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61384
  • 作      者:
    (美)斯蒂芬·彼得拉内克(Stephen Petranek)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永浩 姬十三 诚挚推荐

  首次从商业、科技等多维度,解答人们对火星特别关注的问题:

  1. 为什么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等商业大咖不惜重金进行太空探索,立志登陆火星?

  2. 为什么50年前人类就能登陆月球,现在人类太空旅行的发展速度却如此缓慢?是谁阻碍了登陆火星的发展进程?

  3. 登陆火星很大的困难在哪里?成本能否削减到普通企业能够接受的程度?

  4. 人类登陆火星的旅途中需要克服什么困难?人类身体、心理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中要面临怎样的考验?

  5. 人类登陆火星后如何将火星改造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水、氧气、太空辐射、食物、航空服、住宅怎么改造?到底是改造火星还是改造人类?

  6. 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展开
作者简介

  斯蒂芬·彼得拉内克,曾是全球知名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总编辑,《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杂志编辑,时代华纳公司旗下《老房子》(This Old House)杂志创刊编辑及总编辑, 《生活》(LIFE)杂志科学板块高级编辑,韦德历史集团(Weider History Group)旗下数十本历史杂志首席编辑。具有四十余年出版界从业经验,获得众多奖项,在科学、自然、经济等多个领域著述颇丰。目前担任《突破性技术警报》(Breakthrough Technology Alert)杂志编辑,致力于推动人类进步。他的TED演讲《世界末日倒计时》(10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观看次数超过百万。


展开
内容介绍

  破百万点击TED演讲“世界末日倒计时”(10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演讲者、世界知名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前总编斯蒂芬·彼得拉内克人气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一经出版即引发世界范围讨论热潮

  比硬科幻还真实、过瘾的阅读体验

  比商业预言更严谨、精湛的格局推演

  《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客》、《每日电讯报》强烈推荐

  罗永浩、姬十三诚挚推荐

  一部涉及科技、商业、军事、心理,让人脑洞大开的TED书系精品之作

  从1926年,“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发射首枚液体燃料驱动火箭,

  到1952年,“导弹之父”、领导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冯·布劳恩出版《火星计划》,

  到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完成人类首次登月,

  到2011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到2015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实现火箭陆地回收,

  80年期间,人类航天历史不断被改写。

  而作者大胆预言:2027年人类将登陆火星!

  对于火星,我们有太多问题:

  埃隆·马斯克本世纪末送8万人移民火星的计划是否为痴人说梦? 登陆火星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相关技术是否已经成熟?

  探险家在漫长的旅行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在火星生存如何解决氧气、食物、水等基本需求? 移民火星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

  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二家园,早已不仅是少数人的大胆设想:

  欧洲宇航局、美国宇航局、中国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紧锣密鼓,

  美国轨道科技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荷兰“火星一号”跃跃欲试。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深沉的历史游走到奇妙的未来,从早期激动人心的火箭技术发展,到各个国家的航空竞赛,再到各国宇航局与私人机构“淘金热”般的行星大开发,彼得拉内克在书中详细披露了登陆火星、改造火星的技术难点,算了一笔天文数字的经济账,并将最终证明:在火星上生活,不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而是我们的最终归宿。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希望美国人民能够在带来新工作的科学探索竞争中获胜……走进太阳系,不是为了拜访,而是为了居住。上个月,我们发射了一艘新的宇宙飞船,是我们正在振兴的航天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将把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我很早就认为,普通人上太空是我们这代人一定会经历的事情。美国航天局已经公布了详细的火星登陆计划,众多私人企业将助推这一进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注定会改变人类文明,甚至人类本身。

  ——果壳网、在行创始人  姬十三


  尽管写火星和星际旅行的读物并不鲜见,但这本书所展现的严肃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表达都是常见科普读物难以企及的。

  本书将相当的笔墨都着色在两位已经和将会继续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科学天才冯·布劳恩与被称为“来自未来的人”的埃隆·马斯克。通过他们对人类探索火星历程的卓越工作和超凡勇气的生动描述,天成一部人类探索火星的简明百科。

  2016年3月9日,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搜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地实现了海面上运载火箭的回收,走出了低成本探空的坚实一步,这对人类探索火星意义重大,亦可作为选读此书非常及时的注释。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主任  张保洲


  从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人类就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浩瀚的宇宙。1952年,“导弹之父”冯·布劳恩出版了小说《火星计划》,大胆提出登陆火星的设想。如今,这本《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人类从未停止过太空探索的步伐,更不缺少征服太空的勇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工程师  姜晓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高昂的成本

  如果没人能找到比较经济的方式从地球到达火星,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也将无法实现。尽管埃隆·马斯克看见了人类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的可能性,但如果不能解决成本问题,这一切都没有意义。高昂的成本是比火星上空气缺乏、辐射严重、水源不明确等环境阻碍还要关键的难题。

  2012年年底,马斯克在伦敦向英国皇家航空学院(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做了一次演讲,主题是火箭科学技术。在演讲中,他重点阐述了冯·布劳恩在1952年提出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的构想,火箭的可重复利用即使算不上人类实现火星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也将是极大改写太空旅行成本现状的关键。

  马斯克注意到,发射一枚“猎鹰9号”火箭的总成本是6 000万美元,其中只有0.3%是燃料成本,因此他说:“如果‘猎鹰9号’火箭可以重复使用上千次,那么单次的飞行成本就可以从6 000万美元降到6万美元。这显然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尽管“猎鹰9号”还无法承担哪怕只有一个宇航员的火星旅行任务,马斯克却借此说明了火箭的可重复利用将会对成本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被运用到能够帮助人类实现建立火星社会理想的巨型火箭时,效果还会成倍放大。

  如果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性不能实现,马斯克说:“那我们可能承受不起火星旅行的高昂成本,因为这是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0%还是0.5%投入其中的差别。”“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同意,即使他们自己不一定有登上火星的打算,花费国内生产总值的0.5%~0.75%的成本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火星社会是值得的。这就像是为人类的共同命运买了一份保险,而保费似乎也很公道。并且即使你没有亲自参与其中,这也会是一个可以观看的有趣冒险。就像人类登上月球时一样,尽管只有几个人真正实现了登月,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通过实况转播等手段都间接到达了那里。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当人们回顾过去,总结20世纪人类曾取得的重大进步,登陆月球毫无疑问将会排在名单的前列。我认为登陆火星同样也有着它的价值,尽管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往火星。”

  在演讲之后的提问环节里,马斯克有些时候的谈话视角更像是一个成功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不是多级火箭开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设想,如果他能够使火星的旅行成

  本降到人们可以承受的水平,并且有足够多的人愿意来一次火星之旅,那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许能够通过50万美元的单程票价赚些钱。最近马斯克还表示:“单程票价有希望被降低到50万美元以下,虽然可能也不会低得太多。”

  马斯克设想中的典型火星移民是那些年龄在40多岁的中产阶级,拥有大约价值50万美元的房子。他们也许是厌倦了自己的工作并决定卖掉地球上的一切,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换取一张门票,剩下的钱将用来投资一个小生意。

  在伦敦演讲的观众问答环节中,马斯克说:“在火星上建立基地无疑需要花费一大笔钱。至少,需要先打下基础。我们可以称这笔钱为火星基地的激活成本。这种成本同样出现在英国殖民地建立过程中。为了使一切运作起来,他们在一开始也花费了巨额成本。你可能不太会愿意成为詹姆斯敦(英国在美国的第一个定居点)开拓者的一员,因为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之后的经济繁荣到来之前,前几批开拓者们耗费了巨大的努力才将这一切的基础建立起来。在火星开发过程中,这笔投资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需要为此筹措资金。而一旦火星与地球之间实现规律的通航,就需要将人们去往火星的旅行成本降低到50万美元以下,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足够的人来购买船票—卖掉地球上的一切并移居火星。这是基于合理的商业规律来判断的。实际上也不需要有太多的人移居火星,全球人口已经达到了70亿,到21世纪末可能会增长至80亿。与此同时,全球的财富也会增长,所以我认为,哪怕一万人甚至是10万人中有一个人愿意移居火星就已经足够了。”

  根据马斯克在演讲结束时的估算—如果每10万人中有一个人选择成为火星探索的先驱,就意味着火星移民数量可能会达到8万人,相当于地球上一个小型城市的总人口。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太过乐观的估计,但在回答观众的另一个提问时,马斯克说道:“未来是十分难以预测的。就像你在人类飞行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问他们未来的市场前景,预测一定错得离谱,而且很大可能是远远低估了市场潜力。即便是最乐观的人,在一项研究的开始阶段所做的预测,在后来看起来都是非常保守的。”

  实际上,在马斯克的想象中,火星城市的居民将远远不止8万人。8万只是马斯克设想中的一次火星飞行的乘客数量。在一次采访中,马斯克对我说:“我们不会设计只能运送几个人的火箭系统。我们所建造的是‘火星移民者’传输系统,一旦实现,我们就将能够在火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维持和发展的火星移民社会。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第一代系统我们希望在2030年前完成。在2030~2050年间,我们将会有10次轨道同步机会,这意味着可能在20年后,火星上就会有四五万名地球移民。”

  ……


展开
目录

前 言   梦想

第一章  《火星计划》

第二章  伟大的私人太空开发竞赛

第三章  棘手的火箭

第四章  焦点问题

第五章  高昂的成本

第六章  如何在火星生存?

第七章  按照地球的样子改造火星

第八章  动机是淘金?

第九章  从大航海时代到星际旅行

致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