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步青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97292
  • 作      者:
    陈峻菁[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平阳公主,正史中关于她的纪录只有两条,一条是卫子夫由平阳公主府入宫;另一条是平阳公主下嫁卫青。这位出身于英雄时代的深宫贵妇,她究竟是美是丑,有过怎样的爱恨情愁,并没有人知道。作者陈峻菁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结合史料,将千年前那段冲破世俗观念的爱情故事,生动而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平阳公主与卫青。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峻菁,女,1972年生,199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曾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罗贯中长篇历史小说奖、第二届全国剧本创作奖等,已出版《我,卫子夫》、《平阳公主》、《千寺钟》、《沙陀王》等多部长篇历史小说,影视作品有央视八套电视剧《凤求凰》、央视一套《双城变奏》等。

荣华万千宠爱,是否真的是她的人生追求?面对出身卑微却心怀抗击匈奴壮志的卫青,她是否能不顾年龄与身份的差距,冲破世俗观念,与之终身相守?这位自幼生长于权力漩涡中的女子,一生中还会经历多少次命运的作弄?



展开
内容介绍

平阳公主,原称阳信公主,自幼聪慧美貌、志向高远。

汉景帝时期,匈奴屡屡进犯,朝廷不得不三番五次以派遣公主和亲来换取和平。年幼的阳信公主,因目睹了姑姑明台公主被迫和亲的凄凉,对朝廷的软弱心怀不甘,对匈奴的嚣张恨之入骨。这位天生善于谋划的深宫少女,在帮助生母登上后位、帮助幼弟突围夺嫡之后,是否能就此远离深宫的权力斗争?面对在比武招亲擂台上击退匈奴人、保她不必远嫁塞外的少年骑奴,她的内心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富贵荣华万千宠爱,是否真的是她的人生追求?面对出身卑微却心怀抗击匈奴壮志的卫青,她是否能不顾年龄与身份的差距,冲破世俗观念,与之终身相守?这位自幼生长于权力漩涡中的女子,一生中还会经历多少次命运的作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深宫胡笳夕

 

一  汉匈和亲

 

 

这是一个阴冷欲雪的深冬傍晚,北风从关中平原上冲突至帝都长安城里,在九街九衢的巷市里徘徊着、回荡着,声音凄厉而悠长,带着刺骨的寒意,却始终无法闯入未央宫那并不高大的深黄色宫墙里。

这是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的冬天,也是汉景帝刘启即位四年来最平静的一个冬天。

这平静表现在市面上,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城头上那些日夜值守防卫的数目庞大的卫戍军,已经陆续减员了,城守松懈了下来。

一个月前,实行了四五年的长安宵禁令,也开始解除。在太尉周亚夫带兵平定了战火延绵半个中国的“七王之乱”后,长安城重新响起了箫管和丝竹的声音。

此刻,深沉的夜色正在未央宫温室殿的门外渐渐弥漫着。静无一人的回廊下,成排的大红纱制宫灯,已经一一亮起,照见栏杆下那些密密簇簇的蜡梅,花影幽暗而深邃。

温室殿的大门前,屹立着六名全副武装的羽林侍卫,长风呼啸,吹动着他们火红色战袍的袍角。在晃动的灯影中,他们手里执着的长戟,显得格外闪亮而刺目。

“父皇,这是什么声音?”深宫的宁静中,忽然响起了一个小女孩的问话声,她的声音稚嫩而甜美,带着一种不经意的娇媚,可以听得出来,这是个从小养尊处优地长大、没经过什么挫折失意的孩子。

宫门外,那狂烈的北风,吹来了一阵隐隐约约的音乐,音调悲凉怆然,有着一种来自西域外族的奇异韵味。

这间温室殿正是大汉天子冬天起居的所在,令人惊讶的是,它显得十分空旷而简陋,里面设置的桌椅、屏风、帷幄等物件,都是装饰简单、颜色败坏的旧东西,屋里几乎看不见什么内侍在旁边侍候。

整个空荡荡的房间里,只燃着一支半残的牛油蜡烛,灯色昏暗不明。

在这个寒素的殿内,竟然连火炉都没有点,更加显得寒冷和寂静。

殿中唯一的还显得有点亮色的贵重物品,是一顶设置在房间正中的取暖用的鸿羽帐,帐后,一个浑厚的中年男声回答那个小女孩道:“这是胡笳。”

“胡笳?”

“它正在吹奏着一首匈奴人的歌谣,”中年男子娓娓说道,“这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曾在匈奴的部落里代代相传,歌名叫作《祁连山》,它吟唱的是匈奴人祖居的地方。”

“匈奴人不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敌人么?父皇,为什么在我们大汉的皇宫里,会响起匈奴人的歌声?”小女孩依然追问着。

在晃动着的烛影下,可以隐约看见这是个肤色白腻、相貌秀美的女孩儿,大约十一二岁的模样。虽然年幼,她的眉宇间却透着一种勃勃英气,令人感觉到她身上富含着一种激情和果决。女孩儿穿着一件绣饰简单的大红锦衣,颈项间挂着一串深红色的珊瑚璎珞,别无装饰,但这明正的红色令她显得格外动人。

坐在她身边的中年男子,正是当今皇上刘启。

他相貌威武,身材高大,虽然盘腿坐在案前批改奏章,腰板仍然挺得很直。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儿,与其祖父刘邦、父亲刘恒一脉相传,刘启的脸上总带着纵欲过度的痕迹,不过,年过三十的刘启,有着和这个小女孩儿相似的长方脸庞、较白的肤色,脸上有着不苟言笑的严厉神色,因此看上去还是个颇有吸引力的男性。

在女儿的不断追问下,刘启终于从案前抬起了脸,停顿片刻,解释道:“是这样,你的小皇姑明台公主,这个月将要带着大批侍从,经由北方的雁门关,越过长城,去往漠北嫁给匈奴的军臣单于……为了让她早些了解匈奴人的生活习俗,能够胜任她的匈奴大阏氏的身份,朕给她请了不少师傅,教她学习匈奴的语言、文字和音乐,将匈奴的风土人情说给她听。”

小女孩的神色顿时变得焦急而愤怒,她失态地攀住景帝的衣袖,质问般地说道:“为什么?为什么要将小皇姑嫁给匈奴单于?她的意中人不是羽林营那个家世高贵、相貌英武的奉车校尉吗?其他的公主不是都下嫁了侯爷么?为什么同样身为大汉公主的小皇姑,偏要去嫁给野蛮的匈奴人?”

“阳信!”刘启终于不耐烦了,他带着斥责的口气说道,“你总是这样问个不停,没一点规矩!哪里像是个深宫里长大的公主?你娘平时难道不教诲你么?天已经很晚了,你回猗兰殿去吧,父皇还要看几本要紧的奏章。”

“是。”十一岁的阳信公主(按:阳信公主在出嫁后才改封号为平阳公主)委屈地低下了头,她站起来往鸿羽帐外走了两步,在半旧的木制殿门前,她又缓缓停住脚步,转回身,极不甘心地追问道,“父皇,我只想知道,祁连山,那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大山,它在塞外的什么地方?”

一向溺爱长女的刘启,只得从木简堆积如山的案后抬起头来,微微皱着眉头,凝了凝神,解释道:“祁连,在匈奴语里,是天的意思。这座山延绵有一千多里长,十分奇伟嵯峨,山顶长年覆满白雪。祁连山、焉支山,是匈奴汗国里两座最有名的山,匈奴人,就在祁连山下的广阔草原里游牧为生……祁连山,是匈奴人的摇篮,也是匈奴人的守护神……”

阳信公主被父亲描述的塞北风光深深打动了,她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沉默片刻,才喃喃问道:“多么冷,多么寂寞,多么苍凉……父皇,你一定要将小皇姑嫁给军臣单于吗?我听说……他很老,很凶狠。”

目前,刚刚平定了“七王之乱”的刘启,正面对着一个新的乱局,他无心再和幼稚的长女说得更多,又埋头去看一篇新的奏章,那是太尉周亚夫上的密折,里面详细报告了刘启的同母弟梁王的种种僭越悖逆的行为。

“这不仅仅是一份寻常的婚姻,而是汉胡和亲,是朝廷的大事!阳信,这并不是平常人能够理解的。”刘启正读着周亚夫的奏章,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汉匈和亲,是祖宗定下来的体制,也是消除边患的根本。开国以来,从高祖皇帝、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到现在,四朝天子了,匈奴单于的大阏氏,都是我们汉家的公主。”

阳信公主一边听着父亲娓娓的说述,一边凝视着自己的父亲。父亲刘启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但脸上的线条和轮廓,却显出脾气急躁的模样。

他以好色闻名,却对身边的每个女人都柔情缱绻;他极度孝顺自己的父母、怜爱自己的孩子,却对手下的大臣十分严厉无情;他算不上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却对国家大事兢兢业业、十分勤奋,每天都要听早朝,每份奏折都亲手批阅;他在皇宫中长大,却节俭得像个乡间的老农,每饭不过一碗肉,一生都不肯穿戴精美的绮罗绸缎,更没用过任何金银饰品。

“可是……”阳信公主在涂着花椒粒、饰着羽毛的温室殿里徘徊着,欲言又止,神情抑郁,“和亲……这已经是第几回出塞和亲了?”

这孩子今天是怎么了?难道明台公主即将远嫁塞外的境遇,能让她起这么大的感想和惆怅?——她这样顽固地想质疑这桩早已成定局的和亲!

刘启停住手中的狼毫细笔,向半闭着的殿门前阳信那纤巧而修长的身影望了一眼。他叹了一口气,决定对这个从小爱若珍宝的长女再耐心一些,遂答道:“从开国九年(公元前198年)高祖皇帝将公主嫁给冒顿单于那一次,算将起来,这是嫁往匈奴的第五位公主了。五次汉匈和亲,才能保得我们大汉的边境平安。以几个女人换来七十年的和平……阳信,你应该明白,这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韬略和政策。”

“真的平安吗?”阳信公主稚嫩的声音却饱含着咄咄逼人的气势,她向父亲的案边走近了两步。

“至少,朕建立了从古未有的盛世。”刘启的声音也陡然高亢起来,他从案后站起,炯炯有神的眼睛俯视着面前被一袭大红锦衣衬托得格外明丽动人的阳信公主,自信地答道,“先帝和朕,共同开创了文景盛世,天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府库盈积,仓廪丰裕。阳信,我心爱的女儿,你喜欢沿着灞河边跑马,透过柔软的嫩绿的河柳枝条,你有没有看见,在灞河的两岸,到处散放着成群的白色的褐色的牛羊?你有没有看见,农夫们建起了高大的屋宇,女人们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他们衣食丰足,将孩子送入了学堂,去研究各种学问?”

刘启右手一挥,阔大的绛色衣袖如深红闪电划过空旷的大殿,他的声音越发高而响亮,像是一种郁积多年的热情在爆发:“秦灭六国,楚汉相争,战乱百年,关中到处都是横尸饿殍。而孝文皇帝,却宁愿委屈地与胡人讲和,也要让自己的子民好好休养生息,让天下人能过上几天太平生活。阳信,你知道先帝临终前,留了什么样的遗言给朕吗?”

阳信公主没有回答,她的眼睛向温室殿内的鸿羽帐后看去,那里,放着一幅八扇的素绢屏风,屏风上,有刘启亲笔书写的两排秦篆大字: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深宫胡笳夕

一 汉匈和亲 2

二 谁与争锋 12

三 出塞和亲 17

四 汉宫春演武 31

五 红袖争雄 41

 

第二章 猗兰春色冷

一 筹箸镜前 50

二 大好姻缘 62

三 相府夜谈 70

四 栗姬之死 75

五 冬雨长安 81

六 闻香识人 86

 

第三章 南山刀影寒

一 谁堪续立 92

二 册封大典 97

三 南山刀影 102

四 洞房花烛 113

五 意外风雪 120

 

第四章 北风惠我好

一 边将悲歌 130

二 前尘旧恨 137

三 辗转反侧 144

四 长乐春愁 150

五 后戚之重 155

第五章 独醉灞河秋

一 前生因缘 162

二 往事如烟 167

三 情断义绝 174

四 放浪形骸 182

五 上林春宴 188

 

第六章 北州鼙鼓浓

一 失意同怜 196

二 大婚之夜 200

三 初征塞外 207

四 灞桥风雪 213

五 位高权重 218

 

第七章 幕南尘沙静

一 吉儿之恨 226

二 良慰我怀 232

三 惊世骇俗 237

四 夙世深情 245

五 双雄之争 251

 

第八章 斯人独憔悴

一 一酬平生 260

二 韬光养晦 266

三 相期来生 274

四 深情不逝 281

五 功震绝域 2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