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 本田曲线救国路 丰田喜一郎在战败与复兴的漩涡中痛苦抉择的时候,有一个人决定不再消极等待了。他在战后一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坐落在滨松市区,是他自己家的私有土地,有2000平方米之大。这个人不在乎浮华的外表,他知道,创业就是要从最简单的第一步迈出。于是,他在这片土地上搭建起简易的厂房,把自己家能劳动的亲戚统统招募过来,又在社会上招聘了十多位工人,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他叫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和丰田喜一郎的生活环境大相径庭。本田宗一郎生于1906年,静冈县人,父亲是铁匠,母亲跟本田宗一郎一样,都没受过啥教育。本田宗一郎本来有八个兄弟姐妹,后来死了四个,可见家境如何贫困。 本田宗一郎少年辍学,在自行车店做了多年学徒,后来回到家乡,开办修车厂。在他心底一直激荡着造汽车的梦想。 一边经营修车厂,本田宗一郎一边废寝忘食地研究汽车,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家庭,甚至忘记了自己的修理厂。每天天不亮他就钻进实验室进行研究,一直到深夜他才睡眼蒙眬地出来。 起初,本田宗一郎致力于改造汽车。他发现,当时的汽车采用木制车轮辐条,很容易折断。于是,他开始尝试着用铁制辐条来代替。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铁制辐条终于诞生了。这种材质不仅仅耐磨、耐用,不易着火,还能增加汽车行驶的速度。 德鲁克对创新有着精准的描述,他曾经说,人们一直低估日本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者,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本田宗一郎就是这种创新的代表。他没有发明汽车、火车、摩托车,但他能通过对技术的自我革新让已经有的产品更加美好。 本田宗一郎的发明获得了专利,并且在汽车博览会上广受好评,订单堆积如山。本田宗一郎自己也一下变成了有钱人,据说,他当时月收入达到了1000日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梦想实现之后,本田宗一郎有点飘飘然,他觉着自己该好好享受一下了。于是,几乎每天晚上,本田宗一郎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各种酒馆和风月场所,成为当地妓院里最熟悉的面孔。 如果你以为本田宗一郎热衷于身体游戏,不再奋发向上了,那你就错了。他虽然放荡不羁,但对工作和理想依旧一丝不苟。除了去妓院,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研究汽车,而且他开始研究赛车。后来,本田一手打造的赛车还在大赛中获得了大奖,享誉全国。 在“二战”爆发之前,本田的摩托车、汽车已经被全国认可,还成为各大赛车手的指定用车了。 但是到了“二战”爆发之后,这家新兴的公司也难逃战时统制的厄运。1937年,本田宗一郎成立了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从事汽车活塞环的制造。但他的产品还没有问世,就接到了政府的通知,要求这家公司停止民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改为战争用卡车制造活塞环。 当时,日本军队最大的卡车提供商就是丰田汽车了,于是,丰田的石田退三和本田宗一郎成为了商业伙伴。 石田退三在晚年曾经写道:“我的一生认识两个发明狂人,一个是丰田佐吉;一个就是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根本不管生产,所有的工厂运营都让下属去打理,而他自己则潜心研究各种奇怪的发明创造。当然,发明是需要花钱的,而石田退三则慷慨解囊,帮助这位偏执狂实现他可能毫无意义的发明创造。 在那个年代,丰田和本田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 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本田宗一郎和丰田喜一郎的心情一样灰暗。为了改变境遇,拯救本田公司,他暂时放下造车梦。 本田宗一郎发现,当时日本最缺乏的东西是食盐,而日本周围都是海水,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缺的就是产盐的工具。于是,本田宗一郎发明了一种电器制盐设备,通过这个设备,海水里的盐能变得又白又细,让人馋涎欲滴。 凭借这个牛发明,本田宗一郎又赚了一笔。1946年,日本经济复苏的苗头已经显露,他开办了赫赫有名的本田技术研究所,为了生存,本田技研所当时还没有立刻开始造汽车,而是什么赚钱就造什么。比如发电机、织布机、冰棍制造机,等等。但本田宗一郎自己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上面,他还想着造自己的汽车。 但对当时的日本来说,造汽车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第一,小汽车没有销量,因为没人买得起;第二,本田自己没钱,根本买不起设备。 本田宗一郎决定曲线救国。他从破败的军工厂弄回了几个引擎,然后装在自行车上,他对妻子说:“汽车造不出来,咱就弄一个没有壳子的汽车。” 第二天,他媳妇骑着带引擎的自行车招摇过市,邻居们都很惊讶,这玩意儿既不像汽车,又不是摩托车,但跑起来还挺快。 本田夫人告诉邻居们,这车不仅跑得快,而且价格公道,工薪阶层都能消费得起。 几天后,很多人登门要买这种奇怪的自行车。事实上,今天这种车已经非常普遍,伟大的中国人还给他起了各种名字,比如狗骑兔子。当时,这款带引擎的自行车的销量突破1000台,本田技研所获利颇丰。 有钱之后,本田宗一郎开始扩大工厂规模,购进设备,除了组装自行车之外,他也开始自主研究制造引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