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国风物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737376
  • 作      者:
    张讴著
  • 出 版 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英国是世界上被研究*多的欧洲国家。相比英国文化和议会政治对世界的影响,这种研究还远远不够。英国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读。史实就在那里,如何翻检和解读,则需要研究者的视角和思考深度。《英国风物记》带着读者走多远多深,读者自己的体会吧。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讴,旅行文学作家、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1990年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获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2000~2005年任中央电视台首任驻印度首席记者。2008~2014年任中央电视台驻欧洲(伦敦)资深记者。出版作品有游记《行走在大神中间》《玄奘密码》,学术著作《印度文化产业》,诗集《感情的时间》,译著《二十世纪世界女诗人作品选》等。曾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丝绸之路考古活动和跨文化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英国风物记》是一部英国历史文化的深度旅行随笔集。全书主要分三辑:第一辑“性情与癖好”主要分析了英国人的衣食住行和性格特点。作者在英国留学与工作期间,整日和不同阶层的英国人打交道,从而逐渐理解了他们的性情和癖好。酒吧里的喧闹、餐桌上的单调和绅士俱乐部的优雅,相互交叠在一起,塑造了英国人的复杂性格。第二辑“社会与群体”主要介绍了英国社会群体的形成及体制结构。英国的议会民主、贵族文化、海盗式扩张,以及福利制度带来的慵懒心态,让英国人充满自负和孤独感。作者梳理了相关史料,分析其历史成因。第三辑“游走与凝视”主要记录了一些英国人文景观的游览与感悟。作者深入乡村、古堡、教堂和庄园,研究了其格局形制、风格演变、历史作用,阐释了英国人的审美特征、务实态度和主流价值观。
展开
精彩书摘
  《英国风物记》:
  英国媒体人深知国民对烹饪不感兴趣,甚至不了解欧洲大陆的寻常食物。他们在愚人节经常发布关于食物的虚假消息,让国民屡屡上当。1957年,英国广播公司的《全景》(Panorama)栏目拍摄了一个虚假故事,讲的是瑞士面条喜获丰收。那些面条都是在拍摄前煮熟的,然后挂在树枝上。镜头里只有瑞士农夫把面条从树上摘下来,放在太阳下晾晒。身穿节日盛装的瑞士人满脸喜悦。当时有800万电视观众收看了这个节目。大部分观众相信面条就长在树上。其他媒体也跟着起哄,宣称只要去欧洲大陆买回这种面条,插在面条酱罐头里,面条就会在里面扎根,然后会长成面条树。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笑而不语,也不戳穿这个恶作剧,让快乐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观众知道自己上当后,也跟着快乐了一阵子。
  岛国的土地还算肥沃,可以生长出精妙语言和缜密思维,却难以出产香料和丰富蔬菜,只生长土豆、胡萝卜、燕麦和牧草。超市里的根茎菜多于绿叶菜。食材的贫乏必然会拖累烹饪技能和创意。英国小说和戏剧中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却鲜有赞美英国烹饪的段落。这绝不意味着英国作家不会赞赏美食。19世纪散文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对广东烤乳猪有这样的描绘:“天下有哪种美味比得上烤乳猪的脆皮儿。它是烤工在极佳火候下用绝妙娴熟技艺精制而成,一咬即碎、稍抿便化、香酥爽口、金黄娇嫩。看它烤着的样儿——那么温驯地接受着炙烤,仿佛不是什么火辣的燥热,而是清爽可人的温煦。它又是怎样围着那吊杆稳稳地转着!此刻它已经烤好了,恰到好处。看它在幼小的年纪是多么出奇得敏感——双眼哭得通红——像果冻——像流星——再看它在盘子里的样儿,神态多么安详!难道你愿意看到这小天真将来变得粗鄙难驯。它完全有可能长成一个贪吃、懒惰、执拗、可憎的家伙——完全沉溺于肮脏勾当中难以自拔——可它现在已被从这罪孽渊薮中拯救了出来——它在记忆中总是那么芳馥可爱。它会在一位考究美食家的真正识货的高雅胃口里,找到它自己的理想归宿。”这种灵感迸溅的描述,证明英国作家对美食既不缺乏想象力,也不吝啬使用动人词汇。
  与丰富的思想文化相比,英国的食物确实太过单调。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大概导致了他们舌头上味蕾数目不断减少。这又反过来制约了他们创造美食的欲望。人的口味定型于童年时代。小时候吃到的那个味道,就是家乡味道和贴心食物,所以他们从不抱怨。妈妈们力求把简单的食物做好做精,比如煮鸡蛋,每家厨房里都有鸡蛋托,有煮蛋计时器,甚至还有专门为鸡蛋编织的保温线帽。空荡荡的餐桌上站着几枚戴帽子的白鸡蛋,等待主人剥开后放入嘴里,颇有英式情调。这让英国文学家难以有垂涎欲滴的描述和想象空间。食谱简单的族群通常注重精神愉悦。清教徒思想是英国文化中的一股潜流。他们认为贪食是精神上的堕落,沉迷于美食会让人有一种罪恶感,是最不可原谅的生活方式。简单食物才是上帝赞赏的食物。在“=战”结束后的10年里,英国人都处在节衣缩食中。我的英国房东回忆战后生活时说,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食物配给本。家庭成员的食品都是定量供应。孩子把胡萝卜当糖果吃。每家都不敢多煮一勺饭。家里煮过蔬菜的水不会倒掉,在里面加入醋、糖浆、蔗糖、蜜枣、西红柿酱和香料后,就是万能的高汤,可以搭配粗面包吃。当时最好吃的甜点是用土豆泥加上猪油、砂糖、干果和面粉烤制而成。这种甜点只能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生怕一下子吞到肚子里,让嘴里失去了甜味儿。战后的贫苦环境,强化了清教徒的传统思想,即食物不属于感官愉悦,而是身体需要。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性情和爱好
聊天的意境
英国人的性格
冷漠 幽默 沉默
酒馆和酒文化
酒馆和酒精 苏荷区的酒吧 品味威士忌 酗酒无解
寡淡菜肴和满桌礼仪
单调的食物 土豆 炸鱼薯条 餐桌礼仪
穿衣戴帽英伦风
英伦风 服装演变 帽子
家和后花园
安家置业 后花园 壁炉 卫生间
乡村
住在乡村 乡村格局 农舍 乡野围栏 文学原乡 土地流转
花园天堂
英式花园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私家花园 城市公园 国家公园
排队与规矩
爱心善行
中产者的活法
性格和心理 品位和生活 阶层和焦虑
节日和节气

第二辑 社会与群体
议会和议员们
辩论的意义 格局和传统 议员和责任
茶叶帝国
初识茶叶 茶叶贸易 开发茶园 女性与饮茶 饮茶器具 英式茶文化
不一样的英国人
老移民与新移民
老移民 新移民
岛国和欧陆
教堂风格和内饰艺术
信仰与建筑 教堂艺术
老建筑是历史文脉
老建筑的维护 伦敦法学院 历史文脉
淑女与绅士
淑女 绅士
贵族们的蜕变
世袭贵族 贵族与王室 家族财富与遗产税 政治影响力式微 终身贵族
欧陆游学
家庭教育
精英教育

第三辑 游走与凝视
湖区
游走湖区 寻访华兹华斯 彼得兔妈妈的伊甸园
城堡探秘
古堡是战略要塞 城堡内的生活 衰落与延续
庄园与遗产
格局和生活 庄园管理 文化遗产
莎士比亚密码
哈德良长城
旧书店
墙上的名人牌
舰队街
老炮儿记者
革命小道
摄政运河
博物馆
纪念碑
行走伦敦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