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起源的故事
0.00     定价 ¥ 99.9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3092497
  • 作      者:
    [美]大卫·赖克
  • 译      者:
    叶凯雄,胡正飞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大卫·赖克


● 古人类DNA领域的研究者。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 2015年,因为率先通过大规模测序和分析远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来揭示人类历史,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荣获百万美元的“丹•大卫奖”、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纽科姆·克利夫兰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奖”等多项殊荣。


译者简介


叶凯雄


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博士,目前在康奈尔大学计算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营养基因组学和人类进化生物学。其博士后导师阿隆·凯南曾在本书作者大卫·赖克实验室攻读博士后。曾为《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做校正。


胡正飞


资深译者。译作有《动物武器》《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万年前的欧洲人就是金发碧眼吗?


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造就了怎样的结果?


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还是世界各地分别演化出来的?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真的被我们的祖先完全消灭了吗?


你知道有很多“幽灵人群”活在我们的DNA里吗?


传统的考古学、语言学构建的人类演化史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幸好,这已经成为过去时。古人类DNA测序正在掀起一场革命,重新谱写一曲50万年的人类迁徙演化之歌。


大卫·赖克从古人类遗骨中提取DNA,从基因层面还原了人类祖先的面貌。原来,我们的先祖在地球上已经上演了几百万年的“权力的游戏”:在任何一片大陆上,人群都经历了多次毁灭与更迭;所有当代人的祖先都拥有一段复杂难辨的混血史,没有人是“纯种”;千百万年来的种族、性别、阶层不平等在我们每个人的DNA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面对DNA序列分析这种*先进可靠的技术,我们以前所以为的所有关于人类演变的知识,凡是跟这本书所代表的当前科学理解不一样的,都只能改写。因此,这场革命给了两个问题迄今*为清晰的答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古DNA 革命对历史事件的解析、还原程度令人惊叹不已。我快博士毕业那会儿的一次晚餐,至今仍然让我念念不忘。当时跟我一起进餐的有我的博士生导师大卫·戈尔茨坦(David Goldstein)和他的妻子卡维塔·纳亚尔(KavitaNayar),他们两位都是卡瓦利- 斯福扎的学生。那是1999 年,也就是全基因组古DNA 技术发明的10 年之前。我们在一起畅想,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我们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将历史事件准确地重建出来。现在想想,当时如同做白日梦一般。一个手榴弹在房间里爆炸了,我们能把每一个残存的碎片都拼凑起来,把墙上的每一个弹片都考虑在内,从而得到爆炸前每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吗?一门语言早已绝迹了,我们能开启一个洞穴,利用尘封在内的、至今仍激荡着的数千年前话语的回声,把它复原出来吗?今天,古DNA 技术使这一切细致入微的重建工作都成为可能。

如今,人类基因组变异分析在研究远古时期人口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考古学工具——对文物的研究。这几乎对所有人都是件惊喜的事情。卡尔·齐默(Carl Zimmer)是《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经常撰写这个新领域的文章。他告诉我,当初被报纸分配来报道古DNA 研究成果的时候,他还抱着一种过来给科学报道团队帮帮忙的心理,反正他的主攻方向是演化和人体生理学,穿插着跟进一下就可以了。他本来的设想是每隔6 个月左右写篇文章,一两年之后相关的工作成果也就偃旗息鼓了。没想到,现在齐默发现,每隔几周就会有一篇重磅论文发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们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在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基因组革命。这场革命源自全基因组数据,由一系列连珠炮似的发现所组成。全基因组意味着对所有的遗传信息进行一次性的分析,而不是仅对其中像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这样的小片段进行分析。从古人类遗骸中提取全基因组DNA 的新技术则使这一次基因组革命如虎添翼、威力大增。在本书中,我没有试图去追踪以前人们通过遗传学手段来研究历史的过程,几十年来,人们从对骨骼差异的分析起步,已经发展到对人类基因组中极少数片段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尽管所有这些努力都对人群间的关系和迁徙给出了新见解,但在2009 年以后涌现出来的海量数据面前,这些见解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2009 年前后,对基因组中个别位置的研究或许凑巧会引出某些重要的发现,或者为某种假说提供一些支撑性的证据。但总的来说,在2009 年之前,这些遗传学的证据都属于无心插柳的产物,在主流考古学中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然而,到了2009 年以后,全基因组数据开始大展身手,破天荒地对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甚至语言学中某些习以为常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而且还开始解决这些不同领域之间的矛盾之处。

古DNA 革命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看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位正投身于这场革命的遗传学家开始撰写书籍,阐述其影响、解释其机制,并描绘出新的科学方法是怎样帮助科学家们去伪存真的。古DNA 革命的方方面面需要从晦涩难懂、充满术语的科学论文中提炼出来,更不用说这些论文有时还带着几百页密密麻麻的描述实验方法的附件了!因此,本书的目标是以古DNA 这个非凡的视角,向读者提供一个人类历史的清晰画卷——一本专家和外行都能雅俗共赏的、讲述古DNA 的故事的书籍。我无意于写一本集大成的综述,因为在这个领域里,变化一日千里,当本书到达读者的手中时,它所描述的一些先进的东西或许已经落伍,甚至被推翻了。在我写作此书的3 年中,又有许多新的发现爆发出来,所以我在这里所描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开始写作后才显现的成果。因此,我希望读者能够将本书中的话题看作是全基因组研究所能发挥的爆发性威力的例子,而不是看作对科学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在本书中,我将引领读者一起来进行一场发现之旅。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场讨论会,每个读者在一开始时或许都有自己的一个观点,而结束一个章节时,读者会发现结论大相径庭。其实这就是本书的目的。我会以讲述自己的相关工作为主,因为在这上面,我有极大的发言权。不过,我也会讲述一些我没有参与的、对整个故事都至关重要的工作。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成比例地突出了我的实验室的成果,对此我表示道歉,特别是对那些做出了同样重要贡献、而我没有提及名字的人士。我的首要任务不是书写一篇科学综述,而是通过讲述基因组革命的奇妙和精彩,让读者沉浸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里。

我还强调了一些正在浮出水面的主题,尤其是人们发现,在人类历史上,高度分化人群之间的混血曾经反复出现、屡见不鲜。今天,许多人仍认为,人类可以按照生物学特征归类到各种“原始”(primeval)群体中去,这与“种族”(race)的概念相对应,种族的起源就是数万年前分居的人群。但是,过去几年里,在新的数据面前,长期以来的“种族”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这一新的批判与过去百年间人类学家对“种族”概念的批判截然不同。基因组革命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也就是即便在相对近期的时代里,人群之间虽然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彼此的分界线却是今非昔比。从1 万年前的人类遗骸中提取的DNA 告诉我们,当时的人群结构与今日有着本质的不同。今日的人类是过去的人群混血的结果,而过去的人类同样也是混血的结果。所以,人群的大融合才是主线,不管是非洲裔美国人,还是美洲的拉丁裔人群,他们都只是这条主线上的最新一代而已。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古DNA —— 听DNA说前世今生

推荐序二    令人拍案叫绝的书

中文版序    古DNA即将解开东亚人类历史之谜

引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第一部分

人类的历史深处

基因组革命揭示了人类形成的核心过程:迁徙与融合。科学家利用古DNA 技术,先后发现了人类祖先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混血事件。随后,一系列古人类种群及其混种纷纷被发现,彻底改写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传统认知。


01我们是谁

写在基因组里的人类编年史

古DNA之父“帕博”的新发现

十万个亚当和夏娃

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

“我们是谁”没有简单的答案


02 尼安德特人

不期而遇

尼安德特人的DNA

尼安德特人和非洲以外人群的密切关系

从将信将疑到确信无疑

融合于近东

自然选择在抹除尼安德特人血统

正反合


03 丹尼索瓦人

来自东方的惊喜

一根指骨里找出来的丹尼索瓦人

混血,原本就是人之常情

突破赫胥黎线

认识一下南方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血统帮助了现代人

超级古老型人类

“走出非洲”还是“走回非洲”

迄今最古老的DNA


第二部分

人类的演化之路

科学家在古NDA 革命中发现,全球各地的人类都是多次人群迁徙、融合后诞下的混血儿。所谓“纯种”的祖先早已不见踪迹,他们只占据了我们的部分基因组,成了活在DNA 里的“幽灵人群”。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群分离与混合的大循环。


04 幽灵人群

推断出了个“古代欧亚北部人”

马耳他男孩

基部欧亚人

早期欧洲采猎者经历的五大事件

当代欧亚西部人是怎样炼成的


05 现代欧洲的形成

奇怪的撒丁岛

建造巨石阵的人都去哪儿了

横空出世的颜那亚人

草原人闯入中欧

英国陷落

印欧语系的起源


06 碰撞中诞生的印度

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交锋之地

小安达曼岛上与世隔绝的人群

都是混血儿

血统中的“权力的游戏”

文明暮色中的人群融合

历史悠久的种姓制度

击退遗传厄运

两块次大陆的故事:印欧的平行历史


07 追寻美洲原住民的祖先

人类起源的故事

遗传学研究陷入困境

为争夺遗骸对簿公堂

第一批美洲人的遗传学证据

基因组学“复活”了约瑟夫·格林伯格

Y 群体

第一批美洲人之后


08 东亚人的基因组起源

“南方路线”假说的失败

现代东亚人的早期历史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幽灵群体

东亚周边的重大混血事件


09 不可或缺的非洲人类史

重新审视我们的非洲家园

造就现代人的一次混血

农业文明的扩张和语言的传播

重建非洲采猎者的历史

非洲人类历史研究的前景


第三部分

颠覆性的基因组

基因组里镌刻着人群之间、性别之间、阶层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根深蒂固,但这不是我们接受它的理由。基因组里也镌刻着人群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但这种差异与种族主义的世界观判若鸿沟。古DNA 革命将继续书写翻天覆地的篇章,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10 基因组里的不平等

伟大的融合

开国元勋

基因组里的“不平等”信号

人群融合过程中的性别偏差

社会不平等的遗传学研究前景


11基因组里的种族和身份

存在“生物学种族”吗

描述血统的语言

真实的生物学差异

来自基因组革命的独到见解

个人身份的新基础


12 古DNA 的未来

考古学迎来第二次科学革命

建立全人类的古DNA 地图集

助人类生物学一臂之力

古DNA 实验室开疆辟野

尊重古人的遗骸


致谢

图片注释

正文注释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