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材质之美:刘心武建筑文化酷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595793
  • 作      者:
    刘心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心武,
  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50年后定居北京
  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58年发表第一篇文章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起轰动,走上文坛
  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
  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6—1987年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
  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
  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汇辑为《红楼三钗之谜》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代表作有《我是你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善的教育》等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
  优秀短篇小说奖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第二名
  至2003年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达116种
  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英、日、法、德、俄、意、韩、瑞典、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材质之美:刘心武建筑文化酷评》选收了70篇文章。即《视觉之外》、《建筑的戏剧性》、《作为雕塑的建筑》、《作为建筑的道路》、《舞蹈的建筑》、《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材质之美:刘心武建筑文化酷评》:
  在我与北京电视台合作的《刘心武话建筑》系列节目里,有一集是<桥梁与道路》。有的观众开始不明白:桥梁作为建筑还说得通,道路难道也算一种建筑?
  道路当然是建筑,而且是很重要的建筑。道路所形成的既具有规定性又具有开放性的空间,使人类生存不仅超越了所有植物,也优胜于所有动物,比房屋那类建筑更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尊严、智慧与乐趣。古代的道路比较简陋,而且多半是断断续续地存在,所以如果从空中鸟瞰,轨迹不是太醒目。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大型的墙体建筑。比中国万里长城更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则是巨型陵墓建筑,把它建造得那样大,并非是功能性方面的需求,以其庞大的存在骇人眼目,激起人们的敬畏感,恐怕才是其首要的目的。至今人类还有以大型建筑显示其文明程度的癖好。一些经济开始腾飞的发展中国家竞相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并在城市中营造摩天楼群,究其心理,是在宣泄其压抑已久的“脱颖而出”的欲望情愫,也是刻意想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留下文明发展新阶段的醒目轨迹。
  但是,从二十世纪下半叶以降,如从空中鸟瞰,最眩目怡神的文明成果往往并非大体量的建筑或摩天楼群,而是由公路网络构成的轨迹。
  无论建筑物多么庞大,从空中下望,也还只能构成一个“点”。像长城那样的建筑固然可以成“线”,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那样的屏障已经完全失却了其功能性,不可能再有仿效者。如果城镇等密集居民点是“面”,那么,联结当今的“点”、“面”的“线”,就是道路。铁路线一度是从此“面”到另“面”的最长的路径,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最长和最具网络效应的道路则是公路,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高速公路。
  现在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看那里有多少庞大的建筑或有多少密集的建筑群,而是要看那里有多长和多少具有网络沟通价值的高速公路。
  有些人认为,公路固然是重要的,但只具有功能价值,不具有审美价值。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地球上的人文景观,大而言之,站在地面观察,要看建筑物群体所构成的天际轮廓线,从空中鸟瞰,则是道路和桥梁构成的轨迹。在高原山区,蜿蜒盘旋的公路如丝绸飘舞,在平原旷野,笔直的公路如首尾相衔的利箭。我曾多次在飞机上凭窗俯瞰,每当航班快抵达目的地时,会越来越清晰地观察到公路在广袤的田野与成片的建筑物中,构成明显的轨迹,尤其在接近大都会的地方,路径会呈放射性恍若蛛网一般,其立体交叉处,更会有或似蝶翅或如盘花的银色弧线,细看之下,那些直线和弧线中都有各色“甲虫”在梭动——不消说,那是种种不同类型的汽车在各奔东西。我以为,那是人类在地球上所营造出的最美丽的建筑景观。世界上有的城市景观以其城内的建筑取胜,有的却凭其环城的公路景观取胜,比如美国的洛杉矶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摄影艺术家最喜欢拍摄的画面并非那些摩天楼,而是从飞机上航拍的城郊公路景观——乍看你会以为那是华美的刺绣作品。
  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尤其是现代化的公路,它的沟通能力真是太强了。我曾在美国乘“灰狗”(一种长途汽车)旅行,那车窗外起初是红尘万丈,一个眯盹醒来,窗外竟已是茂密森林;再一个眯盹醒来,窗外却是一派只有沙砾与稀疏灌木丛的荒凉,瞪大眼睛观望外面,渐渐地,树多起来,草茂起来,小镇在望,风力发电机仿佛巨大的儿童玩具……加油站到了,彩旗飘扬,一股快餐店的热奶酪气味袭进窗内……稍事休息后,继续旅行,送别晚霞,倏忽又有万丈红尘扑面而来,一个新的城市到了!美国因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不仅长途汽车旅行十分快捷方便,自己开着一辆车,也能极轻松地周游全国;他们还时兴在假期租一辆“宅车”.去自己愿意去的地方暂住一时,那种大型汽车里面的空间十分合理地切割为小餐厅、卧室、卫生间,到了目的地,可以在指定的停车场把车上的上下水管道、煤气管道以及电缆与地面预置的管线接口接驳妥贴,吃喝拉撒睡带洗澡、看电视打电话,车里全解决了,这样旅游,既省钱,又有趣;也有某些美国人干脆就买辆这样的车,“处处无家处处家”,过起日子来了。我们中国的高速公路原来比较少,但改革开放以后,公路国道的建设进展很大,长途汽车业在线路、车辆、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可以从北京乘汽车风驰电掣地直达上海,就这段路的功能、气派及沿途景观而言,堪称世界一流。从空中鸟瞰我国大地,那银色公路的轨迹也颇动人心魄。当然,我们也不一定完全像美国那样,一味地修造高速公路,而令铁路业萎缩起来——我也曾在美国从旧金山乘火车去丹佛,那始发站之“门前冷落车马稀”,以及上车后一整节车厢里竟只有我和爱人两位乘客等情景,都令我永远难忘——美国毕竟支配着地球上最大份额的石油能源,个人拥有汽车的数量也是我们很难与之“水流平”的,我想,我们的铁路还应大大发展。过去,我们的铁路地理景观主要是“沉沉一线穿南北”,现在那鸟瞰效应花哨多了,但还不够丰富畅达,还要努力铺敷才是。
  在二十一世纪里,我希望我们国家更加文明,而从建筑业繁荣昌盛这个角度而言,我以为文明轨迹路为先,像摩天大厦那样的奢侈性地标我们是否一定要与别人“竞美”,似可讨论,而在公路、铁路的建造上加大力度、速度,尽快使我国成为道路最多最畅的强国,则应无可争议。
  ……
展开
目录
视觉之外
建筑的戏剧性
作为雕塑的建筑
作为建筑的道路
舞蹈的建筑
万般艰难集一顶
方要中轴圆要心
半城宫墙半城树
玲珑
剔透
跃动
洁爽
说门槛
蝴蝶窗
片瓦无存
砖入历史
材质之美
觅得桃园好寄情
什刹海畔千斤椅
北京城的建筑色彩
我们共同的”五味盆。
珠走玉盘喜煞人
景随人置
公共与共享
深谷与峻峰
天眼恢恢
比萨三姝
凡尔赛大章鱼
天使的酒涡
令人切齿的“烤箱”
墨尔本地标毁誉录
厂房办公仓库安家
拼贴北京
一厘一缕总关情
建筑师与业主
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
从大挂历到大沙盘
园成景备特精奇
城市广场的伦理定位
步行街的心理空间
维护城市传统情调空间
欧陆何风情
广告地理
四合院与抽水马桶
平静对待一个“拆”字
“城“的诱惑
“顶”的焦虑
小风景与大环境
温榆河的气息
潮白寻波
寻觅满井
重新打扮泡子河
床前明月光
野景是金
蓊蔚泅润之气
“金丝楼”
天棚将军
奥迪麦秸
车厢座
望门挑眉
营造个性空间

四白落地
清冷香中抱膝吟
室内望点
瓜果装饰有奇趣
功利中的高雅——读《贝聿铭传》
生命的气根
建筑评论——我的新乐趣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抚摸北京——刘心武与北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