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至,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及监管科技等,均属于现阶段金融科技领域的主流和热点技术应用,也属于未来五年内,有望重塑金融业模式和流程的核心技术。无论是中国式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欧美科技含量更高的金融科技,都是建立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
中国在金融业的转型更为深入,无论是在规范化发展,还是在技术、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这些技术创新更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等诸多领域。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的方面,而是开启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古老的金融行业全面展开!
金融科技不仅加剧颠覆传统金融行业,风起云涌的技术变革更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风口和投资热潮。金融行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金融监管和打假,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储存,提高投资信息的安全度,而且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数字货币将颠覆传统纸币的地位,进一步冲击银行业,变革迭代移动支付方式。同时,作者也论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从金融大国到金融科技强国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3225万亿元;截至2017年7月7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3302家,总市值53畅94万亿元,成全球第二大市场;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共有保险机构203家,保险业总资产达15畅12万亿元,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2372万亿元 ..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金融大国。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不敢完全对外开放,货币调控上也受制于他国。这一切都说明,中国还远不是一个金融强国,与我国全球第二大 GDP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我曾在2013年撰文指出,中国要从金融大国变身金融强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中国需要培育良好的金融文化。这显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不过,今天我们看到了一条捷径:先成为金融科技大国,再通过科技创新倒逼金融改革,从而弯道超车,变身金融强国。
这一路径并非没有可能。在被誉为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金融科技浪潮中,中国已经拿到了首批入场券,占得先机。在全球各大金融和创新中心争当 “世界金融科技枢纽 ”时,中国不仅迎头赶上,而且成为超越美、英等的科技大国。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16年,咨询公司毕马威与投资公司 H2 Ventures的年度研究表明,全球排名前五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4家来自中国;枟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枠调查报告指出,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的均值是33%,在20个样本市场中,中国以69%居于首位;2017年7月,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完成47笔融资,其中25笔来自中国,美国有8笔。
英国枟金融时报枠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金融科技最具潜力国家。随着中国等新兴金融科技市场创新公司数量迅速上升,它们将以 “颠覆者 ”的姿态领先世界,并影响世界金融科技风向,改变传统的金融行业布局。
应该看到,金融科技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形成了竞争态势,我国金融科技抢占制高点,既依赖于企业主体的竞争力,也取决于政策主体的创新力。我一直坚持认为:科技创新一定会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
首先,金融科技为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经谈了很多年,监管部门花了很大的力气,但一直收效甚微。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传统银行,传统银行从风险防范角度考虑,也有自己的 “苦衷”:一是信息不对称,大银行要想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来说就意味着高风险;二是征信成本太高,从而影响金融服务的效率,也客观上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这两点实际上均是由我国滞后、低效的征信体系导致的。尽管央行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征信中心,但至今该征信中心的数据在深度、广度、开放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不少用户甚至没有任何信用记录。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大数据开展征信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交易与社交数据,它们通过抓取用户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再通过分析这些生活场景来准确判断融资者的信用风险,甚至还款意愿,突破了长期以来束缚我国金融机构施展拳脚的信用瓶颈。
其次,金融科技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普惠金融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作包容性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被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金融科技企业可谓生而逢时。蚂蚁金服 “借呗 ”在推出后的10个月内用户数即达到1000万,放款规模为3000亿元。在用户结构方面,90%以上的客户是“80后”“90后”,有近四成的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这些人群若想通过银行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且不论其还款能力,光资金需求规模小(甚至只有几百块、一千块)这一点,就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第三,促进金融服务便利化,优化金融体验。传统的金融服务是后延式的、被动式的,而金融科技服务是实时交互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及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无论是阿里小贷、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还是 P2P平台,放款都非常快,有的平台从借款到放款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这是传统金融机构不可想象的。当然,这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提供的征信支撑。
第四,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收益和更便宜的服务。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比如智能投顾,可以大大提高财富管理的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如今,高盛已经尝试将数百万美元的客户资产交给智能投顾去打理。
第五,为金融监管提供便利。如本书中所提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应用大数据查基金 “老鼠仓”,通过建立多种数据分析模型,锁定基准日,筛查高频户,并结合账户开户、历史交易情况等,寻找案件线索,确定嫌疑账户,将一只只“硕鼠 ”揪了出来,实现了精准打击。
金融科技是新生事物,其健康成长离不开行业的自律,离不开监管的适度呵护,更离不开国家战略层面的引导和定位。如今,金融科技已纳入 “十三五”规划,相信在国家战略引导、监管逐步完善、企业不断创新的发展态势下,中国金融科技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并带动整个金融业弯道超车,在可期的未来,使中国成为继英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金融强国!
在这一形势下,余丰慧先生枟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未来枠一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说金融科技是革命也罢,颠覆也罢,于国于民,其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这是无疑的。虽然从当前看,金融科技某些领域内乱象丛生、争议不断,但瑕不掩瑜,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余丰慧先生从事金融与银行工作37年有余,是一位老金融人,既从事过银行基层具体业务,又长期从事管理工作,长期投身于传统金融之中,对传统银行金融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是较早研究互联网新金融的人士和金融评论家,先后撰写互联网金融文章近百篇。作者对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新金融二者的情况有着比常人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本书能够对所有关心、热爱互金融科技的读者有所帮助。同为金融研究工作者,我也相信,本书能够对传统金融行业迎接互联网新科技有所启迪,能够给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监管者了解观察互联网新金融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