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师与智能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2055113
  • 作      者:
    窦志,赵敏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建筑师与智能建筑》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生产入手,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阐明智能办公楼的定义及分级标准,并立足我国现实条件,深入探索了与智能办公楼设计密切相关的一些技术要求及设计要点,诸如层高、柱网、特殊功能空间、标准层及室内设计等,同时对方兴未艾的智能小区也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
目录
引言<br>第一章 绪论<br>第一节 智能建筑的产生及背景<br>一、智能建筑的产生<br>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br>1.经济背景<br>2.社会背景<br>3.技术背景<br>4.生产、生活的客观需求<br>第二节 智能建筑的定义<br>1.美国智能建筑协会(AIBI)定义<br>2.日本智能建筑协会定义<br>3.新加坡国家智能建筑研究机构定义<br>4.欧洲智能建筑协会定义<br>5.国际智能建筑协会(IIBI)定义<br>6.在《智能建筑设计技术》中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定义<br>第三节 智能建筑“智商”的判断标准<br>1.该建筑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能力<br>2.该建筑降低营运成本的能力<br>3.该建筑防止、控制自然或人为灾害的能力<br>4.该建筑对未来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br>第四节 智能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br>1.向深度发展<br>2.向广度发展<br>3.向规模化发展<br>4.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br><br>第二章 智能办公楼发展综述<br>第一节 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类型——智能办公楼<br>第二节 智能办公楼的标准<br>第三节 智能办公楼的新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br>一、向多功能趋势发展<br>二、向高适应度趋势发展<br>1.对现有出租方式的高适应度<br>2.对智能系统变化的高适应度<br>3.对未来发展的高适应度<br>三、向人性化趋势发展<br><br>第三章 智能办公楼空间设计研究<br>第一节 智能办公楼的层高<br>一、使用功能对净高的要求<br>1.办公室的净高<br>2.会议室的净高<br>3.大堂及门厅的净高<br>4.走廊的净高<br>二、吊顶设计对层高的影响<br>1.梁高的确定<br>2.空调管的高度<br>3.其他吊顶设施的安放<br>三、智能化布线方式对层高的影响<br>1.预埋管布线方式<br>2.架空双层地板布线方式<br>3.地坪线槽布线方式<br>4.单元式线槽布线方式<br>5.干线式布线方式<br>6.扁平电缆布线方式(也可称地毯下布线方式)<br>7.网络地板布线方式<br>8.顶棚布线方式<br>9.各种布线方式的比较<br>四、其他因素对层高的影响<br>1.开窗对层高的要求<br>2.心理与生理因素对层高的要求<br>五、智能办公楼层高的发展趋势<br>六、国内外实际典型工程层高的分析与比较<br>第二节 智能办公楼的柱网<br>一、自然采光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要求<br>二、办公单元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影响<br>三、环境心理因素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影响<br>四、地下车库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要求<br>五、智能办公楼柱网的发展趋势<br>六、国内外实际典型工程柱网的分析与比较<br>第三节 智能办公楼的特殊功能需求及其建筑设计要求<br>一、设备室<br>二、监控室<br>三、电信间<br>四、共用天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br>五、电话程控室<br>第四节 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设计<br>一、智能办公楼标准层的规模<br>1.采光因素对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规模的影响<br>2.防火规范对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规模的要求<br>3.平面利用率对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规模的影响<br>二、智能办公楼的核体<br>1.核体的布局形式<br>2.智能办公楼核体的规模<br>三、办公室、会议室的布置及相关参考尺寸<br>第五节 智能办公楼的室内环境设计<br>一、工作站的平面布局形式<br>1.面对式<br>2.学校式<br>3.交叉式<br>4.自由式<br>二、室内采光设计<br>1.一般照明<br>2.局部照明<br>3.混合照明<br>三、室内声环境设计<br>1.控制噪声源<br>2.隔声和吸声<br>3.消声处理<br>四、室内色彩设计<br><br>第四章 在我国智能办公楼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br>一、建筑师在我国智能办公楼设计发展中的角色问题<br>二、普通办公楼改建为智能办公楼的问题<br>三、智能办公楼的可持续发展问题<br><br>第五章 智能住宅小区<br>第一节 智能住宅小区发展状况<br>第二节 智能小区的基本内涵和实现目标<br>一、基本内涵<br>二、实现目标<br>第三节 我国智能小区的构成和智能化分级标准<br>一、物业管理及安全防护系统<br>二、信息通讯网络服务及管理系统<br>三、家庭智能化系统<br>结束语<br>附录<br>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