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英掌握了支配心理动机运转的法则,自然在职场游刃有余!
深藏内心的心理动机,可以解释人类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因为洞悉了动机,精英学会了更聪明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掌握支配心理动机运转的法则,就掌握了驱使别人或自己做事的关键所在,人际交涉、任务达标、重要决策、领导团队自然更顺畅和高效。
2. 日本“东洋经济在线”人气热评图书,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册。
日本“东洋经济在线”评出的日本畅销商务、经济书200强榜单中,本书名列前茅。日亚畅销书商业·经济分类榜单中,本书稳居前列。在日本各大实体书店实用类图书中榜上有名,并在店内有大幅广告牌呈现。
3. 作者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者和潜能训练大师,师从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并获颁杰出训练师称号。
作者出国师从世界知名激励大师东尼?罗宾斯(Tony Robbins),回国后将其所学用于工作中,并将心理学与东方哲学结合应用,逐渐发展出自己独有的理论方法,创办了Open Platform株式会社。他的训练课程吸引了大批听众,受到上市公司经营者、畅销作家等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与肯定。在日本的研讨会举办了上千次,电子杂志订阅人数高达46871人。
4. 本书为“精英控”系列全新作品,为职场人士提供实用好用的心理学知识。
本书精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众多一流研究机构的100个心理·行动实验,日本潜能训练大师池田贵将,将之与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结合进行解读。职场中诸多看似无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能了解支配心理动机运转的法则,就可以恍然大悟,只要把握住“动机”这个关键,就能顺利做好一切。
精英都是动机控!
掌握支配心理动机运转的法则,就掌握了驱使别人或自己做事的关键。精英之所以在职场游刃有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动机”这个强有力的武器。
日本潜能训练大师池田贵将精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众多一流研究机构的100个心理动机实验,将之与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结合进行解读,探究出人类行为的共通法则。掌握了人心的情感偏向和行为动机,做任何事都能精准到位,凡事都有想要的结果!
● 目标梯度效应,让人感觉目标越近,动机越强;
● 细分战略则要求,减少必要动作的数量使行动加快,增加必要动作的数量使行动变慢;
● 前景理论关注的是,得与失的不同视角,先说哪一个,能影响对方的选择;
● 纠结会导致丧失机会成本,当难以做出取舍时,就强制性减少选项;
● 敏锐捕捉六种需求,投其所好,表现自然更加得体,更能打动人;
● 不要受制于聚光灯效应,应当放弃过度的自我意识,给自己安排“冒险日”。
…………
掌握人类的行为动机,交涉、达标、决策、销售一出手就精准到位。
前景理论
得与失的不同视角
研究人员让受验者扮演一名大型汽车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假设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有可能损失3个工厂和6000名员工。让受验者在下列计划中选择一个。
情况1
计划A 3个工厂中有一个工厂以及2000名员工可以“获救”,得以保留。
计划B 拯救3个工厂以及全部6000名员工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但是,完全无法拯救的概率为三分之二。
结果,80%的人选择了计划A。
情况2
计划A 必定失去3个工厂中的两个以及4000名员工。
计划B 失去3个工厂以及全部6000名员工的概率为三分之二,
但是,拯救所有工厂和员工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结果,82%的人选择了计划B。
也就是说,得,还是失,我们先说哪一个,就能影响对方的选择。
该选哪一个呢?当我们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选择的倾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时候,根据我们关注点的不同,选择的倾向也会发生变化。
当人的关注点在“我能得到什么”的时候,做决定就容易避免有风险的选项。
而当人的关注点在“我将失去什么”的时候,因为是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多少冒一点风险也没关系。
前面实验中的情况,没有哪一个选项是绝对正确的。面对类似情况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也就是一个“出口”。
我们做一项工作,如果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花了很多资金、付出了很多精力、涉及很多人、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错误又纠正……这个时候,我们就容易执着于其中而不愿放弃。
当我们想到这项工作可能带来的利益时,即使工作和自己当初想象的不太一样,也不会轻易放手。
但是,在做与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的工作时,也会损失一些东西,比如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感、自己的自尊心等。考虑到这一点,也许您就应该想一想,是可能得到的利益重要,还是已经付出的辛苦重要,然后再决定是继续还是放弃。
“已经付出的努力”重要还是“工作成果带来的利益”重要,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许您就能发现自己做这项工作真正的、最终的目的。
做一项工作,应该从得与失两方面去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情报的偏差
听取双方的信息
研究人员将受验者分成三组,分别让他们对一场诉讼进行判断。
A组受验者 只听被告方律师的讲述。
B组受验者 只听原告方律师的讲述。
C组受验者 听取原被告双方律师的讲述。
结果
A组受验者大多数认为被告方是正确的。
B组受验者大多数认为原告方是正确的。
C组受验者与前两组相比,C组受验者中敢于充满自信地说哪一方是正确的人很少。
(参考:心理学家 阿莫斯·特沃斯基等人的实验)
也就是说掌握的情报越多,做判断时越不容易出现偏差。
职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都不一样。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哪些值得珍惜、哪些应该舍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在工作中也常会出现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
当一个团队中出现多种意见的时候,那么团队领导者到底该怎么办呢?
说实话,并没有一定之规。我只有一句话奉劝领导者:“不要在心中评判团队成员的意见。”
如果领导者在心中评判别人的意见,那么从那一瞬间起,领导者就失去了对别人的影响力。
即使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自己头脑中设想的图景不符,也没关系,也不要进行评判。只需问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怎么做更好?”然后倾听他们的诉说。
像这样不加判断的倾听,可以让团队成员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听得越多,领导者应该越无法判断哪种意见更正确,但这样正好。
领导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每种意见都不错、都挺正确,这样最好。此时,领导者没有必要下结论,只需静待大家的讨论,让团队成员得出最终结论。领导者带上耳朵倾听就够了。
团队领导者不要急于做决定,只听取成员的意见就行了。
第1 章 行动更有劲
01 | 目标梯度效应
02 | 糖果的效果
03 | 消费预期
04 | 自问的力量
05 | 心态
06 | 激发内在动机
07 | 细分战略
08 | 同步状态
09 | 课题的妥当性
10 | 证明型与学习型
专栏 心怀“6 种需求”,理解别人的行为
11 | 亲近效应
12 | 罚金与报酬
13 | 学习动机
14 | 心理的阻力
第2章 带人更轻松
15 | 转移焦点
16 | 启动效应
17 | 特异性信用
18 | 集体无知
19 | 棉花糖实验
20 | 角色的力量
21 | 道德行为
22 | 同类相斥
23 | 脱离道德准则
24 | 自信过度造成的偏差
专栏 站在对方的视角感受痛苦与快感
25 | 社会贡献
26 | 学习性无力感
27 | 无意识的适应
28 | 遗传与环境
29 | 人格保护
第3章 达标更快速
30 | 目标设定理论
31 | 非竞争性报酬
32 | 罗伯斯山洞实验
33 | 意外的运气
34 | 社会性偷懒
35 | 截止时间细分法
36 | 对行为进行思考
37 | 悲观性战略
38 | 妥当性逻辑
专栏 设定目标的时候再放松一点
39 | 计划的误差
40 | 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
41 | 点和领域
42 | 目标与持久力
第4 章 决策更精准
43 | 前景理论
44 | 情报的偏差
45 | 体验中的自己与记忆中的自己
46 | 情报处理的特性
47 | 错误共识效应
48 | 诱饵效应
49 | 计划与诱惑
50 | 被引导的服从
51 | 创造性的不可思议之处
52 | 机会成本
53 | 无意识的模式认知
54 | 头脑风暴
专栏 看准想要的结果,增加行动的次数
55 | 价格与价值
56 | 领袖气质
57 | 成长
58 | 印象与本质
第5 章 人际更顺畅
59 | 回报性原理
60 | 模仿效应
61 | 多路并进
62 | 开头效应
63 | 聚光灯效应
64 | 阶段性要求
65 | 好奇心的功效
66 | 换位思考
专栏 完全忽略自己,主动关注对方
67 | 透明性的错觉
68 | 一贯性原理
第6 章 工作更专注
69 | 迟到的影响
70 | 感情转换
71 | 自制力的消耗
72 | 控制感情
73 | 姿势的力量
74 | 分析过度也是一种“病”
75 | 交替练习
76 | 同调压力
77 | 控制欲
78 | 理想与行动
专栏 给“忙碌”这个词重新下一个定义
79 | 果酱法则
80 | 学习障碍
81 | 创造性练习
82 | 感情表现
83 | 联想网络
84 | 原型
第7 章 思考更周密
85 | 反证询问法
86 | 批判者的智慧
87 | 避免损失
88 | 魔力思考
89 | 简单化
90 | 内克尔立方体
91 | 压力的传导
92 | 记忆的替换
93 | 客观地看待问题
94 | 变化容易被忽视
95 | 伪阳性和伪阴性
专栏 将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96 | 请求与理由
97 | 先见性的智慧
98 | 权威人士的指示
99 | 观察与人性
100 | 转换视角
尾声
各界读者好评:
人心,是可以统计归纳的!行为心理学,是你强有力的职场武器!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人心法则,世界都会听你的!
工作是与人交涉的过程,要工作顺利有成果,你需要的不是管理学,而是心理学,驱使别人或自己做事的关键在“动机”,动机其实是一种“选择”,只要懂得减少我们“不做”的选项,让对方或自己没有选择不做的理由,就能让别人和自己照我们所想的去做!
如何才能让人接受我们的想法?如何才能让人采用我们的提案?如何才能人让掏钱买东西?我们的工作中不断碰到这些问题,有的人就是知道让对方点头的方式,这是因为他们对人有一流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就要借由行为心理学实验来了解多数人的心理倾向和动机。这些数据里有着人类行为的共通法则,掌握了人心的情感偏向和行为动机,做任何事都能精准到位,凡事都有想要的结果!
“动机”是驱使我们行动和生活的力量,我们人生中经历的所有事情,绝大多数是由我们的“动机”所决定,但它不像天上的云朵飘忽不定,没有固定路径,而会依循某一项法则驱使着我们,只要了解这些人心法则,一切看似无解的问题,都能像未卜先知般,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