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展现千古高僧的卓越一生,献给伟大的丝绸之路
莫言、敬一丹、贾平凹、雷达、孟繁华、李敬泽、陈晓明、陈思和、释理方鼎力推荐
鸠摩罗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佛经翻译家,同时也是大乘佛教引入中国的佛学大师,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作者徐兆寿先生怀着巨大的理解心与认同感,身临其境地描绘了南北朝时期一代高僧鸠摩罗什如何来到中国传播大乘佛教的心路,将佛教如何与儒道两家融合并走进寻常百姓精神生活的心路用小说的方式揭示了出来。
鸠摩炎是北天竺迦毕试国辅相的儿子,天生聪颖,饱读经书,青年时即有盛名,因兄弟继承辅相之位发生争议,便主动离国,背负释迦牟尼圣像往东方传法,西域诸国争相聘其为国师,并与龟兹国的公主耆婆结婚。耆婆后生下一男婴,此男婴聪明过人,常过目不忘,语出惊人,故名鸠摩罗什,意为神童。七岁起,鸠摩罗什的母亲离家修行,带着他寻访名僧,遍学佛经。公元385年3月,吕光平定龟兹,到凉州武威称霸一方,罗什无事可做,便开始学习汉语。后秦皇帝姚兴又一次发兵,派大将姚硕德伐凉,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姚兴笃信佛教,与罗什相见恨晚,罗什也觉得自己弘法的时机终于成熟,便在第七天就开始翻译佛经。但此时,儒家、道家见佛教得势,都来挑战。远在西域的婆罗门教也不满罗什在中原为师,也派人挑衅。罗什一一克服。到他圆寂时,他在众弟子面前发誓:若我翻译的佛经没有错误,则让我在焚身后舌头不烂。弟子们惊奇地发现,当他们把罗什用火焚身后,其舌不但不烂,而且犹如生时。
作品深具文学特性,用词引史颇为讲究,在重构历史这一宏大的创作目的前,作者以主副线两条线索贯穿始终,逻辑清晰,完整而客观地讲述了在佛教中国话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千古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第一卷 佛国奇遇
神童出世
你将来要去中土世界传扬佛法。
当耆婆对十二岁的儿子鸠摩罗什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迦毕试国北山上说的。那是他们告别师父不久之后。那是在一座寺里。那座寺是在他们最为疲惫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他们视线里的。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他们迫不及待地走去推开了寺院的大门。里面有一些香火的痕迹,一炷残香正要灭去。说明白天来过不少人。但这个时候寺里已经没有人了。
小罗什快速拿起一炷香,燃了起来,然后用左手插在香炉上。一个世界刹那间圆满了。
就在这个时候,从阴影里走出来一位僧人,对着他们念了一声佛号。耆婆也双手合十,将佛号送达过去。然后,他们就在那里吃斋、过夜。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又要赶路了。小罗什对着修行僧,面带微笑,念声佛号。修行僧看着罗什脸上纯洁的微笑,庄严地行了礼,对罗什说,小弟子,请你先行一步,我有几句话对女弟子讲。
罗什向着太阳的方向快乐地走了。修行僧转过身对耆婆说:女弟子,昨夜我观小弟子,非凡品。他骨骼奇特,言语不俗,心里俗尘不染,我从未见过他这样的修行者。你要看好这个孩子,如果他在三十五岁前不破童子身,必将成为阿育王门师优波掘多第二,一定能大兴佛法,度人无数,若是戒律不全,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也就是做个才明俊义的法师而已。
耆婆双手合十,念声佛号,作别僧人,再看着已经走到远处的罗什,心想,我怎么告诉他呢?
罗什在一片树林边等到了母亲,他好奇地问,母亲,那个师父说我什么呢?
耆婆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
罗什说,我看他眼神庄重,又不让我听到,肯定与我有关。
耆婆一边走一边对他说了苦行僧说的那番话,最后,她看着东方的太阳说,你将来要去太阳升起的地方传播佛法,并且一定会有大成。
罗什看着东方说,那里是什么地方?
耆婆说,就是你父亲常常说的震旦国,有时说中土,也叫中国,还叫秦地。
罗什又说,就是商人们送来丝绸与《易经》术的地方?
耆婆说,是的,你父亲身负佛像,本来是要去那里的,但他在龟兹做了国师。
罗什神往地看着东方。等他们再回头去看那座寺的时候,发现那座寺已经被树林和山势遮没了,不在了。
一路上,耆婆开始给他讲很多与他相关的故事。她确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位不凡之人,她所做的事就是完成这一佛的愿望。所以,这一次讲的时候便格外神圣。
那是整个佛教史上最灿烂的时代。无论是成年的鸠摩罗什,还是老年的鸠摩罗什,都清晰地记得那个金光辉映的早晨他和母亲是如何蹚过一条清澈的小河的,也忘不了母亲从她项上取下一个玉雕的佛像,庄严地戴在他的脖子上,并说了一番令他终生难忘的话。他摸着那个佛的佩饰,抬起头,便看见天空里有一朵祥云在望着他。他对母亲说,看,母亲。
鸠摩罗什成长的时代是令人羡慕的。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和母亲耆婆都是受人尊敬的求道者。据说他父亲鸠摩罗炎是北天竺国的贵族,生于相国之家,从小就被誉为神童。成人后,他辞了相位,像孔子、墨子、亚里士多德一样周游列国,一心求道,于是就来到了佛国圣地龟兹。他的这一行为,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有因缘的。他首先被龟兹王看重,拜为国师,然后他就看到了龟兹王的妹妹耆婆。这个一心求佛的才子忽然间凡心大动,被耆婆的美貌和才情所征服。他们都深信,这是前世的因缘,但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还有更大的使命。
鸠摩罗炎和耆婆成婚,这也是龟兹王所渴望的。那时,龟兹国常常受到北匈奴的侵扰,龟兹王白纯为发展国力求贤若渴。鸠摩罗炎的才名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人人得知,龟兹王一见鸠摩罗炎更是喜从天降,将其拜为国师。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在成就另一个非凡之士的出现。
耆婆怀着身孕的时候,还是喜欢去佛寺看佛经,并与僧人们聊天。这一天,她又去寺院的时候,一个从北天竺来的僧人正在用北天竺国的语言向一群僧人们讲法。她便静静地听着。听着听着,她就向那位僧人提问了。那位僧人便向她解释着。
等僧人休息的时候,她的侍女问她,公主,您什么时候学的天竺语啊?
耆婆大惊,说,我也不知道啊,可我突然间就会了。
这件事便从侍女和僧人中传开去了。
公主自从发觉自己能认识和说天竺语后,便特别喜欢到皇家佛寺里去与僧人们交流。有一天,她与僧人们讨论一部佛经时,她竟然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出来,而这部佛经只是昨天看过而已。她大惊。
第二天是腊八节,她又带着侍女去寺里。一位僧人要与她讨论天竺文的佛经,正好这几天她在研读此经,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背诵和讲解起来。她大惊,不但能将龟兹语的这部佛经背诵下来,还能把天竺语的原经唱诵出来。她还发现,天竺语的佛经有着优美的节奏与韵律,是可以唱出来的。
这一奇迹立刻被人们传开,一时间,龟兹国人都对公主充满了敬仰,都以为她是天神下凡。耆婆百思不得其解,但她对佛经的痴迷随着这神奇与日俱增。她几乎每天都到寺里去。几个月来,她所读过的佛经胜过她之前所有的经卷,她所唱过的圣歌比以往所有歌都要多,且要动听,她所理解的善比以往所有的理解都要深刻且充满欣喜。人们看见,她的脸上始终开着一朵莲花,而她的口里不停地吐露着芬芳,她的每一句话都散发着奇异的光芒。
她将大量的钱财散发给穷人。穷人们叫她菩萨。
她学着佛陀经常去郊外探视那些饥饿和病困着的人们。人们跪拜在她的面前。
她觉得有一种神圣的力量在托着她,在运行着她。她到哪里,那神圣之光就到哪里。
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达摩瞿沙的罗汉站到她面前,对她说,你知道奇迹的原因吗?
她说,愿闻其详。
达摩瞿沙说,舍利弗在你腹中。
她大惊,用手摸着自己高隆着的肚子。
达摩瞿沙说,当年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也发生过这样的奇迹。这说明你怀的这个孩子无比智慧。
于是,人们又将达摩瞿沙的话传开了。他似乎解开了公主身上的神奇之谜,但是,另一个奇迹又被等待。人们不知道,公主将生下一个什么样的神童呢。
第一卷 佛国奇遇
神童出世
神通初现
初入迦毕试国
伽蓝奇迹
巴米扬拜师
舌战群僧
想起往事
遇见故人
喀什奇迹
大乘佛教
与苏摩的神秘对话
正法将灭
降服竺明
第二卷 出龟兹记
龟兹弘法
槃头达多
三十三岁那年
道安进谏
龟兹之难
吕光初试罗什
度化墨姑
罗什破戒
离开龟兹
第三卷 客在凉州
在敦煌
献计救人
八怪之殇
学习汉学
龟兹舞
天梯山悟道
寻找商古
与商古论道
第四卷 草堂译经
礼为国师
皇帝向罗什请教
罗什答姚兴书
僧肇拜师
什门四圣
访终南山
老子真的是佛陀的老师吗
道生之变
十位歌伎
非色异空
吞针说法
舌舍利出
卷外卷 对话与考辨
关于西方
关于信仰
访问龟兹
为鸠摩罗什和凉州而辩
一个文人的苦难
舌舍利的真伪
从《非常日记》到《荒原问道》,徐兆寿经历了从青春写作到知识分子写作转型的过程,每一次都成为文坛瞩目的亮点。三年后,《鸠摩罗什》问世,这标志着徐兆寿的又一次转型。这一次,他向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近了一步,相信会带来一种新的声音。
——著名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雷达
中国的大西北不仅是中国神话生发之地,且是西域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汇交通之地,是今天文化复兴的命脉所在。兆寿近年来的写作就是在挖掘这条深邃的根脉,并且渐成气候。如果说《荒原问道》是叩问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一部佳作,那么《鸠摩罗什》就是叩问古代文化传统的一部大著。
——著名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陈思和
西部是一块需要阐释,且正在阐释的荒野。在旷野上,兆寿总在不停地行走,寻找,叩问,确立着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脸孔。并且,他野心勃勃、处心积虑地在绘制一块新的世界镜像。《鸠摩罗什》即是镜像中那块被智慧之光照亮的镜片。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李敬泽
《鸠摩罗什》一定是中国西部文化的刻碑之作!
——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晓明
徐兆寿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文化抱负、小说的品质、散文的气度以及诗歌的抒情性特征使他与众不同,我们应当认识到他的独特性。如果说《荒原问道》是一次现代性天问,那么,《鸠摩罗什》则是一次古典式回答。他在精神世界长途跋涉坚持追寻,他执着的身影就这样投射在西北苍茫的天地间。
——著名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