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385323
  • 作      者:
    蔡向红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天与人相处的法则。只有顺应时节,规律生活,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
  《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阐述了起居作息、饮食养生、强身进补、防病治病与护肤养颜等内容,为您提供了日常自疗的养生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自然界中,每种事物都有与之相应的事物。比如,春天来了花会开,夏天到了天气转炎热,而到了秋天就是收成的季节,冬天却是寒气袭人、白雪皑皑。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受人为的控制。
  同样的,中医里讲天人相应,人的一切都是与大自然相感应的。就人的五脏来说,中医里就有“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的说法,也就是说,五脏在不同的季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春属木,与肝相应,正是“肝者……为阳中之少阳,于春气”。也就是说,人体肝脏与春季相应,肝的功能在春季最为旺盛,到了春天,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逐渐加强,肝所藏之血流向四肢。所以,春季要养肝。
  要说养肝,最简单的莫过于保证充足的睡眠了。中医讲“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脏有藏血调血的作用,白天,身体各部分需要大量用血,肝脏就把血液派遣出去,并且每时每刻都在根据各部分需求量的多少来调遣。到了晚上人睡觉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需血量减少,肝就把血收回来,这样肝脏就得到了休息,也得到了滋养。相反,如果睡眠不够,肝脏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就会伤肝。所以,即使中医养生提倡春天要“夜卧早起”,也不是把“夜”大幅度延长,最晚不能超过晚上11点,
  早起也尽量不要早于早上6点。睡醒了起来,使劲儿伸个懒腰,也是很养肝的。清代马齐所著的《陆地仙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托踏应无病,三眠魂自安。”“托踏应无病”,意思就是,两手上托如举千斤之重,尽力上托,两脚踏地如竖石柱之直,这个动作其实就相当于伸懒腰,对肝脏很有好处。这一点其实用心感受生活的人可能早就有所感悟,清晨醒来,伸一伸懒腰,会有说不出的惬意与神清气爽。那么,伸懒腰养肝之说又从何而来呢?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松软懈怠,气血流得很慢,也正是肝脏休息的时候,也就是“静养肝”。人醒了,伸一伸懒腰,牵动全身,能迅速调整身体懒散的状态,加快血液循环,这样,就对肝脏的功能进行了锻炼,相当于“动养肝”。就好像,一匹好马不能天天让它躺在马圈里养肥,还需要赶到草原上去驰骋。
  当然了,除了这种很自然的养肝方式,养肝的重头戏在吃上。用吃来养肝,首推鸡肝粥。做法很简单,取鸡肝l具,大米100克,姜、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先把大米淘好,加水煮粥,等到粥快要熟的时候,将完全清洗的鸡肝切片放入粥中,再加入适量的调料煮到熟就可以了。
  中医素有“以脏补脏”的说法。中医认为,“非气浓之品,不足以复其形;非味厚之物,不足以填其精”,动物为血肉有情之品,气味淳厚,跟人体有相通互补之妙,它们所独具的补益作用绝非一般草药所能比拟。当人体内脏、组织器官发生疾病时,可用相应的动物脏器来治疗。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的好东西。当然了,买到好的鸡肝也是很重要的,不好的鸡肝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补身体,反而带来疾病。在买的时候,首先要闻气味,新鲜的是扑鼻的肉香,变质的会有腥臭等异味。其次看外形,新鲜的是自然充满弹性,放得太久的边角干燥。还有一点就是看颜色,健康的熟鸡肝有淡红色、土黄色、灰色,黑色的不新鲜,鲜红色的则说明加了色素。为了让自己吃得健康,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当然了,所谓的“以脏补脏”肯定不单单指鸡肝,猪肝也是可以的。只是,肝脏是排毒器官,在处理的方法上,猪肝比鸡肝更严格。如果想彻底清洗干净,最好是用淡盐水浸泡。熬点黄豆猪肝汤就很不错。取猪肝、黄豆各50克,一起炖汤吃,每天一次。
  有人可能马上就要反驳了:这猪肝是高胆固醇的东西,怎么能天天吃,这不是要人命嘛!用现代科学研究的话来讲,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甾醇,其结构和地位都相当于胆固醇,但是它进人人体却能够促进胆固醇的异化,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内的生物合成,并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而且,大豆中特有的大豆磷脂有乳化、分解油脂,以及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大豆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胆固醇代谢。也就是说,大豆是胆固醇的天然克星。所以,吃大豆猪肝汤就不用考虑高胆固醇的问题。
  再说了,中医有“同气相求”的说法。大豆是植物的种子,是生命浓缩的结晶,生机是很大的。种子属木,肝也属木,春天吃种子,便可以将种子中的能量转化成药力,从而起到培补肝脏的效果。而且,猪肝本身就是养肝的好东西。所以,大豆猪肝汤是再好不过的养肝食品了。
  只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养肝并非难事。当然,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要多几分动手的精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发陈之际春三月,养生在“春生”
第一节 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春与肝相应,养肝要及时
立春助阳升发,生机勃勃咬春宴
春来生发不尽好,只恐发得痔疮来
春寒料峭冰入骨,早春捂一捂
第二节 雨水,生木者必水也
二月春风似剪刀,刺人人体引头痛
脾最恶湿,严防雨水湿伤脾
肝木太过易克土,养脾还需调肝
春来高血压易复发,自我调理保健康
第三节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气温回暖百虫生,谨防腮腺炎来袭
惊蛰吃梨,滋阴润肺好处多
荨麻疹多发季节,补气固表来防治
肝气郁结问题多,惊蛰还应疏肝解郁
第四节 春分,仲春之月阴阳合
春意勃发,性欲过旺当节制
春光明媚添困乏,想个办法赶春困
寒食节到美食多,不光美味还养生
肝火过旺毛病多,春天当清肝泻火
第五节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显
春暖还有倒春寒,避免寒气伤身
人面桃花相映红,采些桃花来养人
清明户外运动多,节令活动强身体
告别桃花癣,摆脱春季颜面苦恼
第六节 谷雨,雨生百谷春将去
暮春多风热感冒,治疗感冒要分型
伤春奈若何,赶走郁闷心情
谷雨有香椿,美味又治病
狐臭味难闻,自治来香身

第二章 蕃秀之际夏三月,养生在“夏长”
第一节 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夏气通心,人夏养心正当时
入夏茶“当道”,喝茶也养生
立夏多美食,吃好身体好
立夏野菜香,调口味还防病
第二节 小满,物致此小得盈满
夏季虚火旺,清火要得当
夏天水果香,食用还要分寒热
夏来脚臭多尴尬,双管齐下把臭除
湿热带下应早治,易黄汤最
第三节 芒种,麦芒得收身得养
芒种时节艾草香,艾草养生好健康
黄梅时节家家雨,饮食起居有讲究
夏季手足癣来袭,治癣要得法
空调吹着爽,还要谨防空调病
第四节 夏至,阳极阴长当长阳
夏季阳长,养阳还要“热着过”
苦夏来临,应对有招夏不苦
夏至饮食面为首,狗肉荔枝更是好
痱子恼人,中医外治除痱毒
第五节 小暑,三伏开始暑气盛
暑热炽烈,别让阳暑上了身
情绪中暑危害多,养心好情绪
长夏多“湿困”,除湿是关键
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进补正当时
第六节 大暑,暑热至极避暑气
荷之一身皆是宝,防病治病功效好
冬病夏治,外治方法多
“千金难买六月泻”,别拿腹泻不当事
汗为心液,夏季多汗要防治

第三章 容平之际秋三月,养生在“秋收”
第一节 立秋,物于此而揪敛也
顺应天地之气,立秋起居当收养
“秋老虎”来袭,莫要粗心被暑伤
人秋进补,宜用淡补之品
立秋啃秋,啃对就是啃健康
第二节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
肺内应于秋,秋来需养肺
秋燥伤人,滋阴润燥不可少
秋风起,鸭子肥,食鸭最补人
秋乏来袭,赶走困乏好精神
第三节 白露,阴气渐重养好身
秋凉时节,远离“五更泻”
薄衣御寒,秋冻也要冻得科学
白露美食有酒酿,酒酿养生胜酒香
中秋佳节月饼香,月饼也要吃得健康
第四节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燥咳来袭,客气请“客”走
秋来排便不畅,虚秘当养脾肺
秋高气爽,易发鼻炎当巧治
八月桂花香,吃点桂花保健康
第五节 寒露,露气寒冷终将结
寒从足生火从头起,寒头暖足胜吃药
悲秋伤身,摆脱忧郁小情绪
金秋螃蟹肥,会吃才健康
九九又重阳,节日习俗保安康
第六节 霜降,霜结之时正当补
哮喘“拉风箱”,御寒得健康
霜降进补很重要,健脾补胃是关键
秋柿甘寒能滋阴,适量食用可健身
“五十肩”折磨人,给肩膀降降压

第四章 闭藏之际冬三月,养生在“冬藏”
第一节 立冬,寒冬来临当补冬
冬主收藏,起居饮食勿扰阳
冬来养生,最关键在养肾
立冬补冬,殊途同归话南北进补
老寒腿袭来,通络散寒腿脚健
第二节 小雪,寒气来袭应防寒
寒来手脚冰凉,扶阳保暖最紧要
冬季多抑郁,治疗心病迎明媚
老人过冬,首防心脑血管疾病
风湿病卷土重来,当祛除风湿寒邪
第三节 大雪,隐寒旺盛当进补
风寒感冒盛行,认清类型后治疗
冬天手足皲裂,中医治疗有妙方
睡不醒的冬三月,解乏有妙招
暖气烘出暖气病,温暖也要合理取
第四节 冬至,“亚岁”到来保阳气
冬至一阳生,阳气初生补阳气
尿频多肾虚,补肾是关键
外寒内热火气长,清热降火要得当
冬至亚岁宴,“吃好”才健康
第五节 三九,补身防寒最健康
小寒到来,糯米防寒补脾胃
冻疮惹人恼,中药外用来治疗
腊八之日,有“腊八健康”
三九天冻,以动暖身来防寒
第六节 大寒,将“冬藏”进行到底
冬季将过,大寒进补有讲究
滋阴润燥,赶走鼻出血
慢性支气管炎,标本兼治才得效
美味多容易食积,内外结合除积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