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海更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606617
  • 作      者:
    (日)是枝裕和,(日)佐野晶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温情代表作,《比海更深》原著小说,《步履不停》姊妹篇,豆瓣评分8.6。

“这次的电影讲了一边拥抱无能为力的现实,一边无法舍弃梦想,因此握不住幸福当下的成年人们。如果我死后,被带到神或恶魔跟前,被质问“你在下界都干了些什么”的话,我的第yi反应会是向其展示这部《比海更深》。”(是枝裕和)

《比海更深》将视角对准废柴人生,抒写了一曲失败者之歌:你有没有,比海更深地爱过一个人?当人生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要怎样笑对当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枝裕和总是让人动容,就在于他描摹的不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是每个人五味杂陈的人生交响曲,你的,你的,也是你的。细腻如水,诙谐感动,温馨中交织着遗憾,让人泪流满面。

作为姊妹篇,《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在其父母去世后,以儿子为视角创作的作品,而《比海更深》是是枝在有了孩子之后,以父亲为视角创作的作品。人生不同阶段的创作,抒发了不一样的感悟,满载着母子情、父子情,大师手笔,治愈人心。


展开
作者简介

是枝裕和:

日本当代电影大师,被很多人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1962生人,早稻田大学文艺学科毕业后,加入TV Man Union拍摄纪录片,关注的题材多具社会关怀及人文主义色彩。1995年执导由宫本辉同名小说改编的《幻之光》,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新导演及zui+摄影奖。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为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此片荣获戛纳电影节zui+男主角奖。

代表作品有《幻之光》《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著有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等,小说《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奇迹》《如父如子》等。


佐野晶

东京生人。大学毕业后曾于普通公司就职,后离职成为自由写手。从事了数部影视作品的小说化改编工作,著作有《怪兽大学》《玩具总动员3》《如父如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良多曾是一位专职作家,并在十五年前曾获得过某项文学奖,人生一度走向dian峰。但辉煌过后,良多陷入了创作危机,笔下再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他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撑是每月一次与儿子的见面,到最后却无力负担儿子的抚养费。倍感挫折和孤独的良多来到城郊探望母亲,而这夜台风突然杀到,同样前来的前妻和儿子只好被迫留宿,让久未聚首的一家人难得共度一宵。四分五裂的家庭关系是否会在这一夜发生转变?而良多又能否重新拾回家人的爱和关心?

展开
精彩书评

从《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到《比海更深》,是枝裕和好像在创作一组吴念真式的“这些人,那些事”,缓寻世间好物,以真诚款待生命。电影围绕良多和他的家庭记事,涉及到了暗黑的过去,戏剧的调包,也有温暖的治愈,与观者推心置腹,一如夏日的清风,大洋的暖流,归家的夜灯。

——木卫二


今年余下的热泪皆数送出。是枝裕和又把日常拍成了宇宙,让人沉迷于发现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对照式的自我感动里。人生变幻,我们因为那些偏离计划的事快乐或悲伤,发出为何如此的疑问:谁在藏钱的地方预演好你的心思,谁在台风天和你一起找也许会中奖的午后彩券,谁曾骄傲地把你的书发给街坊四邻。

——CharlesChou


“电影编导只要开掘,每一件琐碎的事都将变成一个金矿。”多年前意大利编导柴伐梯尼这样说,也这样做过。日本是枝裕和今年的新片子《比海更深》就是这样一个标本:一个月一次的离婚父亲的见子日,被开掘出了多么光彩、丰富的金子啊!我们的电影人缺少这样的功力与情怀。

——谢飞导演


近几年zuiHAO看的是枝。兜兜转转,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带着八年前的那只蝴蝶又回来了,依然是浓情的家庭关系,缺失的父亲,母亲口中的蝴蝶(母亲的执念与生死观念)。是枝的改变,加入了良多作为中年男人的窘境,不堪的现实与温馨的家庭,看的人几欲落泪。

——文刀大土申


片名来自邓丽君《别离的预感》,笑对失败的人生,大概才是催泪的zuiGAO境界吧。而是枝裕和,有多少中年男人,他就可以拍多少电影。每一个人物设定都下了很多功夫,创造一个海洋,只拍一滴水。

——sean cheung


这是属于是枝裕和的,zui深切的温柔。 

在《比海更深》里——生活虽然是水,越活越过越平淡,但那些氤氲在岁月里的情啊,却是越熬越浓越有滋味。

——山水烟花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一年台风格外频繁,一月份就出人意料地来过一次台风,成了大新闻。台风通常从盛夏到初秋季节登陆本土,可是五月中旬竟也 刮到了日本。 

进而,尚未出梅台风便席卷了整个 日本,和小学进入暑假几乎同时。自那时起台风接连不断,日本各地遭受了巨大灾害。

 不知是否和台风的影响有关,气温也变得极不稳定。本以为酷暑还将持续几天,不料气温骤降,盖两床毛毯都让人睡不安稳。

 话虽如此,毕竟酷热天气减少,一整个夏天变得非常舒坦。

 九月中旬以后,台风似乎更是瞄准日本长驱直入。

 “这么多台风,烦死人了”

 中岛千奈津听着电视新闻中新台风即将来临的消息自言自语。和她聊天的母亲不在厨房,去了紧靠厨房的阳台上。其实千奈津并不指望母亲搭话,只是随口吐出这么一句话。

 阳台上响起拍打棉被的声音,恰似回应千奈津的自语声。

 煤气上搁着家里最大的那口锅,煮物 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

 千奈津打小爱吃煮菜,尤其酷爱煮得入味的蒟蒻,她常会偷夹一块尝鲜,为此没少挨母亲训斥。

 千奈津忍着煮物香味的诱惑在为母亲代笔。她坐在厨房老旧的饭桌前,按照元旦收到的贺年片上的信息,将寄件人的地址和名字用钢笔写在明信片上。

 阳台传来吱吱嘎嘎的声响,千奈津的母亲蓧田淑子抱着被褥进来了,嘴上叨叨着“想起来了”。

 千奈津继续写着,没有停手。

 “是珍妮特。珍妮特•琳恩”

 淑子说,她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千奈津愣了一下,刚才聊的什么?

 她很快想起来了,还是两小时前的话题。千奈津想让次女学花样滑冰,和母亲说起这件事。花样滑冰的学费实在贵得出奇,需要和母亲“商量”一下。聊到花样滑冰,淑子提起可尔必思 电视广告上外国花样滑冰的女孩 ,但她想不起那人的名字。

 千奈津记得札幌冬奥会是1972年举办的,当时自己6岁。那女孩是在那次的冬奥会上走红的,千奈津不记得她的名字。

 不用说淑子,千奈津用的也是老式折叠手机,自然不会上网查询。

 聊着的话题和往常一样开了无轨电车,先前的内容被搁到一边。想不起来的名字往往会在隔了一段时间后冒出来,比如在千奈津母女回家之后。 

 不过,这天赶在那之前想起来了,所以淑子心情不错,笑容满面。

 “啊~,是的是的,叫琳恩。一头金发,和我一样。”

 千奈津首肯道。她放下笔,重重点了点头,又用手比划了一下珍妮特•琳恩的蘑菇型短发。

 “一屁股坐地上,还得了满分,不懂溜冰。”

 准确地说,琳恩得的满分是艺术分,由于摔倒被扣除了大块技术分。就算这样琳恩还是得了铜牌。不过,千奈津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那是花样滑冰。滑~”

 “啊啊,滑、滑”,千奈津唱歌似地重复道,其实她压根没想记住这个词。

    淑子“嘿咻”一声用力将被褥扔进了和厨房连在一起的起居室,一屁股坐了下来,她开始折叠收进屋里的衣物。

 千奈津转身面对饭桌,从今年收到的一叠贺年片中拿起一张。

 她正在写“服丧名信片  ”。从台风第一次登陆日本的“黄金周 ”前后起母亲就开始念叨起写“服丧名信片”的事了。千奈津说11月中旬发出去也来得及,不用着急,母亲却不停地催促。她执拗地认为“若不早点儿做好那什么,别人就准备好贺年片了”。“那什么”是淑子的口头禅,一直以来她说什么事都用“那什么”替代。 

 看着贺年片的背面,千奈津轻轻“哼~”了一下。这张印着富士山的名信片 正面是打印上去的新年贺词,地址和名字也都是打印的,没一个手写的字。

 “柳田先生是公司同事?”

 起居室里的淑子点了点头,“是在成增那边的工厂时的部长”,她说着皱了下眉头。不过,她的脸色并不难看,似乎还蛮有兴致。

 “你爸向他借过好几次钱,每次还钱都是我向板桥的大哥开口求救⋯⋯”

 千奈津意识到踩到地雷了,立刻打断母亲。

 “现在这样也挺好,不用再担心那些”

 千奈津说着回头向四张半榻榻米 的起居室张望了一眼,好像怕父亲缩着脖子偷听母亲说他的坏话。

 起居室里的整理柜上有一只木盒状的小佛龛,佛龛前面放着崭新的遗像。樱花绽放的季节,淑子的丈夫真辅没有任何先兆突然离世了,74岁的年龄不算老。

 遗像前供着大福饼 ,一株线香冒着缕缕青烟。大福饼是千奈津打零工的日式点心店“新杵”的糕点。

 “没个人吵架还是有点那什么吧?”

 淑子的口头禅“那什么”也传染给了千奈津。

 母亲片刻不停地折叠衣物,“一点儿都不”,她不屑地答道。

 “好不容易清净了⋯⋯”

 又要开始抱怨父亲了,千奈津想,她再次打断母亲。

 “整天一个人待着的话要得老年痴呆的,去交些朋友吧”。

 淑子当即回应。

 “都这岁数了交什么朋友,只是增加参加葬礼的人数罢了”

 千奈津轻声笑了起来。母亲说刻薄话的本事一贯出类拔萃。看来暂时不用担心她得老年痴呆,要担心的只是忽然变得不利索的腿脚。

 淑子将衣物放进衣柜后,拿起长筷戳了一下炖在煤气灶上的锅里的煮物。她在手背上滴了一滴汤汁,尝了尝,感觉还要再煮一会儿,将煤气灶的火势调弱了一点。

 “蒟蒻要慢慢凉下来才能入味,和人一样”

 千奈津爱吃煮物,当然也挑战过自己动手。跟母亲学了几次,回家后还是做不出相同的味道。

 母亲告诫她“仔细品味”、“用笔记下来”,千奈津却置若罔闻。

 不久千奈津改变了策略,自己住得离母亲家很近,想吃的话只要让母亲做就行了。也不能说千奈津的目的就是为了吃煮物,二十多年前结婚离家后就一直住在娘家附近。生孩子后也搬过几次家,选择的也 都在骑车就能回娘家的距离范围内。

 “明天给小实的便当装些带上”

 千奈津的长女小实上中学三年级,和母亲一样也喜欢吃蒟蒻。次女彩珠上小学四年级,对蒟蒻完全不感冒,若把煮物装进她的便当盒一定会被抗议“快住手,灰不溜丢的,丑死了”。两个女儿基本上在学校用餐,带便当仅限于明天那种校外授课的日子。

 “鸡肉放少了点儿⋯⋯”,淑子看着锅里。

 “够了,都到了爱吃鱼不吃肉的年龄啦”

 进入青春期,千奈津忽然变得爱吃肉了。她不再挑蒟蒻吃,而是一人独霸鸡肉,为此没少挨骂。如今千奈津已经人到中年,而且是中年的“后半期”。

 “正隆还年轻着呢,不够他吃吧?”

 “哪里,他已经没什么欲望了,都五十的人啦。和煮物一样,凉下来后才会入味。哈哈哈~”

 淑子不置可否地听着女儿女婿的生活琐事。她将壶里的茶水倒进杯子,瞥了一眼千奈津正往名信片上写的收件人地址,脸上露出了不悦。

 “我说你啊⋯⋯,‘田’字变溜肩膀了”

 “我写字本来就不好看,随您呢”

 “我可没那么差劲”

 “要这么说的话,写个地址还是您那什么吧”

 “我不是说过吗,我手指动不了”

 说着,淑子轻轻动了动手指。

 “不是在动吗⋯⋯”

 千奈津刚想埋怨,淑子提着茶壶的手故意轻轻抖动起来。茶壶盖发出喀哒喀哒的碰撞声。

 “行了行了,您又不是漂泊者组合的”

 千奈津脑子里浮现的是志村健,而淑子想到的似乎是加藤茶 ,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淑子拿起邮票,用舌头舔湿。邮票不止一张。她伸长舌头,一气对着五联张的邮票舔了起来。随后,她一张张地将它们撕开,贴在写好的“服丧名信片”上。

 千奈津接过淑子从一旁递到手里的名信片。这是张因地址不详被退回的贺年片,是父亲用传统毛笔写的,简易毛笔无法达到如此浓淡相宜的程度,而且字体相当流畅。

 “不过,我爸的字的确漂亮”

 千奈津后悔自己起了个坏头,母亲又该抱怨父亲了。不料,母亲笑了起来。  

 “只有这一手字是他的骄傲。别人都打印贺年片了,只有他坚持动手写”,淑子说着伸了个懒腰,露出沉思的表情,这个举动和真辅如出一辙。

 “他不用墨汁,自己磨墨”,淑子的笑声从鼻腔里发出来。

 “是的,是的”,千奈津也学着淑子的样,伸了个懒腰。

 淑子从女儿手中取过名信片,端详着上面工整的楷书。

 “费时费力的,收到名信片的人谁会在乎这些”

 千奈津不想接母亲尖酸刻薄的话茬。她拿起另一张名信片,看着寄件人的地址,吃了一惊。

 “啊呀,芝田先生搬家了”

 淑子家在西武线沿线住宅小区的4楼,四十年前从练马区租住的房子搬来这里,住一套有3个居室的租赁房。蓧田家的千奈津和小她两岁的弟弟蓧田良多都在这里长大。曾经和“旭之丘”这个地名一样光鲜亮丽的小区已经老化,住在此地的居民也步入了高龄。

 芝田家住在小区靠南的商品房大楼里,家里有个和良多同年级的男孩,两家有些交往。

 “他说儿子在西武小区建了独栋小楼”

 淑子情绪低落地说。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住进了儿子建的独栋小楼,多少有些羡慕吧,千奈津想。况且西武小区就在对面,和这个小区相隔一条大街,是这个小区的居民们羡慕不已的商品房小区。

 “出息啦。不过,那孩子上中学时一点儿不起 眼”

 在千奈津的印象中,那男孩老是张着嘴发呆。

 “应该是大器晚成型吧?”

 淑子兴致索然地嘟哝。

 “我家也有一位 ‘大器’”

 千奈津笑道,淑子不知是笑还是叹息地吁了一声。

 “是啊,个头确实大了点”

 说着,淑子孩子气地对女儿吐了吐舌头。


展开
目录

比海更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