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人越来越关注外交。礼宾工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宾轶事》全面、生动、真实地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了建国60多年来的礼宾工作。我认为此书是迄今同类书籍中好的一本,很值得阅读和收藏。
外交礼仪无小事。礼宾是外交的寒暑表、先行军,也是展示国家的窗口。书中的趣闻轶事大都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取材于外交历程的点滴瞬间,寓大背景于小事情。这其中,吸引人的是周恩来总理在礼待国宾时,具有开创性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1965年7月,我毕业于外交学院,从校门走进外交部大门。我第一次迈进外交部大门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我是一个出身贫苦家庭的孩子,能走进新中国外交部大门,感到十分庆幸,心情万分激动。进礼宾司之后,耳濡目染外交部的轶事甚多。
清朝外务部旧址
那时的外交部位于东单外交部街31号(现在是33号),原为清朝外务部旧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外事组的部分人员和北平军管会外事处的工作人员在东城的御河桥原日本使馆旧址办公。后来才搬到此。
外交部院内有东、西两楼。楼房已旧,但古色古香。东楼是一座希腊式的建筑。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订立辛丑条约后,德国皇太子要求访华,慈禧太后破例拨款修建的。后来德国皇太子因故未来,这座建筑就成为清朝外务部和袁世凯政府外交部部址。孙中山先生北上实践“南北议合”也曾在这里住过。东楼和西楼,皆为两层,两楼之间有个带顶的走廊。我记得,除东、西两楼外,1952年在东楼的东侧盖了职工食堂。1953年在部的东面盖了工字式的宿舍楼。位于东楼的东北面还有一座小楼,是文印处,几乎所有的外交文件在此印刷。中央领导人为国宾举行国宴时用的祝酒辞、讲话稿在此印就,还有专门为周总理举行国宴时用的大字体讲话稿。
外交部有两座大门,东大门是西洋拱顶式门楼,西大门是朱漆铜钉中国传统式大门。那时外交部工作人员上下班有专门进出。重要外交活动和部领导接见重要外宾及驻华使节时才走正门。朝南的正门为双层,上面的为阳台装饰,下面的楼门古典而庄重,红木作框,内镶厚玻璃,雕刻着两条巨龙。
目录
序
前言
一 国事礼仪
二 国事访问
三 国之礼俗
四、国之风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