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宗教与启蒙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192108
  • 作      者:
    田云刚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田云刚,男,1970年生,山西晋城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和乡村文化的研究,已出版专著《老子人本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007年重印),在《中国哲学史》和《孔子研究》等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宗教与启蒙》从思想史维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具有本土文化根基和巨大比较优势,中国启蒙具有整体性;从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上提出要积极引导农村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宗教共同体应当让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宗教与启蒙关系上提出中国宗教应当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启蒙,以共同发展为价值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启蒙代表人类的希望和明天。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宗教与启蒙》:
  思想观念反映现实生活,解构和建构之间的张力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各种离散和聚合力量的表现冲动和竞争关系。由于旧的世界秩序和旧的统一性已被消解,新的世界秩序和新的统一性还未建立,各种力量多元参与、相互竞争又难分高下,这就决定了生活世界去碎片化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首先表现为李泽厚论述到的杜威和怀特海的思想观念及其反映的美国制度模式,具有最重要的全球影响力。从思想层面看,杜威和怀特海吸收了诚信和相爱的基督教伦理,重视民主的教育,提倡有机与合生,主张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这些都可用于克服生活世界的碎片化。然而这种文化传统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又暴露出内在缺陷:首先,正是排他性的基督教的文化认同,导致了美国国内不同族群和教派的关系紧张甚至撕裂,造成国际上的文明冲突和恐怖主义不断兴起;其次,正是推崇竞争性民主,导致美国政治的金钱化、家族化与零和博弈,在输出过程中造成他国的政局动荡和社会分裂;再次,正是提倡有机与合生,导致美国国内资本家的权力寻租、肆无忌惮以及整个社会的两极分化,在国外推行殖民掠夺,充当世界警察,并与西方盟友联合起来干预他国内政,从而招致国内民众和他国的反抗;又次,正是主张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导致丁生态技术的限制对外扩散,不惜采用战争方式掠夺国外的物质资源;最后,正如杜威及他的后继者罗蒂所言,“马克思主义在它宣称是科学的问题上已经‘过时了”,①,“《圣经·新约》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作者都想要做出关于即将发生的事件的预言,基于对决定人类历史的力量的卓越认识而做出的预言。不过迄今为止,这两套预言都可笑地落空了”②。杜威和罗蒂那里都呈现出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由此可见,杜威与怀特海的文化传统以及美国模式,虽是建构生活世界的力量,但也是解构生活世界或造成生活世界碎片化的力量。
  建构生活世界和使生活世界去碎片化的还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它的现实反映是欧盟的建立和扩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受康德的永久和平论、胡塞尔的现象学、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技术批判理论、阿伦特的极权主义批判理论等的影响。康德提出了永久和平和国家联盟,胡塞尔提供了主体间性,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批判了工具理性,阿伦特倡导政治参与,这些都有助于生活世界的去碎片化,构成哈贝马斯用交往理性和对话伦理重构生活世界和反对解构主义的重要依据,也促成作为欧盟前身的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然而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仍有德国中心主义以及敌人和战争的魅影,胡塞尔的主体间性仍以自我为中心,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技术批判理论显示出悲观的情绪,阿伦特的极权主义批判未逃脱你争我夺的宿命。基于上述理论形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仍然存在欧洲中心主义和私利主义的难以达成协调一致的问题,若以多数压倒少数的民主方式形成规则决议,那便意味着少数的被边缘化和被不在场,其利益诉求便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代表的去解构和去碎片化方案中,也包含解构生活世界和使生活世界碎片化的因素,从而呈现出建构与解构的张力以及使生活世界去碎片化的复杂性。事实上,依据交往行为理论建立起来的作为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欧盟,正在面临着美国干涉、经济低迷、金融危机、债务违约、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等多重压力,结盟和扩张面临内外部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巨大阻力,其建制和建构方式仍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思想史维度的人物与思想
第一章 老子“道”喻中的生命观
第二章 老子之“道”的哲学性和宗教性
第三章 老子之“道”与马克思的幽灵
第四章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辩证性
第五章 五四学人宗教观的开放性
第六章 亨廷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观

第二编 社会学维度的农村与农民
第一章 儒学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第二章 佛教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第三章 道教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第四章 基督教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第五章 农村宗教文化的存在与变迁
第六章 农民宗教文化心态的现代性调适

第三编 人类学维度的价值与目标
第一章 对话的和谐意蕴
第二章 共同发展:全球性的统一性
第三章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
第四章 生活世界的去碎片化
第五章 宗教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六章 启蒙的反思与重建

附录 启蒙时代的整体性
——基于早期启蒙说生存状态的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