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是央视春晚主持人李思思的自传散文,作为北大毕业的才女,作者以清新流畅的文笔,回忆了她在30年人生的各个阶段重要时间点所做的选择,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未来方向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婚姻的选择,做母亲的选择,这些选择向我们昭示了80后一代人对于自己的清晰把握,对现实环境的清醒认知,取舍有度。比如在事业巅峰时期选择生子,在有稳定的保送资格时又主动放弃,冒险一搏。她的故事,将给80、90后以深刻的启迪。
☆《有点意思》见证了李思思从北大的优秀毕业生到走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奋斗轨迹,让人感受到一个积极阳光的女孩脚踏实地与自己的理想接轨的人生历程。
☆书中生动记录了许多李思思主持生涯中的趣闻、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感人的细节,书中许多80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少年回忆,充满温情,让人产生共鸣。
☆本书书名《有点意思》,既是巧妙地选用了思思名字中的字,更是传达出思思对于生活的特殊认知。人活一生,不可能事事顺意,抱怨不会换来满足,不如学会乐天知命。生活中发生的事,如果合乎心愿,则当做福气,如不,则当做经验。一切都是“有点意思”。
18岁,登上《挑战主持人》的舞台,过关斩将,连夺八期擂主。20岁,摘得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季军奖牌。26岁,成为央视春晚史上zui年轻的女主持人。
从青葱岁月的习舞少女,到北大校园的学霸女神,从顾盼生姿的温婉淑女,到掌控舞台的春晚主持,从依恋父母的文弱女生,到不知疲倦的贤妻良母,今年刚满30岁的李思思,让我们看到了85后一代青年,一同走过的成长道路,共鸣多多的心路历程。
曾几何时,他们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独生子女,被戏称为“小皇帝”,享受万千宠爱。
但总有一天,象牙塔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也不得不走出城堡,面对横风冷雨,知晓人情世故。看似诸多选择,但背负家人重望,绝不敢行差踏错,生恐被命运巨浪打沉,累人累己。
他们活得潇洒,但不放纵。他们偶尔任性,但不逾矩。过去,小鸟依人,笑不露齿,柔情似水。今朝,谈笑风生,独步天下,指挥若定。本非女神,也非女汉子,不过是一枚枚拼尽全力抓紧幸福的自己。满心期待少了,从容面对多了。开怀大笑少了,会心一笑多了。他们骄傲地称之为:成长。
或许,幸福就该如此简单,抛却杂念,心素如简。
1.只要心怀远方,辨明方向,剩下的便是日夜不停的赶路和永不间断的奔忙。
2.人生中诸多选择必须而且只能由自己来完成,这无数的或大或小的选择就像一个又一个坐标,勾勒出了专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3.你永远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喜欢,但是只要有人欣赏,就是一种成功。
4.只有真正全情投入地去拼,才能体会无论成败的畅快;只有真正拼尽全力地去跑,才能感悟奋力追逐的专注;只有真正不顾一切地去爱,才能收获不计得失的心智。
5.青春就是什么都敢想,青春就是什么都能扛,青春就是什么都难忘。
6.事业会有后来者,我们无法成为永远的主角,也无法永远担当事业的主人,但生活却永远属于我们,永远握在自己手上,差别只在于你对它倾注了多少,创造了多少,你为生活的分量和附加价值添加了多少。错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不知自己所求却一味追求,到头来反倒是求而不得。·
7.十月怀胎也是一种自我修炼,当内心变得丰润之时,方可面对诱惑节制自控,面对疑虑心平气和,面对困窘从容淡定。
2010年的机场
2010年,随着将硕士帽向天空奋力一掷,我的学生时代也就此终结,同时终结的还有无比漫长的实习期,作别未名博雅,进驻央视。尽管那片无数学子梦想的沃土对于我已是旧识,但手握进门证的那一刻,仍有无限感慨并对未来满怀期待。谁知,正当斗志昂扬的我打算带着丰满的理想投入热火朝天的工作时,却被迎头一击,瞬间掉回了骨感的现实中。
由于频道改革,栏目进行了调整。我实习时主持的《综艺快报》和《挑战主持人》宣告终结,改为主持播出时间并不固定且收视小众的《舞蹈世界》。如果主持人是一条鱼,那么节目无疑就是清澈纯净的水,赖以生存、不可分离。这变故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无疑是当头一棒,我就如同刚刚鼓起的气球被瞬间泄气。
因为台里主持人的工作时间相对具有弹性,录像时随叫随到,所以平时无须坐班。倘若在往日,此般待遇已然幸福无比,但是对于彼时的我来说,无疑是另外一种心境。《舞蹈世界》因为较为小众,经费有限,为节省开支,最多只能利用几天时间集中录制两个月的节目。录像的几天分外忙碌,而余下的更多时间则处于期盼下一次录制的漫长等待中。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去组里报到,为节目配音或帮忙完成其他工作。可由于录像间隔实在太长,当我渐渐发现连其他工作都所剩不多时,也就失去了每天报到的动力。
意气风发却无处可用,自觉青涩却无处锤炼,如鲠在喉却无处宣泄,其中苦闷唯有己知。那段时间,我偶尔会重返燕园,漫步其中,仿佛不知归处的闲云野鹤,然心境却始终无法如此超脱。眼见留校同学每日忙碌却快乐、充实而满足,我不禁心生羡慕,也为自己的选择遗憾不已。彼时的我偏爱独坐一处,看街上人来人往。地铁站出出进进的行人,追赶着时间的脚步,彼此擦肩却无暇停驻,疲于奔命却总归心怀方向。思及自己,原本也应融入拥挤的人潮,成为行色匆匆的逐梦者,却无奈要静驻一隅,成为生活的旁观者。顿觉此般无聊度日实在有愧光阴流逝,更加有愧父母的倾心培养和自己曾经的踌躇满志。
深感愧疚,却因为此般低迷已达数日,形成习惯,更无心力改之。直到有一天,妈妈实在无法忍受我的消沉,便将长久憋闷在她心里的话一股脑说给我听:“孩子,咱们一步步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啊。不能因为一时的不顺而自暴自弃,别人不了解你的心情,观众看到的只是你的节目。所以还是要做好每一期节目,别管大小,这就是你现在能做的事情。好歹也要对得起自己啊!”
从那时起,盼我改进的妈妈便开始每天数次提点鞭策我,只要待在家中,我便总能听到妈妈似乎永不停歇的催促。起初,我还能理智地应对,久而久之,只觉妈妈的每一声叮嘱都似在把我推向狭窄的角落,我无力反抗,便只能拼命地蜷缩起来,直到无法呼吸。那时的妈妈许是急切地望女成才,加之更年期临近的情绪易感,所以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而我长期压抑的情绪,郁郁不得出,终于在某一日,引爆了母女间前所未有的“战争”。争吵宣泄,声嘶力竭,只是那场战争没有输赢,有的只是我和妈妈不约而同的泪水。
我又何尝不想改变?何尝不想成长?
只是两个月才能登上一次的舞台又将如何实现我的成长啊?
其后不久,我便接到了姥姥的电话:“小思思,那天看到你的节目了。我虽然不懂舞蹈,但觉得挺好看的啊!而且你在电视上还挺自然,不错啊!好好主持,姥姥可爱看了……”我始终不知道那通电话究竟是姥姥的本意还是妈妈的授意,但那番期盼却是那么真实,令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
倘若主持人真如一条鱼,那我是否应该庆幸仍在水中?
既然仍在水中,又有何方法可以证明我还活着?并且可以活得更加痛快?
苦闷,有人同情,有人怜悯,但没有谁能替你解脱。关心之人会鼓励你振奋,伪善之人会笑看你消沉,唯有自己积极行动,求得摆脱。
痛定思痛,思考再三。即使此时的生活像一潭死水,也要凭一己之力把它扑腾得风生水起!
既然没有实际操练的战场,索性就通过观摩别人的节目以获得自身的提高吧!我开始观摩优秀主持人的节目,并把其中表达出彩的语句记录下来,偶遇印象深刻的片段便在心里揣摩,旁若无人地演练模仿,久而久之,竟也渐渐走出了阴霾。也许人的状态积极了,身边的磁场也会随之变化吧!苦闷之时久久期盼不来的工作邀请,居然在情绪解脱之后悄然而至:“吉尼斯世界纪录”剧组让我去江阴帮忙拍摄外景短片。
由于挑战项目的需要,场地设在户外的广场,时间选择了夜幕降临的时刻。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寒冬更为凛冽,彼时江阴的夜晚阴寒彻骨。由于心底无比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出镜机会,要以最完美的形象亮相,所以我只穿了一件薄外套,从室内走出的瞬间,身体便已被冷风打透。然而身后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雷动,看到他们一张张冻得有些微红的灿烂笑脸,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将寒冷抛于脑后,融入其中并被挑战项目的惊险刺激所震撼,随着成功而欢呼。结束拍摄已是晚上11点,此时才发现握着话筒的双手早已不听使唤,腿也跟着瑟瑟发抖,整个人几乎虚脱。
回到酒店,卸妆休息,已是12点有余。刚刚入睡,闹钟已响,才凌晨3点。匆忙爬起,只觉浑身冰冷,头痛欲裂,也无暇想太多,收拾行李,准备坐飞机去上海。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在车上昏昏欲睡,到达机场才赫然发现这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灯光,原来机场都尚未正式开放。司机熬夜接送已很不易,我便当机立断回绝了他陪我等待的提议,下车告别,拖着行李在门口徘徊,等待机场开放。昏暗的天空,连星星都未曾显露,困倦无比,心底却有个声音不断提醒:“千万别睡!千万别睡!”
坐在候机室已是一小时以后,平日熙熙攘攘的机场彼时分外安静,本应渐渐回暖的身体仍然冷意频袭,无须多想,我清楚地知道那应该是发烧的征兆。身体虽然叫嚣着休息,心底却有一份归心似箭的冲动,因为飞机落地后我将赶赴录制现场,开始新一轮《舞蹈世界》的录制。两个月的等待和期盼又怎可因为此番发烧而缴械投降?
许是身体在承受不适,内心也会跟着孤独,平添了些许顾影自怜的味道。眼皮已经开始不听使唤地打架,但我不能昏睡,更不能喊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下意识用手紧紧握住登机牌,仿佛握住了前行的勇气。这世上同行者众多,但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些结只能自己解,有些坎只能自己迈,有些苦只能自己受。
在2010年朝霞中的机场,我再一次找到了自己,找到了那个偶尔犯懒却内心坚定的自己,找到了那个偶尔抱怨却从未放弃的自己。
时刻在直播
这是我在完成了历时一个半月的“青歌赛”直播之后,写下的发自内心的感慨。其中字字句句饱含的是成长中的痛楚和成长后的领悟。有人说:“路是大地的伤疤,因此走在路上的我们,前行的每一步都会异常艰辛。”而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无论如何举步维艰,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勿惧孤单,但存果敢。
接到“青歌赛”直播的主持任务是在那个落英缤纷的暮春时节,青草的清新随处可觅,柳絮的飘飞俏皮亲昵,我的心情却难随春风跳跃如昔,只因前路漫漫忐忑难测。耳边依然回荡着总导演的话语:“这次‘青歌赛’我们大胆启用了你们两位年轻主持人,相信你们的实力和青春能让‘青歌赛’更加年轻。当然,作为台里的黄金品牌节目,它曾成就了诸多主持人的辉煌,也曾让很多原本优秀的主持人失去了光芒,所以好好准备,千万别掉以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施压力于无形。
四十多场比赛的直播,历时一个半月,除了心态上需要调整,更需多种预案的准备。导演担心负责主舞台采访的主持人压力过大,于是制定了我和小尼每周交替主持的模式,即第一周我在主舞台采访,他在侧台报分,第二周角色互换,以此类推。主舞台采访的任务量着实不轻,需要前期与选手沟通话题,一问一答做到无缝衔接,以呈现选手更多才华或阅历,其担负的另一功能则是填补评委打分的全部时长,也就是说,从选手演唱结束到评委打出分数再到分数统计完毕、技术处理呈现,这其中的全部时间需要由主持人用访谈来紧凑填满。
起初,由于经验不足,与选手前期沟通时只准备了一套预案,加之选手等待分数难免紧张,语速加快,设计的话题不一会儿就全部说完。这时,耳返里导演会说:“分数还没好,主持人多说一会儿。”我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但表面却淡定如常,只能“临时抱佛脚”,匆忙寻找新的话题点。但这番临时碰撞自然难觅火花,舞台效果也实难精彩。我无法忍受因准备不足而造成的不完美,便开始不断在“战斗”中总结经验:遇到表达能力较好的选手,设计开放的话题以利于其发挥,甚至加入适当互动环节,活跃现场气氛;而对于表达能力欠佳的选手,则需多备话题以防止其“惜字如金”。面对话题寥寥且表达能力平平的选手,我最盼望听到的就是耳返里那位家在南方的导演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出的“组词人,分素好了”(主持人,分数好了),那感觉才真的叫如释重负。就是这样“摸着石头过河”,从最初站在主舞台的惴惴不安,到渐渐理清脉络、摸清套路,再到后来的底气十足,悬着多时的心也终于踏踏实实地落了地。
总决赛时,我与选手已默契十足,成了知心伙伴。舞台上,听闻选手谈及一路参加“青歌赛”的成长,我不无感慨:“××经历‘青歌’,已然拥有了诸多粉丝。”此时,耳返中导播适时提醒:“别过于强调个人。”于是,我话锋一转:“而××只是许多‘青歌’选手的代表,截止到目前我们共收到网络观众留言×××条,点击量×××。今天是总决赛,一直以来我们听到太多选手谈及感谢,感谢这方舞台,感谢乐队乐团,而今天请允许我也说一声感谢,感谢每一位选手,是你们的歌声让我们的舞台熠熠生辉,感谢每一位观众,是你们的掌声让我们越发坚定。因为一路有你们,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言毕,在我的带动下,选手与我向观众深深鞠躬,全场掌声响起。而只有我知道,刚刚提到的那组互动数据其实是上场几分钟之前,我从导演手中索要而得的。
如果说主舞台访谈的压力在于无法预知突发情况,那么侧台通报分数的压力就在于准确无误。在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需要不断地重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选手的最终得分是……”硕大的屏幕,数字不断闪现,要在直播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将其读出,也并非易事。就像你长时间专注于一个字,到头来竟很难辨认出它是何字一样,长期盯着许多数字,那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数字竟也生出了不易辨认的模样。偶尔如此,便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在那漫长的一个半月里,我的生活异常规律:每天上午,在家里查阅相关歌曲资料;中午,进入电视台,与选手逐一沟通,敲定每一个话题,设置每一个环节;下午,彩排当天全部流程;之后,旁听评委会,并与点评评委短暂沟通;略过晚饭环节,接着化妆准备,直到晚上7点半直播开始;9点半,直播结束,开总结会直到深夜。循环往复,直到颁奖晚会落幕。无形的压力与日俱增,无法喘息,无法排解。因此那时的自己每当临近出门工作的时间,总会不由自主地情绪失控,没有缘由地默默流泪抑或号啕大哭,就想把这所有的压力都释放出来。逐渐平静后,擦干眼泪,顶着哭红的双眼迈出家门。家人开玩笑说:“台上乐呵呵,台下哭巴精。”甜,展示人前,苦,独自承受。
如今想来,颇为庆幸的事情有二:其一,由于保持经常运动的习惯,身体素质较好,未因高强度的工作而出现不适;其二,有心心相印的小伙伴并肩作战,故并不觉辛苦。我们舒缓压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互黑,小尼笑我“小粗腿”,我则笑他“大圆脸”,而我们俩“尼斯湖水怪”组合的名号也正来源于那段艰苦的“青歌”岁月。
当曾经慨叹无比漫长的“青歌”终于落幕,心中的留恋竟多过于欣喜。越是看似煎熬难耐的光阴,为我们留下的就越是点燃心灯的印记。经历了那段与“青歌”为伴的岁月,倘若如今你问我青春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青春就是什么都敢想,青春就是什么都能扛,青春就是什么都难忘。
春晚的尖峰时刻
过去的这些年中,2012年注定因玛雅传说而与众不同,因同名电影而引起热议,而我的2012年则注定因为一通电话而回味无穷。当时台里录像结束,正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接到了陌生号码的来电:“您好!是李思思吗?我是春晚导演组的×××,邀请您参与2012年春节晚会……”我脑袋顿时“嗡”的一下,慌忙择路靠边停车,即便如此,随后电话里还说了些什么,仍全无印象。耳边只是不断地回荡着“春节晚会”四个大字,冷静思索,顿觉不可思议,更无法信以为真。直到在影视之家,见到总导演哈文,我才确定这一切都是真的。
原来导演组希望为春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在找寻年轻主持人的过程中,80后的我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并决定将撒贝宁与我组成搭档加入主持团队。犹记得几年前,途经春晚彩排一号厅,与同事进去观摩,那辉煌的舞台,盛装的演员,欢庆着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哪怕只是躲在角落,也会被喜乐喧闹的气氛感染,那一刻我眼中闪烁的想必是对这方舞台的崇敬吧!因为它是万众瞩目的舞台、令人神往的艺术殿堂。而如今,当梦想照进现实,当憧憬近在眼前,当渺小的我也有机会站在那方舞台之上,心中充满的是无限的忐忑与焦灼。爸妈鼓励我积极备战,姥姥闻之开怀期待,挚友替我分析利弊,王导为我出谋划策,而我自己却在反复不断的自我审视和无休无止的自我否定中艰难度日。
每当开会彩排,与诸多前辈同行,我总觉身处参天之林,而自己则是矮矮的嫩苗,压抑感频现,于无形中促我成长。面对身边的各种声音,我首先做的,就是为自己打造一件坚不可摧的“盔甲”。穿着“盔甲”的我坚强如昨,而“盔甲”之下的内心却极为敏感脆弱。人在极度缺乏自信时,自我否定之心往往异常坚定,以至于听到真诚的肯定都会全盘否定、拒绝接受;以至于稀松平常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以将我苦心打造的“盔甲”瞬间击碎。我就像一个战战兢兢的小动物,身处茂密无边的丛林,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庞然大物吞没。而我清楚地知道吞没我的不是别的,恰恰是自己怯懦无比的心。我不但每日“盔甲”不离身,同时还学会了屏蔽一切阻碍。把自己封闭在真空的世界,修补盔甲、默默流泪、舔舐伤口、恢复元气、强大内心,直到信心重塑才将快要窒息的自己放归原处。巨大的压力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叫嚣,连睡梦中都未曾消逝,每每梦中惊醒,竟也偶尔生出了退却的想法,但彼时早已“自古华山一条路”,无路可退,放弃的念头也只能一闪而过。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在心中默背稿件,直到不知不觉间睡去,直到天明重新披上“盔甲”,迎接挑战。
虽然在春晚承担的任务并不繁重,但对于心底敬畏春晚的我来说,依然严阵以待。庆幸的是,同行的主持前辈们都毫不吝惜、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偶觉稿件不妥,我总会向朱军哥、董卿姐请教再三,他们也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我指点,甚至有时还会示范一二,如此一来二去,令我获益良多。而有李咏哥、小撒他们在,我们的周围便永远少不了欢笑声。
就这样,一路上我哭着笑着自我否定着又努力自信着,时间的指针终于定格在了大年三十晚上8点,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当我们唱着喜庆的歌曲登上那神圣的舞台,我能清晰地感到内心狂跳的节奏。拼命用力握紧手中的话筒,仿佛握住它就握住了信心。
主持人在大型直播或晚会上,往往开口的瞬间最为紧张,也往往在平稳说完第一段话之后紧张的心绪便会平复。在那一年春晚,我的第一段主持是对费翔母子和王珞丹一家的采访。不过两个问题,其一是问他们来到春晚现场的感受,其二是请他们送祝福给全国观众。提前数个节目时,我已经在圆桌就位。只要一想到春晚直播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我便急不可耐地想将整段采访彩排预演。于是台上进行晚会,台下我们开着小会,反反复复,似乎永无终结。真要感谢几位极具涵养的嘉宾,对于我不下五次提出的“再来一遍”没有拒绝,更不曾抗议。当我们即将彩排成“复读机”时,正式的采访环节即将到来。抛却杂念深呼吸,一切按部就班。唯一没有预想到的是由于紧张兴奋,伸向费翔的那只握着话筒的手竟然不听使唤地微微发抖!如此近的镜头,很容易被观众发觉,于是我未作迟疑,下一秒便将另一只手也握向了话筒。动作自然,未显突兀,直到我确定右手不再发抖,才又默默地抽回了左手……
访谈结束返回主持人休息区,给同事讲述了我双手主持的花絮,引得大家笑声不断,嬉笑间,我也逐渐放松了下来。只是还有个细节我并未与大家分享,就是我的腿也一直在颤动发抖,回到休息区许久,才慢慢好转。
这只是我初临春晚舞台记忆犹新的小插曲,但在春晚历程中我也着实见证了诸多惊心动魄的大战役。因为零点倒计时须分秒无误,而语言类节目时长又无法准确预估,因此在直播中最常见的便是节目顺序的调整,主持人的串词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记得2015年春晚,朱军、撒贝宁和我已经在舞台上做好串词准备,上一个节目结束前几十秒,导演突然跑至台下离我们最近的地方,焦急地做出了撤离的手势,我们这才知道由于整体时长的原因,那段串词被当机立断地取消了。
在如此高关注度、零失误率的直播中,做减法总归容易,而做加法则没那么简单。某年春晚,由于时长原因,节目顺序有所调整,有些原本应在零点前呈现的节目被挪到了零点之后。原本由我介绍的节目之前加上了郎朗的表演,这就意味着表演结束,工作人员需要些时间将钢琴搬离。于是,导演在上场前嘱咐我把那段串词稍微拉长时间。简单沟通之后,我便走上了舞台,略略平稳心绪,等待表演结束。待观众掌声稍落,我便首先对刚刚表演完毕的节目稍作小结,并邀请观众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掌声。借此时机,瞥向舞台,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搬动乐器。深呼吸,开始介绍下面的节目,一边讲述,一边心却早已飘向了舞台。余光瞥见即将表演的演员火速站定,心也随之落了地。刻意放慢语速,为演员调整状态争取更多的时间,待余光确定他们已经就绪,方才说出最后一句话。观众掌声响起,走下舞台我才蓦然察觉手心满是汗水。
春晚中的每一个时段都至关重要,而其中重中之重莫过于零点时刻。某年春晚,由于零点前节目超出时长,将歌曲挪到零点之后依然无法弥补,导演组于是临时决定将某个语言类节目挪到零点之后,而这就意味着零点之前的时间会略显宽松。决定宣布的那一刻所有人如临大敌,每个节目结束都会迅速查看时间,计算所剩时长。朱军哥和董卿姐因为承担零点倒计时的任务,已经极有经验地开始研究预案:倘若零点前时长5分钟,该如何应对,朱军哥说到哪里时停下、董卿姐接过话后在剩余多少秒时交还……一切井然有序,但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在心里还是不由得替他们捏把汗,毕竟在如此重要的直播中,主持人要填补略长的空余时间是一项无比艰巨的考验。
零点前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距离钟声敲响还有6分多钟,那年春晚的零点主舞台由四位前辈负责,而我和撒贝宁分别在舞台两边的观众席进行主持。导演在我们开始走向主持区域时,嘱咐我们放慢语速,延长时间,而朱军哥董卿姐在走向舞台的路上仍在做最后方案的定夺。看着他们坚定前行的背影,我的心无比踏实。
零点环节开始,舞台上的四位前辈按部就班、沉稳迎战,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到大家的心被紧紧拧在了一起。当他们将接力棒传递到我的手上,我也在保证串词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放慢了语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表达,并为观众的欢呼和掌声留出时间。镜头切走,我第一时间转头看向计时器,我的部分仅仅比预计时间延长了10秒,而那时距离零点还有4分多钟。当撒贝宁完成他的部分,计时器上显示距离零点还有4分钟整。此时,朱军哥沉稳淡定且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表达,他一边说一边用余光瞥向舞台对面的计时器,在约定的时间准确停住。董卿姐随即接应,无缝衔接,在最后的几十秒迅速将话口交还,朱军哥简言数句便进入了10秒倒计时。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遍布现场各个角落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在亿万观众迎春的欢呼声中,他们缓缓走下舞台。一切看似那么从容,可大概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方能体会这份从容的背后,沉稳淡定的他们究竟承担了什么。至今仍然记得,在即将上场,导演通报时长的那一瞬,他们眼里的坚定、拿起话筒时的沉着。那一刻仿佛拿起的不是话筒,而是一杆钢枪;投入的不是主持任务,而是浴血奋战。这大概就是主持人的担当吧!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我们也加入了狂欢的行列,用欢呼迎接新年到来,以拥抱庆贺大战告捷……
我无比庆幸有机会目睹并见证那些春晚的尖峰时刻。走过三十多年的春晚,又有多少的惊心动魄不曾为我们所知晓?如今,对于这顿年夜饭,大家褒贬不一,有人觉得独具风味、必不可少;有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每年仍然有无数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在为这道年夜饭绞尽脑汁、倾尽所有,只为了让更多观众在那一天能团团圆圆地尝尝年味儿。你可以说这是固执,但我情愿把它看作电视人的坚守。
对我来说,经历春晚的每一年都是一场洗礼,一次浴火,一段成长路上必经的挫折与进步。记得2012年春晚结束,导演走来对我说:“看得出你在拼命追赶,加油啊!”在参天密林中,我这棵小树当如何自处?前路又在何方?唯有佯装坚强、迈开脚步,才能将怯懦无助抛却身后。如今写下这些循环往复的内心挣扎煎熬、自信破碎重生、泪水隐忍决堤、信念摇摆坚定,犹似重历。痛吗?当然。每当内心溃不成军,我都会想到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写下的那句话:“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还有初见此话时,我写在一旁的笔记:“成长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是旁人永远无法夺去的闪亮希望。”
……
第一章最好让我,别无选择
不会做选择题的80后
与舞蹈的若即若离
不安分的心
背水一战的抉择
时过境迁的挑战
初拾话筒
选择恐惧症的选择
第二章埋头征途,不问前路
安静的小女子
第一桶金
蜗牛的天空
2010年的机场
时刻在直播
春晚的尖峰时刻
第三章岁月静好,随遇而安
最容易的决定
悠长假期
百无禁忌
与体重较量的“战役”
特殊的勋章
脂肪燃烧的岁月
“孕傻”频现的囧途
第四章这份牵挂,无法替代
“拖油瓶”的纠结
妈妈好好爱,宝宝慢慢来
爱在心里,不在手上
渐入佳境的妈妈
约定
第五章敬畏生命,感恩生活
Hello Kitty做闺蜜
愧疚的存在
汤水的点滴
心灵的修行
花都开好了
第六章相伴一生,永不失约
丑娃娃
我的父亲母亲
我最最忠实的观众
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信
葱油饼的滋味
“公主楼”下的爱情
后记
希望你听到的旋律
希望你看到的文字
中央台有句俗话——综艺女主持人不好看,就是伤天害理!这句话细思极恐:亿万人天天看你,不招人烦就不容易,长得再好看也架不住审美疲劳,况且言语里zui见性格,眉宇间纤毫毕见,什么都藏不住,倒是思思这样一派天真、不事雕琢的风格保质期zui长久。
——马东
2014年的马年“春晚”我与思思一起工作,平日里的她安静并不多言,每次排练都是认认真真从不懈怠。这个姑娘知道照顾人,年三十那天她给我们每个主持人都恭恭敬敬送了份礼物,谦虚地说:“这次跟大家学习到很多,谢谢大家了。”因为其中一段串联词的配合她叫我“国立叔”,于是这个称呼便延续至今。如今我这“侄女儿”出书了,希望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能从这本书中去了解思思并能读到坚持的力量。
——张国立
初见李思思是在2007年,她参加的“主持人大赛”的决赛上,那时的她还是一枚北大“学霸”,还是一脸青涩的“黄毛丫头”,可就是转眼的功夫,她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和我并肩“战斗”了5年,一转眼她已经初为人母,我不禁瞪大了眼睛,时间都去哪儿啦?时间都去哪儿啦?翻开这本书,它会给你答案。
——朱军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30岁之前的思思无疑是人生赢家。一个人生如此顺利的人,说什么都难免有些“拉仇恨”。可胜在文字如内心一般坦荡,让你知道顺利总有缘由,赢家也有代价。经此,我确定,这个小姑娘真正长大了。
——康辉
思思一定是无数女主持人羡慕的对象。漂亮,身材高挑,出身名校,顺利嫁人,成功当妈;主持了各种别人想主持而主持不了的节目。尽管这与运气和努力有一定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思是个会认真思考自己到底对工作和生活有怎样的愿景并时时脚踏实地的人。这本书,告诉了大家一个高情商的美丽女孩子是如何认认真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往远处行走。
——张绍刚
由于工作有其他安排,不再主持《回声嘹亮》后,有一次被叫去当嘉宾,我带着一丝复杂的念头特意提前进场并坐在角落里。没了我,你还好吗?节目开始,她先舞后唱,从容不迫,一两句玩笑再优雅开场,一切顺遂无碍,就好像她已经一个人在那舞台多年。你知道那种情绪该怎么形容吗?既有些怅然又由衷欣慰,就像从心底深处为她叫好。合作多年,我们愿为彼此每一步的进与退,相互注视、侧耳、颔首、会心。一切归结为一个词:我懂。今年是她的10年,也是我的10年,良多感慨和过往,都在这些随笔中,它记录的不只是思思心语,更有你我青春。
——尼格买提·热合曼
思思和我一样,都是来自大东北,既豪爽奔放又细腻浪漫,上得了台面也写得了好文好篇。
——张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