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的逻辑 现代经济学随笔集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712040
  • 作      者:
    樊纲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的逻辑》收录了樊纲教授的经济学杂文,这些文章很有现实意义。

  读完全书,再结合本书的代序,我们可以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二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年街头的公用电话亭还是稀罕物件如今已不复存在,月饼与二十年前一样依然很贵;

  二十年前作者提出人口的流动可以让东西部地区发展平衡,二十年前人口自由流动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西部通过人口自由流动带来的经济发展确实比中央的政策倾斜更有用;

  二十年前,樊纲用发展经济学来解释中国的发展,而二十年后发展经济学依然可以解释中美贸易战……

  正如樊纲所言,人们是需要经济学杂文的,因为它起到了普及经济学知识,帮助大家理解各种经济与社会现象的作用,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小案例来诠释经济学理论。希望读者们从中读出乐趣,从而提高对学习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的兴趣。

  “经济学本身会随着懂得它研究它的人数增加而增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樊纲,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2015年0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再次任命樊纲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5年10月26日,高票获得中国经济理论界Z高奖项——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中国能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为什么中国的市场比西方的更自由?为什么说人口迁移是实现东西部人均收入的平衡之路?为什么月饼的价格会这么贵?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去吃“青春饭”……
  《经济的逻辑》一书收录了樊纲教授写的一些经济学杂文,探讨了经济学原理和一般市场发展对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樊纲看来,人们是需要经济学杂文的,因为它起到了普及经济学知识,帮助大家理解各种经济与社会现象的作用,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展开
精彩书摘

  处处落后,还要更快地增长,发展中国家怎么办?在要素结构的问题上处处落后,就需要寻找一些“发展的要素”,即一些可以在某些领域里获得竞争力的“相对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的起步,并一步一步地改善增长要素的结构,实现持续的增长。

  所谓的“发展要素”简单归纳起来是三点:

  第一,比较优势。劳动力便宜,就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获得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竞争优势,为落后国家挣得“第一桶金”。

  第二,后发优势。后发优势讲的是作为后来者可以通过花钱引进受专利保护的技术,缩短研发的进程;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利用前人所积累的很多不受或已经不再受专利保护的大量的技术和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来加速我们的发展;我们可以学到别人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试错成本,可以走捷径,等等。

  第三,一个相对比较小的优势就是“本土优势”,指的是在世界市场一部分的本国市场,本土的企业、本土的竞争者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信息与文化优势。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这个相对优势的确存在,但起的作用不是很大。相对优势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前面所说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

  在这两个主要的相对优势中,哪个更重要?一些学者反复强调的是比较优势,打开任何一门发展经济教科书首先讲的也是比较优势,客观上说一个落后国家在一开始也就只是有廉价劳动力这一个发展要素。但是,如果只有这个要素来支撑增长,增长不会持续,也解释不了像中国这样的40年的持续增长。中国还是人口大国,我们30年左右遇到了劳动力短缺(当然我们有我们的特殊问题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住不下早早就退出了劳动供给),其他人口小国用不了几年劳动力就会用光,还怎么发展?现实中,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因为仅仅发挥了比较优势,没过多久,经济就出现了停滞,经济增长就没能实现一个长期持续增长而真正缩小差距的过程。

  要解释中国最近这20多年的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比较优势,而是“后发优势”。因为后面的20年里我们看到的已经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是看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看到了技术的进步,看到了高新科技产业的产生与发展。这里就要注意到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差别。比较优势是较低的劳动成本产生的竞争力。但有这种竞争力的只能是在一部分产业当中,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而且只是在比较低端的、不需要很高技能组装与服务环节上。而后发优势不一样。它的本质是以较低的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缩短差距,它可以发生在所有的领域、所有的产业当中,使得经济取得全面的增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它不仅在生产活动中存在,在诸如制度改进等这些领域里存在着。作为后来者,通过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学习、模仿、引进、吸收,使知识和技术的增长可以更快地接近技术的前沿。中国40年高增长,后来这20年,应该说我们越来越多的是依靠这个后发优势。

展开
目录

目  录

代  序  /

前  言  /

第一章没有风险也就没有市场

市场、风险与制度

走进风险的世界

市场无需大智慧

“市场发育”杂谈(四则)

天下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股市中的“手脚并用” 

第二章政府“有形之手”该做些什么

从居民楼无法通邮说起

人工增雨背后的政府职能改革  

达沃斯启示录:优先培养民间投机家  

用制度降低风险

东南亚经济危机:一场及时的经济战预演  

多重性的现实与多种经济政策的组合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额外作用”——关于“东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第三章经济利益与经济体制

“骗”出一套新体制?

换一个思路看“践踏草地”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制改革

从博弈论获诺奖看体制改革的“下棋”智慧  

比西方更自由的中国市场?

从加拿大不说实话的华人说开去……  

第四章人口流动的经济学视角

人口迁移:实现东西部人均收入的平衡之路  

再论“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与国际贸易战

第五章生活故事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会有“小贩扎堆”?

选择闲暇

给自己多攒点闲暇

街头公用电话中的经济学逻辑  

讨价还价者言

“吃青春饭”与“信息不对称”原理  

影楼与月饼

“公用浴室”与“外延式发展”  

酒馆、盒饭、理发摊与经济发展  

威尼斯那些未完成的雕像……

理发、洗发、国民生产总值

创新、制度与规律——关于企业家的若干经济学原理  

第六章经济学那些事

“皇冠上的明珠”

从经济学界的两位“诗人”说开去……  

美国制宪斗争背后的经济学

着眼于新的基础——怀念蒋光远先生

从“神坛”上走下来的经济学家们  

经济学家谈道德?

再谈“道德”

在改革中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20年的理论与实践对经济研究者的若干启示

“治学经济学”胡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