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浙江新华
京东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We Chat《红楼梦》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547425954
作 者:
张青著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全2册妙语连珠+飞花令里读诗词满腹经纶古诗词鉴赏辞典中国诗词大会正版国学经典诗词书籍类书籍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5
全2册满腹经纶+妙语连珠金句集锦胜者的说话之道诗词佳句唐诗宋词古诗词满腹经纶当白话遇见古诗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5
大家小书精选本史诗《红楼梦》
文津出版社
2025
作词法
东方出版中心
2025
新民说钱锺书与现代西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
胡小石文集第一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双11大促
商务印书馆
2025
屈原与楚辞楚辞研究名家赵逵夫的楚辞研究总结之作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
兰波与现代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
两宋词人舞事(精)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202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青,女,1977年生于江苏邳州,文学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副教授。“余一段墨”微信公众号作者,以“余墨”为网名发表微信公众号文章30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一部好玩、接地气、“零起点”也读得懂的《红楼梦》解读
洋溢着金风玉露一相逢式的智慧、灵感与想象
Ichat,youchat,wechat《红楼梦》
展开
精彩书评
宋遂良
这是一本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集艺术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批评于一炉的准学术著作(说它准学术是因为她采用了一些传播学的手段力求使它大众化)。她说《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一首诗,一本哲学沉思录,一幅人情世态白描画”(在这些方面她都有火花迸溅式的论述),她强调《红楼梦》中的对比和反差形成的艺术节奏感。
我在读这一篇篇的文字时,有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欣悦感,因此我肯定作者在忙碌中写作这些篇什时一定是心情快乐的,随心见性的,因而洋溢着金风玉露一相逢式的智慧、灵感、想象。例如她想象宝玉站在潇湘馆窗前的感受,对史湘云酷似东坡、元气满满的钦佩,说妙玉讽刺黛玉、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对袭人腹黑的入情入理、入木三分的手术刀式的解剖,对薛宝钗母女在黛玉面前演双簧的生动阐述,对尤二姐“停留与漂泊都不管”的惋叹和伤感,对赵姨娘可怜亦可恨的悲悯,对义薄云天的刘姥姥的赞赏……都有一种妙趣难与人说却说了出来的惊喜。
余墨在这本书里分析了《红楼梦》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在深入人物内心的同时,她自己越过时空,深深地介入了,融入了,以致情不自禁地要托人给晴雯带话,让她“防人之心不可无”;以致要指导探春如何网购、香菱应该觉醒自己的美,还说出“比喜欢宝玉更喜欢薛蟠”这样极端的话。
她陷得很深呀,这说明她的写作纯粹是一种内心驱使的超功利的审美活动。我在得知她要写这本书时,曾提出让她读一读前辈和时下活跃的红学家著述的建议被她断然拒绝,她说她有意不看别人论《红楼梦》的著述,为的是保护自己独立感受,无论对错深浅,都是无依无傍的性灵烛照。我觉得她做到了这一点。
她凭什么这么自信?其中一点就是她对《红楼梦》像对自己的指纹一样的熟悉,她告诉我们,为什么贾母不喜欢宝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贾政却喜欢赵姨娘,她描绘古代贵族的衣食住行,解析胭脂、沤子、梅花雪、冷香丸的制作成分,考证大观园里谁裹脚,谁是真学霸,不时地拿《金粉世家》《世说新语》《射雕英雄传》《围城》乃至《甄嬛传》《欢乐颂》等现代影视文学作品和《红楼梦》比附,用儒释道来诠解。她好像就生活在大观园中的一个现代人。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可读性很强的书,还得益于它的叙述。它的文字干净、明快,典雅、风趣,像一位好友在和你交流,告诉你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人近况。
展开
精彩书摘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
这是一本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集艺术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批评于一炉的准学术著作(说它准学术是因为她采用了一些传播学的手段力求使它大众化)。她说《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一首诗,一本哲学沉思录,一幅人情世态白描画”(在这些方面她都有火花迸溅式的论述),她强调《红楼梦》中的对比和反差形成的艺术节奏感。
我在读这一篇篇的文字时,有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欣悦感,因此我肯定作者在忙碌中写作这些篇什时一定是心情快乐的,随心见性的,因而洋溢着金风玉露一相逢式的智慧、灵感、想象。例如她想象宝玉站在潇湘馆窗前的感受,对史湘云酷似东坡、元气满满的钦佩,说妙玉讽刺黛玉、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对袭人腹黑的入情入理、入木三分的手术刀式的解剖,对薛宝钗母女在黛玉面前演双簧的生动阐述,对尤二姐“停留与漂泊都不管”的惋叹和伤感,对赵姨娘可怜亦可恨的悲悯,对义薄云天的刘姥姥的赞赏……都有一种妙趣难与人说却说了出来的惊喜。
余墨在这本书里分析了《红楼梦》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在深入人物内心的同时,她自己越过时空,深深地介入了,融入了,以致情不自禁地要托人给晴雯带话,让她“防人之心不可无”;以致要指导探春如何网购、香菱应该觉醒自己的美,还说出“比喜欢宝玉更喜欢薛蟠”这样极端的话。
她陷得很深呀,这说明她的写作纯粹是一种内心驱使的超功利的审美活动。我在得知她要写这本书时,曾提出让她读一读前辈和时下活跃的红学家著述的建议被她断然拒绝,她说她有意不看别人论《红楼梦》的著述,为的是保护自己独立感受,无论对错深浅,都是无依无傍的性灵烛照。我觉得她做到了这一点。
她凭什么这么自信?其中一点就是她对《红楼梦》像对自己的指纹一样的熟悉,她告诉我们,为什么贾母不喜欢宝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贾政却喜欢赵姨娘,她描绘古代贵族的衣食住行,解析胭脂、沤子、梅花雪、冷香丸的制作成分,考证大观园里谁裹脚,谁是真学霸,不时地拿《金粉世家》《世说新语》《射雕英雄传》《围城》乃至《甄嬛传》《欢乐颂》等现代影视文学作品和《红楼梦》比附,用儒释道来诠解。她好像就生活在大观园中的一个现代人。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可读性很强的书,还得益于它的叙述。它的文字干净、明快,典雅、风趣,像一位好友在和你交流,告诉你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人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