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为陈志武教授代表作,2009年一版销量即超过50万册,被誉为中国的《国富论》!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重新认识自由、民主、法治的财产和金融基础,真正清楚明白地阐释“金融是什么”。
★ 本书为“陈志武金融作品”系列首本,后续作品有《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等,是喜马拉雅人气通识课“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观点和思想的来源,议题更丰富,解读更为深入、透彻。
★ 新版后记,解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错误二分法,观点犀利;约40幅照片,见证金融发展的历程。
★ 荣获23项“年度好书”奖,包括: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金融书籍”、蓝狮子读书会“年度十大商业图书”、新京报“年度商业图书”、新民晚报“改变我们观念**书”,以及新浪网、中华读书报、深圳读书月、网易公民阅读、证券时报 “年度十大好书”等等。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
为什么说大国崛起靠的是制度而非掠夺?
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为什么说养儿防老“不道德”?
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必须的出路?
《金融的逻辑1》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廓清阴谋迷雾。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必须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
序言:金融是什么
2007年7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到2008年秋,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裂变成全球金融危机,而且转变成十足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严重冲击,给多国带来失业大增、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这个时候,我们自然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一】
我跟金融结上缘,完全是巧合。或者说,整个人生都是一系列巧合,随机事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就构成了你我的人生。
1986年1月,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拿到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由于那时我的英文较好,学校不让离校,于是,毕业即留校。只是到那时,我已对工程没有兴趣。权衡之下,就要求分到政治教研室工作,这样,至少能名正言顺地看些社会科学类著作。在那时候,全国没有几个政治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就这样,我创造了历史,成了第一位进入国防科大政治教研室的硕士毕业生。去那里之后,具体工作主要是给教研室老师分苹果、送花生、收钱,等等。
到3月份,我收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给我奖学金和生活费用,让我进入其博士班。由于该博士项目包括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以及运筹学,说去了之后我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学科作为研究方向。这么多选择,一下把我弄糊涂了,当时,除了经济学和运筹学之外,我确实不知道其他学科是什么。
那时,崔之元在国防科大读数学本科,我跟他在一起写文章、译书。问他:“什么是finance?”他说:“是金融。”“那,什么是金融?”他接着再给了一个解释,只不过,我确实没听懂,也就更不明白了,没记住他的解释。我想,反正我的兴趣是要用数理方法研究政治、经济与社会,所以,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也无妨。
就这样,1986年8月28日,我稀里糊涂地来到耶鲁大学。第一学期,要上的课程没有多少选择,不管你今后学哪科,都要上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微观经济学以及效用函数理论。第二个学期上的是非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微观经济学。这期间,我发现,原来要跟随的那位导师教授年纪已经较大,他所做的研究课题有些过时了。同学给我建议:“不要选择博弈论政治学或者数理经济学了,还是学金融经济学吧。”
但是,“什么是金融”呢?
【二】
到今天,按照我的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等等。
比如,“货币”就是如此。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把今天的价值储存起来,等明天、后天或者未来任何时候,再把储存其中的价值用来购买别的东西。但,货币同时也是跨地理位置的价值交换,今天你在张村把东西卖了,带上钱,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这钱去买想要的东西。因此,货币解决了价值跨时间储存、跨空间移置的问题,货币的出现对贸易、商业的发展是具有革命性的创新。
像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山西“票号”,则主要以异地价值交换为目的,让本来需要跨地区运物、运银子才能完成的贸易,只要送过去山西票号出具的“一张纸”即汇票就可以了!其好处是大大降低了异地货物贸易的交易成本,让物资生产公司、商品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特长商品上,把异地支付的挑战留给票号经营商,体现各自的专业分工。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后,跨地区贸易市场不快速发展也难!
相比之下,借贷交易是最纯粹的跨时间价值交换。你今天从银行或者从张三手里借到一万元,先用上,即所谓的“透支未来”,明年或者5年后,你再把本钱加利息还给银行或张三。对银行和张三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把今天的钱借出去,转移到明年或者5年后再花。
到了现代社会,金融交易已经超出了上面这几种简单的人际交换安排,要更为复杂。比如,股票所实现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时间的价值配置,今天你买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价值委托给了三一重工(和市场),今后再得到投资回报;三一重工则先用上你投资的钱,今后再给你回报。你跟三一重工之间就这样进行价值的跨时间互换。但这种跨时间的价值互换又跟未来的事件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三一重工未来赚钱了,它可能给你分红,但如果未来不赚钱,三一重工就不必给你分红,你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股票这种金融交易也是涉及既跨时间、又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这里所讲的“空间”指的是未来不同的赢利或亏损状态,未来不同的境况。
当然,对金融的这种一般性定义可能过于抽象,这些例子又好像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这些一般性定义和具体金融品种之上,人类社会已经推演、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各类金融市场,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证券之上的各类衍生金融市场,所有这些已有的以及现在还没有但未来要创新发展的金融交易品种,不外乎是为类似于上述简单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交易范围从起初的以血缘关系体系为主,扩大到村镇、地区、全省、全国,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球。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金融交易规模与范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迁?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价值交换所要解决的人类问题是什么?其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什么,或者说,金融市场靠什么才能发展?
【序言:金融是什么】
【第一部分】 资本化的逻辑
第1章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第2章 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第3章 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第4章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第5章 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第二部分】 金融的逻辑
第6章 治国的金融之道
第7章 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第8章 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第9章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第10章 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第11章 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的逻辑
第12章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第13章 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
第14章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第15章 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第四部分】 股市的逻辑
第16章 中国股市怎么了
第17章 从国有银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么
第18章 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互动
【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第19章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第20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第21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滞后
第22章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最后的话:发展证券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编辑说明
致 谢
新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