拿来应急的,所谓“化兵为警”也只是这么说说而已,老袁才不会把辛辛苦苦练出来的新军都拿去当警察。他当时派人也在民间招募了一批警察学员,其中竟然包括之前在大闹的义和团。老袁派人半动员半强迫地让这些义和团员穿上警服,拿起警棍,从之前干打砸抢烧工作转变为维护秩序的警察。这就是说,老袁创立的我国首支警察队伍里,不仅有军人,竟然还有曾经造成社会动乱的流氓和杀人犯!
接下来就要说到“检”和“法”了。明治维新前,日本的情况和大清类似,洋人在日本犯案只能由洋人审理,享有治外法权,明治政府意识到,只有日本的司法体系先做出改革,与西方宪政国家接轨,才有可能通过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于是明治政府开始了实实在在的司法改革,比如废除刑讯逼供,建立四级三审制,确立司法独立原则,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等等,并于1899年彻底废除所有西方国家在日本的治外法权。
在学习借鉴日本经验后,1907年,老袁治下的天津先后成立了天津府高等审判分厅、天津地方审判厅和乡谳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地方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再加上朝廷的大理院(全国法院),已经在大清建立了完备的四级三审制,同时还在天津设立了检事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检察院。不过,机构是学来了,但相关的原则在大清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比如刑讯逼供并没有被彻底废除,司法也没有真正独立,审案子的虽然有了专门的人员,不再是知县老爷,但知县老爷仍然有门道去干预审案的结果。不得不说,老袁的手里虽然诞生了我国首套近代地方司法、检察系统,但他也没有斗得过传统。
在教育领域,没有中过举的袁大人重要的改革,自然是在1905年联合张之洞等人奏请朝廷废除科举了,不过袁大人并不是仇视高等教育,他也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总督直隶期间创办的各类新式学校简直数不胜数,比如南开学校,这是今天南开大学(著名校友周恩来)的前身;陆军大学,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所军事类大学;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著名校友蒋介石);北洋法政学堂,这是我国首所法政专科学院(著名校友李大钊)。更加难得的是,老袁还热心女子教育,比如创办了我国首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著名校友邓颖超),创办了我国首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子医学校,等等。
第一章 日俄争霸满洲,睦仁为何敢“抗俄援清”?
第二章 一日之内数倍于甲午战争总伤亡:日军陷入生死局
第三章 乃木希典的破局:失败中的艰难战术创新
第四章 乃木希典为何坚持不主攻易攻的203 高地?
第五章 人肉挡机枪!乃木希典惨烈攻下203 高地和旅顺
第六章 大山岩的智勇:与俄军总司令的大兵团对决
第七章 大山岩陆战战略失败:日军再次陷入生死局
第八章 东乡平八郎第一战:海上格杀俄军司令!
第九章 东乡平八郎第二战:运用“T”字战术失败
第十章 知行合一的真谛:东乡平八郎如何判断波罗的海舰队航向
第十一章 知行合一的境界:东乡平八郎的最强接敌
第十二章 “东乡T”:东乡平八郎全歼波罗的海舰队
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从方向上打败俄国
第十四章 立宪改革的起点:慈禧亲自提拔袁世凯
第十五章 努力学习明治维新:袁世凯最终将大清引向立宪改革
第十六章 袁世凯为何反对立宪学习明治维新?
第十七章 慈禧紧急叫停立宪改革,新一轮党争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