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店更符合人性
“小而美的店才有未来”是一个我始终坚信的开店理念。
为了增强说服力,我先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这本书在1974年出版,作者E.F.舒马赫,是一位德裔英国人。它首次被引进中国的时间是1984年,当时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资讯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完全没有引起重视。当时的中国正在渴望大力发展工业,羡慕“大”,对“小的是美好的”可能也没法理解。直到二十多年后的2007年,这本书在中国再版,因为潘石屹等一些名人的推荐才被关注,当时就有人惊呼,这本书简直就是作者为三十年后的中国写的。
幸运的是,那一年我开了第一间参差咖啡馆,也看了这本书;遗憾的是,以我的观感,又过去了十年,真正理解和同意这本书所提出的观点的实践者才刚刚开始出现。
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将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经济学论述,它直指心灵,抱持着希望,并且对未来有所彻悟。它是一本对世界经济学极具启发性和颠覆性的书籍。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是个人追求利润和进步,从而使人日益工具化和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最终带来的是经济增长的停滞,环境的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将受到惩罚:技术会从解放人的体力走向它的反面,而大自然的失衡更会使人丧失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大,将把人类带入歧途;小,才是美好的,是符合人性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大众生产与“中间技术”理论。相对于作者推崇的大众生产,现在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叫大量生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见证了一个追求利用先进技术大量生产的过程,现在的产能过剩就是追求大量生产的惯性后果。我们所迷恋的机器专业化、智能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劳动的时候,完成的是不知目的的四肢活动,与驴子蒙着眼睛拉磨没什么区别。
最近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其实也正在给大众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工智能到来之后,人干什么去呢?我的答案就是E.F. 舒马赫先生推崇的大众生产,即人类可以利用中间技术去做那些机器做不了的,需要心灵、温度和人情味的事情。
按照E.F. 舒马赫先生的说法,“大众生产的体系是调动人人都有的无价资源,这个无价资源就是我们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
并且使用一流的工具去辅助他们”。大众生产和大量生产的终极目标不一样,大众生产对技术的追求不是无止境的,它需要的只是中间技术。这些技术具备以下特性:第一,它不是大幅度代替人力,而是减轻人力,这样当然就有利于创造工作机会;第二,中间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而不必千里迢迢从外地或外国运来原料,从而增加了成本;第三,它能够增加劳动的愉悦,而不是把人变成技术的奴隶,因此它也是人性的技术;第四,这种技术并非由少数专家掌握着,而是经过适当的培训,人人都可以运用,不存在技术上的霸权,所以它还是一种民主的技术。
说到这儿我有点小小得意,我的参差梦想学校这几年干的不就是提供中间技术的培训吗?我们教大家做咖啡、甜点、面包,今年还开始教大家园艺、花艺、自酿啤酒,这些年我们一直是E.F. 舒马赫先生理论的实践者啊。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是在为我的参差梦想学校做广告,我不否认。但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E.F. 舒马赫先生的论述提醒大家,不管是我们想要摆脱在大量生产中的工具身份,还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摆在我们面前的出路其实很多。为了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寻求一些中间技术,为自己开一间小店,为这个社会提供机器不能替代的,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产品和服务。
小而美的店盈利更轻松
王小波说过,所谓伟大的事业就是能够让自己的梦想成真。我的理解是,梦想只要能够成真就很伟大,不分大小,更何况,任何大的东西,不都是由小变大的吗?我还非常喜欢美国动画片《辛普森先生》里的一句话,“If something is hard, it is not worthdoing”,意思是,如果一件事情太难,就不值得去做。这个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我们素来鼓励和崇尚的是,要勇于迎接挑战,不惧困难,要迎难而上。我们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很深,仿佛要办成点事情,不脱几层皮就不正常似的。可问题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其实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经过这么反复折腾之后,心理难免会出现问题。
更何况,我们现在只是要开一间小店,过小日子,犯得着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发展不好吗?我对辛普森先生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件事情太困难,之所以不值得去做,一是因为过程太艰辛,即便终于达成了梦想,可能也变味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更要命的是,过程艰辛,很容易烦躁和放弃,明明开始很喜欢的事情很可能做不久,中途放弃了,而因为做不久,自然也就做不出什么名堂来。
“小而美的店才有未来”这个理念在我心目中早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常识了。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前,我曾经一直跟很多人一样,误以为只有大店才能赚大钱,小店赚钱太慢,是在浪费时间,为此我还交过一大笔学费。
二十年前,我在武汉开了当时全市最大的酒吧,花了我所有的积蓄。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因为费用高,人很操劳不说,利润其实并不高,更可怕的是,1998 年大洪水把酒吧给淹了,始料不及。因为长时间停电,导致室内装修和所有的设备全部潮湿,损坏。因为没有买保险的意识,损失无法挽回,结果是血本无归,过了好几年才缓过劲来。
这之后,我痛定思痛吸取教训,过去十年,一直坚持小而美的信条,一路走来非常顺利。记得前几年记者们采访我的时候都很喜欢问我同一个问题:你这几年发展得不错,开了这么多店,碰到过什么难关和瓶颈没有,还希望我举例说明。老实说,每次碰到这个问题,我都很认真地使劲想,但最终答案都是,没有,这几年一路下来都很顺利。我开的店从第一间开始就小小的,都不到100 平方米,最小的只有30 平方米。而且,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我觉得越来越轻松。这不正是我们开店赚钱,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初衷吗?
而且,作为过来人,我想给初创业者一个忠告:不要怕小店赚钱太少,开成了第一间店,有了经验和自信之后,如果希望收入更上一层楼,也千万不要自我膨胀,想当然地马上去开一间大的,而是应该再开一间小的,两间不够开三间,三间不够开四间……我知道,有很多人开店前的惯性思维是这样的:一上来先算台位数,本能地以为店越大,座位越多,就越赚钱,店小了,座位有限,掰着指头一算,就觉得没有搞头。殊不知,店大,租金高,运营成本高,一旦营业额达不到,赔钱的概率就高,一旦坚持不下去了,一定是损失惨重;反之,店小,租金低,运营成本低,活下来的概率就高,虽然利润会有一定的局限,但是小店一旦稳定了,有固定的回头客,盈利就会细水长流。把时间跨度拉长来看,尤其是对一个开店创业新手来说,其风险系数和投资回报率的合理性就慢慢显现出来了,开店不是赌博,全凭运气,它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步步为营的精心算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