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自1992年出版以来,深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曾数度荣获重要的学术奖项,堪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其一,突破原有日益板结而狭隘的史学模式,将“新陈代谢”的主旨,展现为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范式。
其二,书中所体现的新思维,及提出的诸多新观点深得学术界的认同,并将其不断应用发挥,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新思考的起点。其中不少观点对现今的近代史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总之,此着的影响力正如新版后记二所言:这是一部自成体系,同时又具有思想深度的经典学术着作。不仅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吸引着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们,甚至还成为高中文科生的重要历史参考书。更为关键的是,此书对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书中所阐发的诸多理念及观点成了今天人们认知中国近代史的常识。
展开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框架里别出心裁的书,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自己的见识。这本书我念书时就读过,后来教书也常常列为基本参考书,可谓历久弥新。书不厚重,易读也难读。易读在文字流畅,难读在思考深邃。然读书不必在乎懂与不懂,要在自己是否得到启发。这就是一本总能给人以启迪的好书。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我多次给我的学生讲陈旭麓先生的社会变迁与新陈代谢理论,并将这一思想作最大限度的简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伴随着许多次的后退;前进时多伴有过激,后退时亦相随反动,这种前进与后退都有其历史的必然,中国社会也正是在此前后进退中逐渐前行。这是中国社会诸多因素的交错作用,也是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深奥的学说,也是一种简单的哲理,其中有着陈先生的生命体悟。它不仅是对过去的110年(1840—1949)的精准刻画,也几乎是对此后中国命运的历史谶语。陈先生相信,将来的社会会更好一些。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
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这本著作可以定义为“超*政治(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史范式,建构以近代化或现代化为主题,以社会史为基盘和底座,融合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为内容的新型通史”。
此书语言生动,议论精彩,但是读来又非常有概括力、表现力、思辨力;而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和“变”的观念自觉,体现了史家思维中的辩证,引人深思。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