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发祥地长白山,几百年来被尊奉为“足不跻,目不览”的圣地,因此被一团深不可测的神秘烟云所笼罩,别说平民,就连清皇族对那里的地形、地名也知之甚少。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发源也在这里,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制造东、西“间岛”,企图吞并这块地方。革命志士宋教仁等为揭露日本阴谋,奔走呼吁。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受命,组织力量勘测辽、吉两省省界,兼长白山山巅江岗和三江(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让谁去执行这项无比艰巨的任务呢?徐氏早就看准了一位人才,就是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就来沈阳的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委任他为勘界副委员兼领班,率测绘生5人、队兵16人,入山踏勘。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面性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理勘查,勘测成功,从此奠定了长白山地名普查的科学基础。
4月下旬,刘建封一行离开奉天(沈阳),来到勘测大本营临江。一切准备就绪,于5月末初夏向长白山进发。他们“足踏靰鞡(即乌拉,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鞋),头笼碧纱(避蚊虫咬叮),腰系皮垫(御寒湿)”,“犯风冒雨,越漳攀岩”,“循长白山麓,凌绝顶,履巉岩”,初步完成对长白山全貌的勘察。7月7日,他们第二次翻长白山,登上山巅之天池,刘建封激动地说:“诸君若到天池上,须把银壶灌玉浆。”9月,他们回到临江大本营,先后四个月时间,刘建封完成了勘察长白山山形山貌的使命。
刘建封一行踏勘方圆,西起头道江花园,东止红旗河下游,宽约600里;北自松花江口,南迄团头山,长约360里。他们踏遍长白山的山山水水,对240多个名胜景迹地进行了详细的勘察考证。比如:他们“走过大荒三百里”,实地勘察了三江之源,终于寻到了松花江、鸭绿江之源头,乃“二水居然合而一,鸭绿汩汩向南流”。他们在一一踏查长白山诸峰的基础上,又用了10天的时间,开历史先河,刘建封给天池四周神秘的16座山峰均按其形状给予命名:白云,冠冕,白头,三奇,天豁,芝盘(左六峰较大),玉柱,梯云,卧虎,孤隼,紫霞,华盖,铁壁,龙门,观日,锦屏。
其中自云峰,刘氏描述道,其“为长白山主峰,如长剑倚天,一览众山皆小”。又如三奇峰“如朝如拱,天外三山,秀拔天成”。如不亲临其境,又无诗人、画家气质,哪得如此妥帖形象赋名?这16座山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科技方法尚未使及,又那么闭塞苦寒的边境荒地,可以想见刘建封一行历尽艰险困苦的情状。刘氏曾有一次遇险,“白云有幸留知己,坠马河边死又生”,他寻循暖江源,到木石河,不幸在崖下坠马,致腹背受伤,痛得昏死过去。勘查队在河边扎营,让刘建封养伤。到了第四天,伤尚未痊愈,刘氏又带领大家出发了。他们从危道旧石坡再次攀登天池。旧石坡又名滚石坡,“石无大小,盆若、盎若、轮若者,踏之立转,怒如走丸,踏不慎,人目立蹶。”刘氏身系腰带,在随从卫兵扶持下,匍匐蛇行而上,终于“直上人间第一峰”,“寻到天池信有源”。、多么奇艳瑰丽的长白山呀!在“丰首而锐末”,“池水五色,阴晴风雨多变”的天池畔,他看到了16奇峰环池而立,高插天际,“襟三江,领三岗,奇峰十六,名胜二百,崔巍磅礴,蜿蜒于亚细亚东海隅”,而布库里山,“云光雪影,瑞气勃勃”。湖,清王朝发祥地布勒瑚里(元池),“龙盘虎踞气佳哉”;云,“看罢归来回首顾,白山依旧白云封”;雾,“欲到天池先患雾,入时不易出时难”;雨,“十日登山九日雨,踏残轨鞡两三双”;风,“有时借得春风力,直上青云不用梯”。冷暖,“雪崖上下五华里,暑度居然廿二差”。花草走兽,“龙吟虎啸紫貂啼”,“奇花异草不知名”。人烟呢,“一人两屋即成村”,“百里还称是比邻”。面对日本制造东、西“间岛”阴谋的现实,刘氏“几渡鸭江几流涕,三韩是我一车前”。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就是这座巍峨的长白山,一直萦绕刘大同心间,乃至以后他因反袁而亡命日本,夏日登临富士山,“倚天傍海,四望茫茫无津涯”时,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心中的长白山,因而感喟:“富士之高,不及长白:富土之大尤远逊长白山也!”
除了给天池四周16个山峰取名外,刘氏踏勘长白江岗、三江之源的科学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他撰述的两部著作中:《长白江岗志略》,《长白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前者凡10万字,是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整、史料价值很高的长白山地志。后者为刘氏与奉吉勘界委员李廷玉合著的勘查报告,对开发长自山、三江源头及维护中华祖国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